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塵馨
賴聲川的戲又一次出人意料。
繼去年8小時環(huán)形舞臺話劇《如夢之夢》之后,他在今年選擇放棄原創(chuàng)劇,執(zhí)導了最難的契訶夫的劇作,而且一連兩部。
把平日熟知的賴氏幽默、舉重若輕的戲劇風格與契訶夫產(chǎn)生聯(lián)想,對于大陸觀眾更是件困難的事。在大陸戲劇愛好者印象中契訶夫的戲是艱澀、陰郁而沉悶的,與前者有點“不搭”。
導演卻偏拿出了一個不一樣的賴聲川版契訶夫,并稱他完全保留了契訶夫的原汁原味。同時他透露,事實上這個也是他自就讀伯克利戲劇系博士生時觀看老師同學創(chuàng)作的第一部戲劇,它影響了賴今后的戲劇創(chuàng)作,“我做的東西有非常多的契訶夫的東西,但是觀眾不容易找到”。賴聲川說。
在自己60歲這一年,賴聲川想回到自己戲劇靈感的起點,分享從戲劇生涯開始時獲得的養(yǎng)分。
《讓我牽著你的手……》和《海鷗》前后聯(lián)臺,一張票分下午、晚上分別兩場演出,是此次賴聲川版契訶夫中的最大驚喜。
下午場《讓我牽著你的手……》來自俄羅斯的戲劇專家、美國紐約大學戲劇教授卡羅·羅卡摩拉在2000年出版的劇本,依據(jù)契訶夫與其夫人歐嘉之間800多封通信中的內(nèi)容整理而成。1898年,38歲的契訶夫在《海鷗》于俄羅斯藝術劇院排練期間與歐嘉一見鐘情,擔任主演的歐嘉29歲,是一名剛剛升起的戲劇女演員。契訶夫因為肺病不能待在寒冷的莫斯科,而歐嘉又因熱愛劇場必須生活在莫斯科這個戲劇中心,此后至契訶夫去世的6年中,有4年兩人靠持續(xù)而熱情的通信和電報維系。在通信中,歐嘉還和丈夫討論了她接連主演了他的戲劇代表作《三姐妹》《櫻桃園》的情景。
“原來契訶夫的那些戲都是從這里出來的”,《讓我牽著你的手……》結束后間隙,濮存昕見了戲里飾演契訶夫的演員孫強,談起剛結束的這場戲。3月16日,濮存昕、徐帆、陳建斌和話劇評論家童道明等都去看了賴聲川聯(lián)排戲,這是不多見的情景。23年前,他和徐帆出演了人藝唯一一版契訶夫《海鷗》中的男女主角。
因為下午有了對劇作家情感和劇作的了解,晚上的《海鷗》變得親切。北京保利劇院演出3場,1500個座位平均上座率超過8成,且周六幾近滿場。這讓劇組的工作人員都有些意外。連最難留住觀眾的四幕戲《海鷗》,在最“難懂”的前兩幕結束之后,中途僅有七八名觀眾退場。
卻不知,這次也是契訶夫戲劇在中國話劇舞臺第一次遭遇真正的市場檢驗。它不由某國字頭劇院來承擔費用,而是完全的商業(yè)化運作。由賴聲川拋出了“契訶夫與市場”這個此前被認為無解的題目。
3月23、24日,剛結束的《讓我牽著你的手……》《海鷗》第二站在沈陽的兩場演出,上座率也達到8成。
很難想象,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在中國大陸的話劇市場,契訶夫幾乎是消失的。52年前,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簡稱“北京人藝”)成立時,就是借鑒的戲劇大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莫斯科藝術劇院的發(fā)展經(jīng)驗,目標是要“打造成像莫斯科藝術劇院一樣的劇院”??稍?2年間,北京人藝從未有過自己版本的《海鷗》,而這部作品曾經(jīng)成就了契訶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莫斯科藝術劇院。
