杜娟
近年來世界衛(wèi)生組織宣言一再明確指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軀體疾病、不體弱,而是一種軀體、心理和社會功能均臻良好的狀態(tài)?!笨梢姡睦斫】?,良好的心理素質越來越受到現(xiàn)代社會的關注。知識經濟時代,社會對年輕一代的全面素質尤其是良好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青少年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未來的建設者首先必須是生理和心理都是健康的人,只有如此,才能適應高速度發(fā)展的社會,才能勝任各項繁重復雜的工作。所以,這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學校教育義不容辭的責任。語文作為工具性與人文性高度統(tǒng)一的學科,作為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文化載體,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中學語文新課標指出:“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語文教學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闭Z文教育要“育人”、“立人”,要弘揚人類和民族優(yōu)秀人文精神,要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和入世精神。所以,從一定的意義上講,心理健康教育與語文教學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更成為每位語文老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那么,語文課應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筆者認為在語文學科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可以考慮從以下方面入手。
一、教師應以良好的心態(tài)和飽滿的愛感染學生
全國著名的語文特級教師于漪曾說:“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教文育人,銘刻在心?!焙喓唵螁蔚囊痪湓挘莱隽苏Z文教學應有的態(tài)度和境界。教師應當有健康良好的心態(tài),身體力行,以自己健康的心態(tài)感染學生。古人曾告誡我們:“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苯處熑绻芙洺P缘乇3诌@么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淡泊名利,甘為人梯,就必定會加倍努力地工作,樹立良好的形象,在不知不覺中增添人格魅力。教師心態(tài)健康,積極工作,一定會滿腔熱忱地關愛學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不愿意把自己的痛苦和歡樂告訴老師,不愿與老師開誠相見,那么,談論任何教育都總歸是可笑的。我們熟知的那些著名的特級教師,如斯霞、于漪等,他們全身心地關心熱愛著學生,正是由于他們?yōu)閷W生奉獻了無私的愛,才成就了輝煌的教育成果。
為人師者應付出自己的愛,以多種身份,用自己的情感感染學生,讓學生不但相信老師可以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上的困難,而且希望老師能成為他們的朋友和知己。研究證明:學生之所以對某一科深感興趣,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許多情況下是老師的感染、啟發(fā)和鼓勵而促成的。所謂“親其師”,方能“信其道,樂其學”。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雙方情感交融的重要前提,是教學成功的必備條件。
前蘇聯(lián)教育家斯拉斯捷寧說:“教學是一個既體現(xiàn)教師的活動,又體現(xiàn)學生活動的二者合一的過程?!边@個教學便是學生最豐富、最生動、最科學的心理活動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心理品質的最佳過程。
二、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教學始終是師生交流的最主要陣地,也是教師展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的主要場所?,F(xiàn)行語文教材中,許多課文資源是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最直接、最生動的材料。
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實際上就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把教材的無聲文字轉化成有聲語言,一方面增長學生知識,另一方面塑造健康的心靈,讓學生在充滿藝術性的課堂環(huán)境中,享受美的熏陶,得到藝術的享受。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得到提高。巴金先生說:“我們有一個豐富的文學寶庫,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教育我們、鼓勵我們,要我們變得更好、更純潔、更善良,對別人更有用。文學的目的就是要人變得更好?!痹诮虒W過程中,教師遇到富有教育意義的文章,不妨因勢利導,循循善誘,適時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幫助他們樹立健康的人生觀。譬如我們可以指引學生從屈原的被貶遭逐仍冒死進諫中,讀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zhí)著;從勾踐的“臥薪嘗膽”和項羽的“破釜沉舟”中,讀出“有心人天不負”和“有志者事竟成”;從魯迅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敝凶x懂“中國的脊梁”;從“蘇武牧羊”中讀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從司馬遷的《史記》中,讀出忍辱負重者的正直;從《老人與?!分?,感受不屈服于命運的抗爭精神;從《報任安書》中培養(yǎng)學生不屈服于逆境,在逆境中崛起的人格……
