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珍
(茂名市第十六小學,廣東茂名,525000)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以發(fā)展為目標、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當前,以“互動”和“發(fā)生”為核心理念的師生“互動—發(fā)生式”教學模式在中學各學科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得到大力推廣,使學生的學習動力進一步得到增強,課堂教學效果顯著提高。筆者結合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容量大、思想性強,對學生來說過于抽象、不好理解等特點,在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進行“互動—發(fā)生式”教學的探索,促進學生理解教材、主動思考、主動探索、發(fā)展聯(lián)想思維,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以下談一些看法和體會。
思想品德課是一門思想性強、內(nèi)容抽象的學科。漫畫通俗易懂、詼諧幽默又蘊涵哲理,生動的圖畫能使人印象深刻,能喚起聯(lián)想回憶,還能激發(fā)人的情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深受中學生喜愛。教師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漫畫,可以使學生在輕松中領悟真諦,既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又能使知識形象化具體化,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筆者以生活情景類的漫畫導入新課。例如在講授人教版九年級思想品德第三課一框題《我們的社會主義祖國》中“世界舞臺上的中國”這一內(nèi)容時,筆者沒有直接先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而是給學生出示一組《歡喜冤家》幽默漫畫,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讓學生充分參與討論,從漫畫中尋找自己生活的“影子”。然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從而得出結論:改革開放以來廣大人民收入增長,消費水平日益提高,生活用品更加豐富,居住條件明顯改善。
初中思想品德課的許多知識點比較抽象,傳統(tǒng)的授課講解不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更無法調(diào)動學生深入思考。而漫畫是一種特殊的信息符號,對人的感知活動有調(diào)節(jié)和支配作用。漫畫生動形象、圖文并茂,可以把深奧的道理變得淺顯易懂。例如,在講授九年級思想品德第三課“提高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不僅對本國的國情有所了解,還要對世界的發(fā)展變化要有所了解”這一知識點時,筆者請學生共同探討,設計一幅漫畫《坐井觀天》啟發(fā)學生思考,不了解外國的發(fā)展狀況就如同不知道井外的世界有多大一樣,必定會盲目自大。學生如果了解世界上有那么多國家,都有各自的國情風俗,這一難點問題也就迎刃而解。這樣做既能引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幫助學生從抽象思維順利地過渡到形象思維,使學習內(nèi)容變得容易理解和掌握,又能培養(yǎng)并發(fā)展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以提問來活躍課堂氣氛,幾乎每個教師都在做,這似乎是老生常談了,但實際上并不是隨便提兩個問題就能把課堂氣氛調(diào)動起來的。在實施互動教學過程當中,“問題”或“專題”的設計直接關系到互動廣度與深度,是互動教學成功實施的關鍵所在。筆者以前就曾遇到過這樣的現(xiàn)象:為了讓學生在課堂有一定的學習壓力,筆者把書本上的知識點或課后的思考題提出來,讓學生回答,結果認真聽課的學生還思考一下,但有不少學生連問題都不聽,點到名字時就站起來把書打開,隨便翻一頁念幾句就說回答完了;更有甚者,站起來就說不會。這種提問式互動不但不能提高教學效果,反而會惡化教學氛圍,甚至對基本的教學秩序都會產(chǎn)生隱性的破壞。
因此要想通過提問展開師生互動,其中關鍵的一環(huán)是教師要能設計和提出有效的問題,使提出的問題不僅能體現(xiàn)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還要具有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的吸引力和層次性。如,在復習人教版七年級思想品德“不良誘惑”這一知識點時,筆者設計了如下幾個問題: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哪些不良誘惑?它們有什么危害?為什么青少年學生最容易受誘惑?青少年應該怎樣抵制不良誘惑?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推進,只有這樣的提問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據(jù),言之有理,言之可信,使材料和觀點相統(tǒng)一。
同時,在新課導入時適當設置提問,既可以讓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又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課文,且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如講到人教版九年級思想品德第六課第三框題《依法參與政治生活》時,教師可以就課本的案例設置如下問題:“針對此種情況,我們應行使什么權利?”“可以通過哪些渠道去行使呢?”(前一問是復習監(jiān)督權,后一問就是貫穿新課)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溫故而知新,對知識進行橫向聯(lián)系,將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
