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必武,范素梅
(1.施甸縣姚關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站,云南施甸 678201;2.施甸縣植保植檢站,云南施甸 678200)
施甸縣姚關鎮(zhèn)水稻新品種引種試驗
左必武1,范素梅2
(1.施甸縣姚關鎮(zhèn)農業(yè)技術推廣站,云南施甸 678201;2.施甸縣植保植檢站,云南施甸 678200)
選擇新育成的水稻新品種進行種植觀察,對水稻新品種的生育特性、經濟性狀、農藝性狀以及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進行鑒定,結果表明,岫10鑒20、昌粳14的綜合性狀較優(yōu)于對照品種楚粳28,岫10鑒20可在姚關鎮(zhèn)示范種植,昌粳14可優(yōu)先推廣種植。
水稻;新品種;引種種植技術
施甸縣姚關鎮(zhèn)位于施甸縣南部,距縣城20 km,地貌呈由北往南緩坡陵狀,東與昌寧縣灣甸鄉(xiāng)接壤,西與施甸縣萬興鄉(xiāng)、酒房鄉(xiāng)為鄰,北與施甸縣甸陽鎮(zhèn)、擺榔鄉(xiāng)毗連。地理坐標為東經99°14′,北緯24° 24′,最高海拔2 402 m,最低海拔780 m,平均海拔1 780 m,年平均降雨量900~1 100 mm,年平均氣溫13.80℃。國土總面積195.20 km2,山區(qū)占94%,壩區(qū)占6%,為典型的冷涼山區(qū)。水稻常年種植面積在740 hm2左右,水稻生產在姚關鎮(zhèn)糧食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選擇新育成的水稻新品種進行種植,對水稻新品種的生育特性、經濟性狀、農藝性狀以及豐產性、適應性、抗逆性進行鑒定,選擇出適宜姚關稻區(qū)及類似區(qū)域種植的高產、優(yōu)質、抗逆力強的水稻品種,對姚關鎮(zhèn)水稻生產安全、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1.1 試驗品種
參試品種為11個粳稻新品種:岫粳17號、岫10鑒20、隆科16、滇粳糯1號、滇雜46、滇雜47、岫4-10、昌粳12、昌粳13、昌粳14和楚粳28(CK)。
1.2 試驗方法
采用完全隨機排列,不設重復。種植規(guī)格:大行距17 cm、小行距13 cm,株距10 cm,每小區(qū)栽16行,每叢栽2苗。
1.3 試驗地點及時間
試驗地位于姚關鎮(zhèn)蒜園村小漢莊六組農戶王彩的承包田,海拔1 760 m,東經99°12′50″,北緯24°37′27″,年平均氣溫13.80℃,年降雨量1 000~1 300 mm,前作大麥,黑膠泥土,肥力中等。試驗時間為2013年3-10月。
2.1 產量結果
試驗結果表明,產量最高的是岫10鑒20,為9 345.90 kg/hm2;楚粳28(CK)的產量為8 247.75 kg/hm2;產量最低的是滇雜47,為7 398.15 kg/hm2。產量從高到底排序岫10鑒20>昌粳14>昌粳12>岫4-10>岫粳17>楚粳28號(CK)>滇粳糯1號>隆科16>昌粳13>滇雜46>滇雜47。
2.2 生育期及田間長勢
各品種生育期在102~138 d,最長為昌粳12,最短為滇雜46;田間生長勢均為“強”;生長整齊度除岫10鑒20、昌粳12、昌粳14為“中”外,其余均為“齊”。
2.3 分蘗動態(tài)調查
莖蘗數最高的是昌粳14號,為638.89萬/hm2,楚粳28號(CK)莖蘗數為536.67萬/hm2,最低的是昌粳13號,為362.53萬/hm2;有效穗最高的是昌粳14號,為530.58萬/hm2,楚粳28號(CK)有效穗為386.69萬/hm2,最低的是滇雜46號,為264.38萬/hm2;分蘗力最高的是昌粳14號為4.69,楚粳28號(CK)分蘗力為3.22,最低的是昌粳12號,為2.33;成穗率最高的是昌粳14號,為83.05%,楚粳28號(CK)為72.05%,最低的是滇雜46,為55.83%。
2.4 室內經濟性狀