僅在1991年初,中蘇恢復正常關系后不久,應北京人藝之邀,莫斯科藝術劇院的總導演葉甫列莫夫等人來到中國,和人藝敲定了由葉甫列莫夫執(zhí)導,包括濮存昕、徐帆、陳小藝、楊立新在內(nèi)的人藝演員參演的《海鷗》的日程安排和具體事宜。
當時的隨從翻譯、戲劇評論家童道明記得,導演對演員的表演不大滿意,他與演員的溝通也不順利,最終演出并不成功?!逗zt》上演了19場后再也沒有與觀眾見面。
排演期間還遭遇了一個歷史時刻的“小插曲”,突然傳來蘇聯(lián)解體的消息,讓葉甫列莫夫心情十分低落。他向劇院請了假,說了一句“誰都別來賓館看我”,帶著兩箱北冰洋汽水、一箱二鍋頭,把自己關在賓館整整兩天。
今年77歲的童道明一直想不起人藝排演過契訶夫的任何作品?!敖咕针[之前,人藝好像有排過《三姊妹》,但我沒看過,也不記得是誰導的了”。
事實上,契訶夫的作品,無論是小說還是戲劇,在新中國成立前基本都已經(jīng)被翻譯為中文,然而契訶夫的戲劇在我國僅有4次較正式的亮相。1950年代青年藝術劇院孫維世導演的《萬尼亞舅舅》非常成功之后,北京人藝上演了《三姊妹》;1980年代中戲上演《海鷗》;1990年代莫斯科藝術劇院在首都劇場上演《海鷗》,中戲排過《櫻桃園》,林兆華排演《三姊妹·等待戈多》,但均不算成功。
“觀眾寥寥無幾,來的觀眾到演出結束,一半以上都走了”,國家話劇院副院長王曉鷹如此概括契訶夫劇過去在中國戲劇市場的遭遇。
第4次是在2004年,中國第一次做了相關主題“永遠的契訶夫”戲劇節(jié),童道明還記得,很多文娛記者還覺得驚訝,“契訶夫不是小說家嗎,怎么弄一個戲劇節(jié)?”國家話劇院副院長王曉鷹執(zhí)導的《普拉東諾夫》和林兆華工作室出品的《櫻桃園》在戲劇節(jié)中上演。
“這一年,中國觀眾對契訶夫戲劇的理解才真正開始,”童道明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櫻桃園》是契訶夫的另一部重要的戲劇代表作品,大導版的《櫻桃園》把舞臺設置為一個縱深而荒涼的大坡面、幾棵枯敗的櫻桃樹,舞臺上方低垂籠罩的土黃色棉帳成為話劇給人最深的印象,“華麗和濃重的背景對演員的表演有所遮蔽,”劇評人顏榴回憶說。寫意、隱喻和荒誕,是林兆華對契訶夫“喜劇”的解答。熟悉大導的劇評家表示,林兆華喜歡、但并不能說懂得契訶夫。
之后10年間,中國戲劇市場蓬勃發(fā)展,可僅在2009年,林兆華又以工作室的名義排演了契訶夫的另兩部短??;國話青年導演楊申執(zhí)導了《海鷗,海鷗》,改編自契訶夫《海鷗》;童道明編寫了劇本《我是海鷗》。但市場反應寥寥。
這樣的排演頻率、市場接受度與契訶夫戲劇在中國戲劇發(fā)展進程中的分量極不相符。深受俄羅斯文學、戲劇影響的中國戲劇界也始終以俄羅斯經(jīng)驗為范本,而契柯夫的戲劇作品一直被認為是俄羅斯戲劇的頂尖代表。
與之吻合的,是中國話劇市場的發(fā)展現(xiàn)狀?!斑@些年大陸戲劇,一直沒有什么改善,在現(xiàn)有體制下也很難改善。一方面是進入21世紀以來,急劇的商業(yè)化越來越嚴重,像北京的小劇場表現(xiàn)出一種熱度,‘爆笑這類的東西市場已經(jīng)很好了,可是它不能說明中國的話劇藝術在往前邁進了——向前邁進與否,應該體現(xiàn)在一臺戲的整體水平是不是在提高,從業(yè)的導演、演員有沒有迸發(fā)出更多創(chuàng)造的活力……總的來說,除了偶爾會冒出一兩出好劇,話劇整體沒有往前推進。”顏榴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其實,在1895年11月21日契訶夫?qū)懲辍逗zt》時,就預感了它的命運,他在給一位友人信中寫道:“劇本寫完了……它違背所有戲劇法規(guī),寫得像部小說?!?/p>