現(xiàn)在的初中學生關心時事政治,且具備一定的討論時政的能力。在講授九年級思想品德時,筆者根據(jù)學生的思想認識實際,聯(lián)系學生了解又感興趣的時政熱點,讓他們小組討論,結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講授九年級思想品德第九課第二框題《艱苦奮斗 開拓創(chuàng)新》時,筆者先讓學生觀看了2012年11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來到國家博物館參觀大型展覽《復興之路》并發(fā)表重要講話的相關視頻。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diào):“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y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蓖瑫r還讓學生閱讀了另外一則材料,即2013年1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華社一份《網(wǎng)民呼吁遏制餐飲環(huán)節(jié)“舌尖上的浪費”》的材料上做出批示:“浪費之風務必狠剎!”要求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勤儉節(jié)約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厲行節(jié)約、反對浪費。針對學生觀看這段視頻和材料過程中存在的疑點、難點,筆者設置了小組討論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共同探討“在新時期更需要繼續(xù)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嗎?請說出你的理由”。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同學提出艱苦奮斗精神不是某個時代所特有的,在新時期更應該發(fā)揚光大,并以現(xiàn)在浪費資源現(xiàn)象嚴重、貪圖安逸的社會問題突出為例子,旁征博引,證明觀點,以理服人;有的同學認為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更應該體現(xiàn)艱苦奮斗的精神,在如今社會應該與時俱進,既要懂得享受,又要艱苦奮斗。在這些同學提出自己的觀點后,其他同學不甘落后,積極參與到討論中,并提出了獨特的看法,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在此基礎上,筆者引導學生講理由、擺事實、談認識,適時點撥、適度解釋。爭論中學生思維活躍,興趣得到進一步提升。最后,師生共同歸納,達成共識:艱苦奮斗精神不是某個時代所特有的,在任何時候我們都應該發(fā)揚艱苦奮斗精神。而且,艱苦奮斗不僅指勤儉節(jié)約,反對鋪張浪費,它也代表著一種不畏苦難、積極進取、不怕困難與挫折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精神。
教學情境是教學的載體和資源。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教師大膽設計沖突情境讓學生思辨、歸納、總結,讓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學習,主動參與到課堂中,積極思考,把個人多方面的知識、能力充分表達出來,既能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又能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和潛能,鍛煉學生的口才和膽識,在合作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何樂而不為呢?
“用”即理論聯(lián)系實際,把所學的知識內(nèi)化,進而付諸行動。在課堂小結中,教師可通過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讓學生在情境活動中變抽象為具體,變理論為實踐。這樣不僅讓學生掌握所學知識,而且懂得用知識來指導行為,最終達到知行統(tǒng)一的境界。例如,在初三思想品德復習課中,筆者嘗試讓幾個學生以教師的身份對試卷進行分析、評講,來提高教學的互動性。一張試卷,筆者一般安排五位學生分析評講,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能力分配他們不同的評講任務,并對他們統(tǒng)一要求和指導,即在評講中要總結題型,聯(lián)系并復習相關考點,注意事項,最后還要分析錯誤的做法,總結出相應的解題方法。由于要上講臺,而且講課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參與講課的學生積極性都很高,都作了相當充分的準備。這對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有相當大的作用,對提高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也是非常有利的。
實用性是思想品德教學中的鮮明特征,特別是在初三教學中更顯重要。在互動式教學中,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是新穎的,獨具特色的。它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樹立自信,提高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和解題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生活中靈活運用知識,提高對思想品德學科的認同。
通過“互動—發(fā)生式”教學探索,筆者相信,只要努力實踐這一教學方法,就能把思想品德課上出“味道”,上出“名堂”,從而讓思想品德課變得有吸引力。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吳松年.把握課堂教學的契機[J].思想政治課教學,2002(3).
[3] 盧建華.試論“美德作為知識可教”的邊界[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