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迎建
(江西省社會科學(xué)院 江西南昌 330000)
秦觀與九江、廬山的文字緣
胡迎建
(江西省社會科學(xué)院 江西南昌 330000)
秦觀 九江 廬山 文字緣
九江南倚廬山,北臨長江。唐代白居易貶謫九江期間,寫下了千古傳唱的《琵琶行》,并往往產(chǎn)生天涯淪落人的聯(lián)想。白居易在《廬山草堂記》中所說:“匡廬奇秀甲天下山?!币惨蚨蔀榍暌詠砦娜四痛韺]山的經(jīng)典性的言說。
秦觀于紹圣元年(1094)被列入元祐黨籍,出朝貶為杭州通判,途中追貶為處州鹽酒稅監(jiān)。紹圣三年,被削去官職遷貶郴,有可能在謫貶途中到過九江等地。與白居易居江州三年相比,秦觀只是短暫逗留。此行所作的第一首詞為《念奴嬌·過小孤山》:
長江滾滾,東流去、激浪飛珠濺雪。獨(dú)見一峰青崒?shí)?,?dāng)住中流萬折。應(yīng)是天公,恐他瀾倒,特向江心設(shè)。屹然今古,舟郎指點(diǎn)爭說。 岸邊無數(shù)青山,縈回紫翠,掩映云千疊。都讓洪濤恣洶涌,卻把此峰孤絕。薄暮煙扉,高空日煥,諳歷陰晴徹。行人過此,為君幾度擊楫。
小孤山俗稱小姑山,在彭澤縣城對岸,屹立在長江邊?!伴L江滾滾,東流去”,多少人為之浩嘆。后來楊升庵更有“滾滾長江東逝水”之名句。至“獨(dú)見”句始點(diǎn)出小孤山之峻偉大,可擋住萬折中流。卻想像天公擔(dān)心狂瀾倒流,特地放置在江心,任今古來的舟郎指點(diǎn)爭說。
下片采用烘托法,岸邊無數(shù)青山,都讓洪濤恣其洶涌沖擊之勢,卻有此峰孤聳于江心而不倒。又以“薄暮煙扉(‘扉’應(yīng)作‘霏’方通)”與“高空日煥”襯出此山之秀麗。然后以擬人法,想像此山為通人性的“君“,洞曉這一切,歷經(jīng)多少陰晴。行人過此,莫不向這位可敬的山君致意,為之中流擊楫而有澄清天下之志。
需要一提的是,秦觀詞一向被認(rèn)為婉約,而從此詞來看,亦有豪放之慨,且寄托了作者主觀情志。
乘舟行至九江,則有第二首《蝶戀花·泊九江》詞云:
舟泊潯陽城下住。杳藹昏鴉,點(diǎn)點(diǎn)云邊樹。九派江分從此去,煙波一望空無際。 今夜月明風(fēng)細(xì)細(xì)。楓葉蘆花,的是凄涼地。不必琵琶能觸意,一樽自濕青衫淚。
此詞明顯記載寫于暮晚時舟泊潯陽城下?!熬排山謴拇巳?,煙波一望空無際?!笨垲}目“九江”兩字生發(fā),既為闡發(fā)九江兩字之義,亦寫長江浩蕩之景?!敖褚埂辈粗塾诖?,月明風(fēng)細(xì),與當(dāng)年白居易過琵琶亭情景相仿,與白居易同是遷謫客,的確是凄涼之地而有同感?!拌锰@”、“昏鴉”、“云邊樹”、“煙波”、“楓葉蘆花”,皆凄涼之意象。不必彈撥琵琶即能觸動愁意,自飲一樽,有如當(dāng)年白居易流下青衫淚。白居易《琵琶行》中云:“江州司馬青衫濕。”
秦觀在次日游覽了九江城,又有《臨江仙》一詞寫其行蹤與傷感:
十里紅樓依綠水,當(dāng)年多少風(fēng)流。高樓重上使人愁。遠(yuǎn)山將落日,依舊上簾鉤。一曲琵琶思往事,青衫淚滿江州。訪鄰休問杜家秋。寒煙沙外鳥,殘雪渡旁舟。
