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龍玉
(漓江出版社,廣西桂林,541000)
讀完王開東的《中學語文電影課》,我沉浸在光影世界里,很多時候都走不出來。多年前常與同事聊尋碟看電影的樂事,莫雅平收藏的碟要以尺為單位計算,大伙推崇的《肖申克的救贖》,鬼子收集了它的各種版本并做了比較,說“這等電影是要經(jīng)常復習的”!我的“復習”就是星期天帶著已是中學生的女兒看經(jīng)典片,拓展她的作文思維。
用電影作為親子共看的素材,用電影豐富我們的人生,用電影來解讀復雜的文本,用電影來教學作文,用電影來認識生命中的母題……在王開東的電影課里,這一切無所不在、無所不能。
王開東說,他在兩年多的時間里,一家三口時常擁被而坐,觀看精心挑選的電影。隨著光影的斑駁,三個人的臉色忽明忽暗,但心情是愉悅、明亮的——看來帶孩子看電影的幸福感都是相似的。
每當電影結束后,就是一家人的討論時間。比如:為了拯救一個大兵瑞恩,犧牲那么多的戰(zhàn)士,到底值不值得?蘇菲最終放棄了作家,選擇了那個化學的瘋子,以至于殉情而死,她為什么要做這樣的選擇?這種選擇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這樣選擇,道理在哪里?在討論中,問題清晰了,偏見消除了,理解深入了,一家人其樂也融融,其樂也熙熙。我們從《肖申克的救贖》中學到了堅持,從《小鞋子》中看到了承擔,從《放牛班的春天》中看到了綻放,從《那些年,我們追求過的女生》中感受到了愛……
米蘭·昆德拉在《小說的藝術》中這樣說:“小說考察的不是現(xiàn)實,而是存在;存在不是既成的東西,它是人類可能性的領域,是人可能成為的一切,是人可能做的一切。” 小說家通過對現(xiàn)實的不斷顛覆和背叛來追求無限的可能性?!氨撑选钡姆戳x詞就是“合群”。一旦合群就可能是媚俗;一旦媚俗,就會平庸;一旦平庸,就會司空見慣;一旦司空見慣,就會把它當成現(xiàn)實的常態(tài)。而昆德拉是要破解現(xiàn)實的常態(tài),探尋事實的另一種方式、人生的另一種可能的。然后,在二者的對照中,讓我們感覺到迷惑和震撼。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短暫的人生無法重來,不可復制。每個人的一生,就是自己所寫的一本書,無論精彩,還是暗淡,都是自己一筆一畫刻寫出來的。生命枯萎了,人生的大書也就合上了。只是人生華章無法刪改,不可以虛構,這是多么真實而多么無奈的事實。光影世界就是對現(xiàn)實人生的一種“背叛”,它給我們提供了另一種人生。我們在看電影,也是看自己人生的另一種走向。電影從來不是在演別人,而是在演我們自己,電影就是我們的鏡像,我們在電影中釋放自己的歡樂,流淌自己的眼淚。
教師與學生共同欣賞、解讀電影,或者可以說是讓這些電影浸潤師生的生命,在與之共鳴中將之化為生命的一部分。要做到此,這需要教師進行主題的提煉。沒有這種提煉,便無法完成對生命的更深刻的撰寫。這些電影中的任何一部分,其實都包含了更為豐富的主題和細節(jié),可以轉化為課程資源。
電影的文本是豐富的、鮮艷的,混合著我們的情感和體驗,可使我們情不自禁地進入。有些電影你可以從多個主題去理解:人性、英雄、友誼、愛情……正因為如此,這樣的電影才成了真正的經(jīng)典。
王開東帶領著學生解讀著電影,同時也在經(jīng)歷著其中的各種人生。在看電影的過程中,不斷地猜讀、不斷地認可和否定,認識豐厚起來,心靈潤澤起來,情感細膩起來。每一部電影,都是一個豐富的文本。閱讀電影,就是解讀文本,積淀人生。
