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敏
提要:2013年3月,制造湄公河“10·5”慘案的糯康在我國伏法,被執(zhí)行死刑。云南是我國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前沿,作為地方主流媒體的《云南日報》,在“10·5”慘案的報道和l輿論引導中發(fā)揮著重要而獨特的作用。在維護國家利益和公眾知情權、配合國際司法開放合作中,有效實現(xiàn)了主流媒體傳播方式的創(chuàng)新,獲得很有價值的新鮮經(jīng)驗和啟示。
關鍵詞:“10·5”慘案 司法 傳播 云南日報
2011年10月S日上午,在跨越6國境內(nèi)的湄公河緬甸散布島上游,兩艘不明身份的武裝快艇劫持中國籍船只“華平號”“玉興8號”,將攜帶的大量毒品運入船內(nèi),制造中國船員販毒假象,陷害中國船員,逼迫船長將船駛?cè)胩﹪硟?nèi)。在泰國境內(nèi),與事先預謀的9名泰國軍人利用“緝毒”對13名中國籍船員實施殺戮,并拋尸入水,制造了震驚世界的湄公河“10·5”慘案,整個案件的始末,一直受到國內(nèi)外的強烈關注。
“10·5”慘案情形復雜,涉外因素眾多,從偵查抓捕、審查起訴、再到審判定罪,均創(chuàng)造了我國司法工作的多個第一。該案的審理和取得的階段性重大成果,不僅有力地震懾了境外人員對中國公民實施的犯罪行為,維護了國家利益和民族尊嚴,也為我國與多國間的司法合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礎,多項制度創(chuàng)新嘗試,將為我國今后的涉外審判工作提供重要樣本。
云南是我國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前沿,作為地方主流媒體的《云南日報》,在“10·5”慘案的報道和輿論引導中發(fā)揮了重要而獨特的作用。及時性顯示透明度
2013年9月,糯康終于開始庭審,時隔慘案發(fā)生近12個月,公眾急于知曉案件的偵破過程,案件背后涉及的國際背景、糯康的真實身份及作案動機、境外媒體的種種猜想等等,很多謎團亟待解開,其中至為關鍵的莫過于受害公民的人格尊嚴以及我國國法的公正威嚴如何得以體現(xiàn)。在這樣的狀況下,把握媒體報道的及時_生和透明度,成為《云南日報》首要的選擇。
案件審理前期,相關部門提供了一部分案件偵辦材料,但如何從復雜的案情和龐雜的材料中,清晰地梳理出案件的脈絡,明白無誤地傳播給公眾,卻是有相當難度的。我們盡力找準案情的關鍵點,通過整理當天新聞發(fā)布會所有內(nèi)容,結合相關材料來組織稿件,把案件的偵辦全貌展示給公眾,讓公眾準確了解案件主犯如何實施犯罪的真實過程,最大限度地消除外界對該案的猜疑和誤讀。
為此,《云南日報》先后組織采寫了一組7篇系列稿件,其中在頭版重要位置刊登了6000多字的長篇通訊《國家尊嚴人民利益不容侵害》。該稿重點從四個方面對案件進行了深度聚焦:一是高度重視,堅決保護我國公民權益;二是多方聯(lián)動,建立高效國際合作機制;三是精心謀略,不惜代價實施抓捕;四是依法辦案,作案元兇難逃嚴懲。此稿件全面、真實、客觀、準確,從國家層面的高度闡述了案件告破的深遠意義,鮮明地表達了我們黨和政府以及司法機關的立場,讓讀者全面了解到案件性質(zhì)和過程,通篇傳導的維護國家尊嚴、人民利益的主基調(diào),引起廣泛的共識和強烈的共鳴。公開性顯示開放度
“10·5”慘案除了案件的偵辦過程備受關注外,在如何取證、庭審,誰做證人證言等方面,更是中外公眾關注的焦點。只有堅持公開性顯示開放度,在報道中充分公開案件審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才能讓人信服,從而客觀反映多國間司法合作的重要成果。
2013年9月20日,昆明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我們與多家媒體一道現(xiàn)場全程聽審并采訪相關人員,多側(cè)面多視角地報道了案件庭審的過程,全面客觀地反映了案件審理中的焦點問題,比如涉案人員的行兇方式、主犯如何謀劃實施犯罪以及如何定罪等,讓外界感知到中國司法的公開性和公正性,同時彰顯了主流媒體對重大案件的報道是積極的、開放的、全方位的。
庭審過程中,《云南日報》相繼采寫和組織刊發(fā)了《共同守護湄公河安寧》《國際執(zhí)法合作維護國家利益》《累累罪行法理不容》《省人民檢察院:依法履行職責打擊跨國犯罪》《5名被告共同指認糯康是首犯湄公河中國船員遇害案庭審追蹤之一》《6名被告認罪并祈求寬恕湄公河中國船員遇害案庭審追蹤》等稿件。從中不難看出報道的公開公正和客觀準確,讓公眾切實感受到了我國司法機關依法懲治犯案元兇的決心和行動??茖W性顯示公信力
“10·5”慘案的審理重大而敏感,牽涉面廣、影響面大,在報道中容不得半點偏差和失誤。在整個報道中,《云南日報》堅持著眼于大局和全局,加強統(tǒng)籌協(xié)調(diào),精心把握報道的基調(diào)、節(jié)奏和尺度,通過報道的科學性顯示媒體的公信力和引導力。
