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解放軍第161醫(yī)院普外科,湖北 武漢 430012)
胃癌根治術是治療進展期胃癌的主要方法,該手術創(chuàng)傷大,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慢,術后疼痛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茖W合理的護理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疼痛,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4]。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們對本院128例胃癌根治術后患者進行了個體化疼痛護理干預,效果顯著,現報告如下。
本組患者128例,其中男78例,女50例,年齡42~78歲,平均(64.8±16.2)歲。所有病例診斷依據病史、胃鏡及病理學檢查證實為進展期胃癌,手術均在全麻下行開腹手術,術后有不同程度的疼痛。
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心理疏導,緩解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根據患者對疼痛耐受能力的不同,制定個體化鎮(zhèn)痛護理方案,如應用鎮(zhèn)痛泵,合理應用鎮(zhèn)痛藥物,轉移患者注意力,提高患者痛閾等,最大范圍地減少患者疼痛。術后指導患者保持正確體位,減少對手術傷口的刺激。根據術后病情輕重指導功能恢復性訓練,鼓勵患者術后24~48 h進行床上活動,48~72 h自行翻身,適當床下活動,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防止靜脈栓塞,恢復胃腸道蠕動功能。術后合理布置和固定留置導管位置以保證患者舒適,記錄引流液量及性狀。飲食指導,減少患者腹脹、腹痛等不適,盡量減少導致患者疼痛的可能因素。
自制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評估表,分為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疼痛評定采用WHO疼痛分級標準:無疼痛為0級,可以忍受的輕微疼痛為1級,尚可忍受的明顯疼痛為2級,不能忍受的劇烈疼痛為3級。生活質量評定采用SF-36評定量表進行評分。采用SPSS 12.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質量滿意度調查:125例滿意,2例基本滿意,1例不滿意,滿意率(97.7%)。護理前后患者疼痛程度比較,護理1周后0級占53.1%,顯著高于護理前(P<0.01),疼痛為2級或3級者顯著低于護理前(P<0.01),無護理后疼痛增加病例。術后1 d(視為護理前)及7 d(護理后)分別對兩組患者生存治療進行SF-36量表評分,結果發(fā)現護理后患者軀體功能、軀體角色、一般健康狀況、生命力、社會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評分分別顯著高于護理前(P<0.01);護理后疼痛得分較護理前顯著降低(P<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胃癌本身或手術均可導致患者疼痛,因此緩解患者疼痛是護理的重點。本組資料顯示,對胃癌患者術后進行疼痛護理干預能顯著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針對不同患者的疼痛程度實施疼痛護理計劃,首先需要護士評定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據WHO規(guī)定的疼痛評分分級進行評定。其次要分析引起患者疼痛的原因,如果是傷口引起的疼痛,要觀察傷口是否感染,患者體位是否影響到傷口的愈合;如果是患者過分焦慮緊張引起疼痛,要進行心理疏導;如果是留置導管引起疼痛,要了解導管置入是否合適,引流是否通暢;針對病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同時要及時向醫(yī)生反饋患者的疼痛程度。另外,盡量鼓勵患者不要隨便大劑量應用鎮(zhèn)痛藥物。
另外,疼痛護理干預同時有助于對胃癌根治術患者的術后機體功能恢復,有助于患者提高患者的舒適度,盡早恢復機體功能,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安全度過圍手術期,并且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總之,對胃癌根治術患者實施個體化疼痛護理干預,能夠顯著緩解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和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但是疼痛護理干預沒有固定的模式,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不斷在臨床上總結經驗,實施個體化護理。
[參考文獻]
[1] 周 菲.臨床護理干預在胃癌根治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臨床研究,2012,25(12):1249-1250.
[2] 龍冬秀.胃癌病人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3,10(8):42.
[3] 王 萍.優(yōu)質護理對胃癌患者圍術期不良情緒的影響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3,34(7):1372-1373.
[4] 李國新,牟廷玉,余江,等.胰后入路保留胰脾的原位脾門淋巴結清掃在腹腔鏡胃癌根治術中的應用[J].中華消化外科雜志,2012,11(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