這些都是對學生進行堅強意志力和堅韌品質教育,凈化學生靈魂,完善學生人格,培養(yǎng)其高尚情操的教育滲透點。語文教師應充分挖掘教材中人物耐挫、抗挫的品質,進行心理教育滲透,激發(fā)學生強烈的進取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堅定的意志,使他們的生命在進取中得到升華,從而幫助學生樹立科學高尚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三、教師可在寫作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寫作訓練是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又一個重要途徑,學生對世界的獨特看法,學生心中的苦悶、愁結,必須找到一個傾瀉點,這些想法和情感可以通過寫作這一重要途徑傾瀉出來。語文教師可以從他們的作文中窺探到他們的內心世界、情感世界,在評語中與他們進行心靈間的對話,給予他們必要的指導,滲透心靈健康教育。
(一)利用命題或材料作文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例如在《這就是我》的習作中,讓學生勇敢地介紹自己,一方面大膽地寫出自己的才能和優(yōu)點,另一方面要客觀地剖析自己的不足,尋找以后努力的方向,在反思中逐漸成長。在《上網弊大于利嗎》等涉及學生現(xiàn)實問題的作文中,讓學生靜下來思考怎樣成長、怎樣成功,適應學生日趨強烈的參與意識,為他們提供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還可以利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等題目,把學生引入到對國家、社會的關注,開闊視野,樹立“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
(二)利用周記隨筆,把握學生心理脈搏。
魏書生老師將日記稱為“道德長跑”,在學生煩惱、苦悶時,內心糾結時,可引導學生用筆把自己內心的痛苦盡情地傾訴在日記或周記中,這樣能夠達到調節(jié)心理的目的。教師通過批改他們的日記,采用“書面”的形式與每一個學生進行心靈交談,幫助他們克服消極心理,擺脫困惑,有助于他們完善自我人格。而且利用“心靈對白”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使學生暢所欲言,避免當面交談時的局促與尷尬,達到很好的效果。
四、教師可在課外閱讀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在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闭Z文教師指導學生閱讀一些經典名著,更能起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如閱讀《海倫·凱勒的傳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可以讓書中的故事感染學生,讓主人公身殘志堅、自信自強的人格力量震撼學生,使學生悟出作為一名肢體健全、風華正茂的青少年學生,更要以無窮的斗志和毅力迎接人生的挑戰(zhàn)。閱讀《簡·愛》,學生會懂得人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嚴加愛,懂得人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懂得人可以貧窮但不可以沒有遠大志向。總之,學生在科學的引導下進行經典名著閱讀,可以受到美的熏陶,接受人類創(chuàng)造的智慧的洗禮,提高對真、善、美與假、惡、丑的辨別能力,于潛移默化中形成了健康的心理。《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課外閱讀活動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睂W生進行課外閱讀,既可拓寬視野,又可從藝術鑒賞的角度潛移默化地受感染,提高對真、善、美的欣賞和評判能力,豐富和凈化心靈,培養(yǎng)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五、教師可開展多種形式的第二課堂
《語文學習》雜志有一句醒目的話語:“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边@句話說明:生活處處有“語文”,把語文局限于課內是不行的?!墩Z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备咧袑W生精力旺盛,求知欲強,期望自己所學的知識、技能得到表現(xiàn),自身的才華得到施展。鑒于學生的這種心理,教師可以組織他們參加多種形式的第二課堂,如開展研究性課題,舉行朗誦、演講、辯論、詩詞創(chuàng)作等活動,可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知識的實踐意義,也能滿足他們表現(xiàn)、發(fā)揮才華的好勝心理。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實可行的。特別是在當前我國素質教育向縱深發(fā)展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對各門學科提出的共同要求。語文教學應該利用自身的學科優(yōu)勢使每一節(jié)語文課都能讓積極心理潤澤課堂教學,使語文課不僅是語言和文學的學習,更是在培養(yǎng)有一定文學功底且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優(yōu)秀學生,使學生的精神更豐富,心靈更充實,目光更敏銳。唯其如此,教育才有廣闊的前景,才能真正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