果然,它的反常規(guī)創(chuàng)作,一開始沒有得到同行的理解。第二年10月17日,《海鷗》在彼得堡皇家劇院首演時,觀眾席中不時發(fā)出哄笑聲。首演慘敗。契訶夫甚至是在觀眾的哄笑聲中倉皇離開劇院,他獨自一人在潮濕的街上漫無目的地走,直到凌晨兩點鐘。
第二天,彼得堡多家報紙上發(fā)表的劇評,篇篇都是對這個演出的惡評,有位評論家甚至說“這不是海鷗,這簡直是野鴨”。
即使比較客氣的評價,也會說“然而,契訶夫畢竟是個大作家,只是長久以來,大家都捧著他,使他失去了自我檢討的能力。但這是暫時的。失敗對他只有好處。要知道,拿破侖也打過敗仗,只是不要失去勇氣”。
直到契訶夫去世后很長時間,俄國不少作家、戲劇家(包括托爾斯泰)并不承認契訶夫的戲劇家地位,因為不承認他的“散文化戲劇”的價值,而只有當時的少數(shù)先鋒人士賞識契訶夫戲劇,這其中,包括契訶夫《海鷗》的第一個知音、莫斯科藝術劇院的兩位創(chuàng)始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丹欽科。
1898年,剛剛成立的莫斯科藝術劇院和劇院經(jīng)理丹欽科,請契訶夫準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以新的方式重新排演《海鷗》。丹欽科看出來,契訶夫一反以往通過激烈的矛盾沖突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戲劇套路,卻是在日常生活的流程里反映出了詩意和悲劇性,他將其稱為“契訶夫的潛流”;斯坦尼則啟發(fā)演員在舞臺上體驗契訶夫劇里的生活角色,而不是傳統(tǒng)“表演”的方式,他讓演員說完臺詞后“靜默5秒”,結果演出大獲成功。
丹欽科在回憶錄里記錄下了這世界戲劇演出史上罕見的一幕。
“第一幕結束,幕落下了,劇場里發(fā)生了每十年才能遇到一次的事情:幕一閉,臺下一片沉靜,無論是臺上臺下,全是極端的靜寂,好像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似的……后來,觀眾席里忽然發(fā)生了一件事情。就像一個水閘爆開了一般,又像是一顆炸彈炸裂了似的——忽然一陣震潰耳鼓的掌聲,從所有觀眾中間發(fā)出來,不分朋友與敵人……沒有戲演而坐在觀眾中間的演員們,和劇場的友人們,在第一幕一演完,就涌進了后臺,他們興奮得幾乎等不及戲演完再來慶賀勝利了。……演員們彼此擁抱,歡喜得掉下淚來,找不到一句話可以表示他們那種無限的愉快?!疑狭宋枧_,向觀眾提議給劇作家拍一個電報,臺下的響應喝彩,竟延到令人難以置信的長時間……”
焦菊隱在1943年就翻譯了這本回憶錄,71年后,另一個戲劇翻譯家童道明能仍清楚記起書里描述的景象。那一天,他到保利劇場看了賴聲川導演的《讓我牽著你的手……》,而他恰好在給自己的《契科夫和米齊諾娃》做最后潤色,這本書寫的是契科夫和他的戀人米齊諾娃之間的愛情,“契科夫與這兩個美麗女人之間的愛情就是契科夫全部的愛情生活。這讓我對《讓我牽著你的手……》多了一份親切感”。在他的劇本里,童道明完整地復述了這幕戲劇史上被一再提及的場景。