株高最高的是昌粳12號,為103.50 cm,楚粳28號(CK)的株高為77.50 cm,最矮是滇粳糯1號,為71.50 cm;穗長最長是滇粳糯1號,為21.94 cm,楚粳28號(CK)為16.81 cm,最短是岫17號,為15.35 cm;穗總粒數最高是昌粳12號,為222.30粒,楚粳28號(CK)穗總粒數為109.12粒,最低是昌粳14號,為78.16粒;穗實粒數最高是昌粳13號,為167粒,楚粳28號(CK)穗實粒數為100.36粒,最低是昌粳14號,為67.79粒;空癟率最高是昌粳12號,為34.41%,楚粳28號(CK)空癟率為8.03%,最低是岫17號,為5.06%;千粒重最高是滇粳糯1號,為29.60 g,楚粳28號(CK)千粒重為21.80 g,最低是昌粳12號,為21.50 g。
表1 2013年水稻稻曲病調查情況
表2 2013年水稻穗瘟病調查情況
2.5 抗逆力
2.5.1 抗倒伏力
所有水稻品種均未發(fā)生倒伏現(xiàn)象,抗倒伏力強。
2.5.2 稻曲病發(fā)生情況
發(fā)病率最高是昌粳12,為3.88%,最低是岫粳17、滇粳糯1號和昌粳14,均為0;病情指數在0~1.17;損失率在0~1.17%,最高是昌粳12,為1.17%,最低是岫粳17、滇粳糯1號和昌粳14,均為0;百穗病粒數為0~8粒,最高是昌粳12,最低是岫粳17、滇粳糯1號和昌粳14(表1)。
2.5.3 稻瘟病發(fā)生情況
稻瘟病發(fā)病率在3.33%~15.31%,最高為岫粳17,最低為滇雜47和昌粳14;病情指數在0.63~3.06,最高為岫粳17,最低為滇雜46;損失率在0.16%~1.63%,最高為岫粳17,最低為滇雜46和昌粳13。
試驗結果表明,岫10鑒20、昌粳14的綜合性狀較優(yōu)于楚粳28(CK),昌粳14可以在姚關稻區(qū)及類似區(qū)域生產上優(yōu)先選擇種植;岫10鑒20可以進入示范種植。對其綜合性狀簡述如下:
3.1 岫10鑒20
岫10鑒20產量9 345.90 kg/hm2,位于參試品種第1位,全生育期116 d,全生育期生長勢強,生長整齊度中。株高74.50 cm,穗長16.77 cm,穗總粒數124.20粒,穗實粒數106.40粒,空癟率14.35%,分蘗力強,難落粒??沟狗詮?,高抗稻瘟病、稻曲病。
3.2 昌粳14
昌粳14產量9 151.05 kg/hm2,位參試品種第2位,全生育期117 d,全生育期生長勢強,生長整齊度中。株高82.00 cm,穗長16.02 cm,穗總粒數78.20粒,穗實粒數67.80粒,空癟率13.27%,分蘗力強,難落粒??沟狗詮姡呖沟疚敛?、稻曲病。
4.1 育秧
采用濕育秧技術,3月31日晾曬稻種,4月1日用“使百克”浸泡稻種48 h后,4月3日捂種催芽至露白,4月7日播種,上蓋碎糞,5月27日早晨拔秧,秧齡49 d。
4.2 整田移栽
大田整理采用機械碎垡和人工整理相結合。5月26日用大型旋耕機旋耕碎垡,耙平?;适┠蛩?25 kg/hm2、普鈣750 kg/hm2、鉀肥150 kg/hm2、鋅肥30 kg/hm2和硼肥30 kg/hm2。施底肥后再次耙平,5月27日中午開始移栽,移栽規(guī)格為大行距17 cm,小行距13 cm,雙行移栽,株距10 cm。6月3日施分蘗肥,用尿素150 kg/hm2加“卞·乙”除草劑1.20 kg/hm2拌勻全田撒施。7月24日用氯化鉀75 kg/hm2追施穗肥。
4.3 病蟲害防治
4.3.1 秧田期
4月17日用高氯毒、或乙蒜素、或磷酸二氫鉀防治稻蝗和立枯??;5月13日用硫環(huán)唑、或高氯毒、或三環(huán)唑、或吡蟲啉兌水噴霧,防治稻飛虱、苗瘟。
4.3.2 大田期
6月20日用硫環(huán)唑、或阿維毒、或磷酸二氫鉀兌水噴霧防治水稻葉瘟和稻飛虱;7月15日用苯甲丙環(huán)唑、或巨聚硼、或吡蟲啉、或磷酸二氫鉀兌水噴霧防治水稻葉瘟和稻飛虱;7月31日用富士一號、或井岡霉素、或阿維毒、或吡蟲殺單、或磷酸二氫鉀兌水噴霧防治水稻穗瘟、稻飛虱及稻螟;8月15日用硫環(huán)唑、或吡蟲啉、或磷酸二氫鉀兌水噴霧防治水稻穗瘟和稻飛虱。
4.4 收獲
9月24日,除昌粳12號和昌粳13號未成熟不能收割外,其余品種全部采用人工收割,9月26日人工脫粒、曬干揚凈后稱重,計算小區(qū)產量。昌粳12號和昌粳13號于10月14日采用人工收割,10月15日人工脫粒、曬干揚凈后稱重,計算小區(qū)產量。
[1]楊久,丁鯤,盧義宣,等.云南秈粳交錯區(qū)水稻農藝性狀與產量相關及通徑分析[J].西南農業(yè)學報,2011,24(2):391-395.
[2]楊定奇,余選禮,王白昌,等.德宏州雜交水稻引種試驗[J].云南農業(yè)科技,2013(2):28-31.
201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