當然,每一部電影還是一部偉大的寫作。導演花了那么多的金錢和精力,有的甚至為了一部電影嘔心瀝血、傾家蕩產(chǎn)。在這樣的電影營造中,導演把自己的哲學、情感和對生命的理解寄托了其間。
任何一部電影,也都包含了文本寫作的手法,每一部電影都是文章寫作的一個全息系統(tǒng)??梢哉f,沒有多少學生喜歡寫作,但卻少有學生不喜歡看電影。通過作文電影課,王開東很好地銜接文本解讀和寫作,學生喜歡電影、熱議電影,自然在電影的評析中,學會了文章的解讀和作文寫法。生命就這樣豐富起來,進而光彩照人,明艷不可方物;文章就這樣豐盈起來,進而倚馬可待,下筆千言。
生命母題比如故鄉(xiāng),比如戰(zhàn)爭,再比如愛情、選擇等。
在《戰(zhàn)馬》的賞析中,王開東老師對戰(zhàn)爭母題有深入的解讀:只要是戰(zhàn)爭,就充滿著罪惡。戰(zhàn)爭帶給人類的只有家破人亡。
在斯皮爾伯格的電影中,有時候人類被譴責,有時候人類被威脅,有時候人類被安慰,但電影總是不忘探究一種存在主義的神秘命題:我們是誰?我們要往哪里去?斯皮爾伯格的答案一如既往的光明:“我們是人,人性總有缺陷,但不至于喪失希望。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磨難挫折,哪怕是戰(zhàn)爭,我們總能收獲救贖的力量。”
或許我們無法盡數(shù)羅列人類歷史中的堪稱偉大的電影,但是至少我們知道,任何藝術到了最高階段,其實都突破了藝術門類的限制,而進入了對人類存在的基本問題的追問與思索。好的電影,與其說是一種表現(xiàn),不如說是一種提問,一種對于存在本身的深刻的發(fā)問。正是這種發(fā)問,把我們從被庸常生活湮沒的境遇中突然喚醒,讓我們在那幾個小時中面對自身。而所有關于“存在”的主題,便是教育的主題。
另外,《中學語文電影課》具有教學意義的是注重了“課”的特點。每一課后都有“永恒瞬間”“精彩對白”“想象空間”和“延伸閱讀”的提示。通過“精彩瞬間”定格偉大影片,能夠利用光影直觀形象的優(yōu)勢,加強電影課無與倫比的沖擊力?!熬蕦Π住?,則是給教師的最好提示:什么才是點睛之筆。教師可引導學生對精彩對白進行賞析,品味語言的深沉意蘊,以及作品背后的意識和無意識?!跋胂罂臻g”則是把只讀文本轉化為可寫文本,讀者可以在文本中寫入自己的觀點和情感,通過想象決定作品的走向,這是對作品的二度創(chuàng)作。要知道,創(chuàng)造才是最高級的閱讀?!把由扉喿x”,則是以或同或異的同類型文本構成互文性的閱讀,拓展閱讀視野,深入母題的內(nèi)核,加強人文素養(yǎng)的積淀。
本書對于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方位的全息文本,既是文章閱讀,又是材料積累;既是作文寫作,又是文化積淀,甚至還是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塑造?!顿_紀公園》《獅子王》《草房子》等兒童電影從一定程度上切入學生成長的深處,是切中兒童問題,或者切中與兒童相關的重大心理及倫理主題的影片。這些影片中最大限度地揭示了兒童的秘密,體現(xiàn)了人類對兒童的洞察及關懷。教師可以通過這些電影更深刻地理解兒童、理解童年、理解教育。
引導學生在合適的時間與合適的偉大影片相遇,這些相遇,一定會成為學生生命中的重要事件,能夠給學生的生命成長補充營養(yǎng),使得學生無論艱難困苦都能高歌前行。
[1] 朱彩虹.在課堂上傾聽生命中拔節(jié)的聲音——讀王開東老師《深度語文》有感[J].新課程:教師,2010(6).
[2] 胡婷芝.語文課要注重學生主體參與的實效性[J].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