比如,在案件審理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主犯糯康翻供的情況。對此,我們清醒地認識到,罪犯不會一開始就順從地承認自己的罪行,必須拿出有力的指控證據(jù)、證人證言才能讓其認罪伏法,而且他有權申辯。在此次庭審中,6名被告均有指派律師為其辯護。在當天的報道中,《云南日報》冷靜地面對庭審中出現(xiàn)的新情況,沒有表示嘩然情緒,片面擴大和渲染糯康當庭翻案的質(zhì)疑,而是實事求是、科學理性地進行分析和報道,這樣更有利于彰顯出我國司法的嚴肅{牛和公信力。
2012年11月6日,昆明市中院對糯康等進行一審宣判?!对颇螲報》及時刊出《湄公河中國船員遇害案一審寅判判處糯康等4人死刑、扎波死緩、扎拖波有期徒刑8年》《盡最大努力保障原告賠償權益》《湄公河中國船員遇襲案偵辦審判大事記》等組稿,用半個多版的規(guī)模集中充分地進行報道。同年12月26日,云南省高院進行二審宣判,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并對糯康等四人的死刑裁定,依法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準。2013年2月22同,昆明中院收到糯康等4名被告的死刑復核裁定和死刑執(zhí)行命令;3月1日,糯康等四名被告被執(zhí)行死刑。至此,案件的審理和相關報道暫告段落。
在以上的幾個關鍵節(jié)點的報道中,《云南日報》緊緊抓住報道的核心內(nèi)容,準確、及時地采寫刊發(fā)稿件,對公眾急于知曉的案件如何裁定、被害人家屬如何賠償、死刑是否執(zhí)行、糯康交出600萬贖命是否能達到目的等一系列問題,有針對_生地進行了多方位、深層次的采訪報道,沒有引發(fā)負面效應。由于報道把握科學得當,發(fā)揮了良好的輿論引導作用,得到司法機關和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
主動性顯示創(chuàng)新力
通過國際司法合作、包括警務協(xié)作,將外國犯罪嫌疑人移交中國司法機關公訴審判,這在我國司法史上并不多見,國內(nèi)和地方媒體對此類事件的報道更是涉獵很少。考慮到此案的特殊性和重大眭,我們注意密切跟蹤,自案發(fā)后就開始收集與案件有關的信息,把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貫穿于報道的全過程,體現(xiàn)主流媒體對重大事件報道的高度、深度和水準。
在整個案件審理報道中,《云南同報》始終以正面宣傳為主要方針,著眼維護和諧穩(wěn)定的大局,在報道的呈現(xiàn)方式上,有及時準確的動態(tài)消息,有全面客觀的綜合報道,有如臨現(xiàn)場的跟蹤新聞,有深入挖掘的長篇通訊,可直觀可感的新聞照片,形成立體式、全方位的態(tài)勢。報社領導考前指揮、精心把關,采訪團隊盡心盡責,克服種種困難、想方設法完成采寫任務。比如,《云南日報》是唯一能夠進入行刑前近距離采訪報道糯康的本地媒體,我們在嚴格巡守有關規(guī)定的同時,抓住難得機會,除了采寫《云南日報》的稿件,還為云報集團內(nèi)的《春城晚報》、云南網(wǎng)等媒體提供了獨家相關稿件,通過與《云南日報》的報道有機聯(lián)動,強化了立體式傳播效果。我們采寫刊發(fā)的《堅決維護法律正義與尊嚴》《行刑之前》《為多圍間的警務合作提供模本》文字和攝影稿件,被國內(nèi)外媒體大量轉(zhuǎn)載。
“10·5”慘案的偵破和審判已經(jīng)取得重大階段性果,在國內(nèi)外產(chǎn)生了良好的反響。目前,對涉案的另外9名泰國軍人的懲治,泰方至今尚無定論,但遇害船員家屬將繼續(xù)追究參與本案的泰國不法軍人的刑事及民事責任,一旦此案在國外開審,《云南日報》將繼續(xù)進行追蹤報道。
回顧總結這次報道的歷程,我們獲得幾點重要啟示:一是在事關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涉外重大案例報道上,地方主流媒體必須立場堅定、旗幟鮮明,與司法機關密切配合,用及時、客觀、準確的報道回應公眾的關切,正確引導社會輿淪。二是自覺服務于國家外交和對外開放總體戰(zhàn)略,用開放的姿態(tài)、公正的聲音和務實的行動,積極促進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合作交流,為沿邊開放戰(zhàn)略的順利實施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環(huán)境。三是充分發(fā)揮區(qū)域主流媒體在區(qū)位、地緣、文化、民俗等方面的接近性獨特優(yōu)勢,講求報道策略,創(chuàng)新報道方式,增強傳播效果,塑造良好形象,不斷擴大地方媒體的影響力和傳播力。(作者單位:《云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