這部分的情節(jié),在《讓我牽著你的手……》里歐嘉寫給契訶夫的信中也專門提到了。
《海鷗》的轟動性成功,甚至開啟了一個全新的“現(xiàn)實主義戲劇流派”的誕生,并因此成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
此后,展翅的海鷗形象就成了莫斯科藝術劇院的院徽。
可即使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也嚴重誤讀了契訶夫最后的作品《櫻桃園》,這部和《海鷗》一樣被契訶夫稱為是“四幕抒情喜劇”的作品,從斯坦尼開始,就被很多導演排演成沉重的正劇,雖然演出也受到觀眾認可。
契訶夫在《海鷗》和《櫻桃園》中留下的問題和思考,長久地影響了20世紀的文學與戲劇創(chuàng)作。這之后,很多作品對喜劇與悲劇傳統(tǒng)界限處理越來越模糊。比如荒誕派戲劇更加強調(diào)了喜劇性與悲劇性的融合 。
這也深深影響了賴聲川的創(chuàng)作觀念,“我慢慢發(fā)覺,悲喜之間的很深的關聯(lián)。悲劇和喜劇不是相反的,它們是一體的,其實很像。就像一個人極度高興和極度悲傷的狀態(tài)下到達那個程度是一致的?!边@一點,不論《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暗戀桃花源》,還是《寶島一村》我們都看到了這樣的悲喜重疊。
蔣雯麗飾演賴聲川版《讓我牽著你的手……》里的女主角歐嘉,劇評人顏榴覺得,這是賴聲川版契訶夫的第二大亮點。
這也是蔣雯麗的第二次舞臺演出,上一次她演話劇,是在10年前林兆華執(zhí)導契訶夫的《櫻桃園》中。她和《海鷗》中的劇雪,是兩部戲的另一個意外——熟悉她們的大陸觀眾看到了兩人的另一面,兩人表演意外地自然且生動。賴聲川習慣的如真實生活狀態(tài)的表演方式,恰與契訶夫平淡、無聊的生活講述吻合,當有悟性的演員捕捉到導演的意圖,另一個自己便出現(xiàn)了。
在“兩戲連臺——《讓我牽著你的手……》《海鷗》”的發(fā)布會上,賴聲川說到他從契訶夫給友人信中得到的頓悟:契訶夫在模擬生活,他在創(chuàng)造另外一種生命體。他在一封信里面曾經(jīng)寫道:其實生活中我們不是每天談戀愛和殺人,我們大部分時間就是在吃飯和聊天,做無聊的事情。另一封信中寫道:為什么舞臺上的事情不能表現(xiàn)生活中的事情?我們應該讓他們一致才對。在我們吃飯或聊天中,我們沒有想到我們的命運在另外一個地方被決定了。我們某一個人的生活正在被巨大改變,而他自己不知道。
導演的心態(tài)很誠懇,“這次我是服務的心態(tài),特別單純地為契科夫服務,希望把它的原汁原味做出來,把這么難懂的一個作者,讓更多的中國人能接近他?!辟嚶暣▽Α吨袊侣勚芸氛f。
為了做到這點,在《讓我牽著你的手……》和《海鷗》中,他說此次對劇本的最大“創(chuàng)新”,就是幾乎一詞未改,只需要尊重和遵從劇作家的表達。只是為了觀眾更有接近性,他把《海鷗》的背景改到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
恰是這樣的遵從,作為研究契訶夫的專家,童道明看出,從戲的編排到處理,“賴聲川是真的了解和懂得契訶夫的”。
即便如此,劇迷擔心,此劇在表演上能多大程度達到了導演心目中的契訶夫?導演也承認,在這部劇的觀眾里,如果能有一小部分人是真的看懂了《海鷗》和契訶夫,他就覺得很滿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