“十里紅樓依綠水”句,寫出江城傍水而建的繁華。紅樓:華美的樓房,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xù)集·寺塔記上》:“長樂坊安國寺紅樓,睿宗在藩時舞榭。”“當(dāng)年多少風(fēng)流”,點(diǎn)出九江城歷來的文采風(fēng)流?!案邩侵厣稀保置鞯莱銮厣儆紊习逗笥斡[城內(nèi)并登樓遠(yuǎn)望遠(yuǎn)山與落日。下片從上片中的“使人愁”生發(fā)開來。仍是念及當(dāng)年白居易在此聽琵琶而墜淚。淚滿則夸飾語?!霸L鄰”道出他在紅樓間的尋訪行蹤。然不欲問及杜秋娘之結(jié)局,生怕引起傷感。“杜家秋”即杜秋娘,唐金陵人。年十五為李锜妾。元和年間李锜叛,以抗朝命被捕殺,秋娘籍沒入宮,有寵于憲宗,穆宗即位,命杜秋娘為皇子璋王傅母,王被罪廢削,秋娘特賜回故里,窮老以終。杜牧有《杜秋娘詩》以記其遭遇。在這首詞中,杜家秋乃是紅顏不幸的象征,作者境遇或亦有類似處。末兩句擺蕩開去,寫景作結(jié),亦蕭瑟景,鳥在寒煙沙灘外,舟系殘雪古渡旁,倒置句法。
秦少游又有《庾樓月》一詞云:
庾樓月,水天涵映秋澄徹。秋澄徹,涼風(fēng)清露,瑤臺銀闕。 桂花香滿蟾蜍窟,胡床興發(fā)霏談雪。霏談雪,誰家鳳管,夜深吹徹。
庾樓在江州城中衙署旁,能仁寺附近。很有可能秦少游月夜來游此地?!扳讟窃隆痹~牌即《憶秦娥》,與46字之賀鑄《曉朦朧》詞體同。以詞首句有“庾樓月”之句而得名。但《全宋詞》仍用名為《憶秦娥》。之所以用此詞牌,乃與江州相關(guān)。晉時庾亮字元規(guī),曾為江、荊、豫三州刺史。嘗與僚吏殷浩、王胡之等登南樓賞月,談詠竟夕。事見《世說新語·容止》及《晉書·本傳》。桂花香滿:相傳月中有桂樹。蟾蜍窟:傳說月中有蟾蜍,故稱月為蟾宮。蟾蜍窟即蟾宮。胡床亦稱“胡椅”、“繩床”,一種可折疊的輕便坐具?!蚌勓?,應(yīng)是“談霏雪”的倒裝。談話時美好的言辭像碎雪紛紛灑落一樣。形容言談美妙,滔滔不絕。歐陽澈《顯道辭中以詩示教因和韻復(fù)之》詩:“談霏玉屑驚人聽,歌和陽春滿坐謠?!兵P管即笙簫之類樂器。杜牧《樊川集·三寄李起居四韻》:“云疊心凸知難捧,鳳管簧寒不受吹?!睆拇嗽~看來,秦觀到九江時大概在八月中秋前后。
秦觀與廬山也結(jié)有奇緣。廬山北濱長江,東臨鄱湖,丹崖翠壑,飛瀑流泉,云迷霧幻,氣象萬千。凡來廬山的詩人,很少擱筆不題詩的,只愁寫不出錦章佳句。秦觀乘船到了廬山南面的宮亭廟下。同時代人僧慧洪《冷齋夜話》記載了他的行蹤:
少游南遷時,舟宿宮亭廟下,見湖月光彩特異,因憶昔在西湖云老惜竹軒所見景色,與此不殊。其夜,夢美人自稱維摩散花天女,以維摩像求贊。少游愛其畫,謂非吳道子不能作。天女戲贈詩曰:“不知水宿分風(fēng)浦,何似秋眠惜竹軒。聞道文章妙天下,廬山相對可無言?!鄙儆钨澰唬骸绑脙x華夢,瘴面囚首??陔m不言,十分似九。應(yīng)笑蔭覆大千,作獅子吼;不如博取妙相,似陶家手。”既寤,嘗自書之。其遺跡后落雷州天寧寺。
看來此段記載的時間與前幾首詞作應(yīng)在同一時段,亦八月中秋前后。宮亭廟在廬山南,星子縣城東北,鄱陽湖西岸。酈道元《水經(jīng)注》載:“南嶺即彭蠡澤西天子鄣也,峰磴險峻,人跡罕及……山下又有神廟,號曰宮亭廟,故彭湖亦有宮亭之稱焉。山廟甚神,能分風(fēng)、擘流、住舟,遣使行旅之人,過必敬祀而后得去。故曹毗詠云:‘分風(fēng)為貳,擘流為兩?!盵1]“湖上有宮亭廟……宋景德中敕著祀典,世傳其神為青洪君”(《桑紀(jì)》、《廬山小志》引《筇竹杖》) 。
秦觀夜宿宮亭湖濱,月光與波光上下輝映。因而回憶起曾在杭州西湖惜竹軒所見景色,頗為相同。夢中巧遇美人,且是維摩散花天女手持維摩畫像,此畫像惟妙惟肖,故秦觀以為除非是唐代吳道子所畫,否則無此妙筆,故不敢貿(mào)然題詩。但天女故意以詩激之,戲贈詩曰:“不知水宿分風(fēng)浦,何似(一作異)秋眠惜竹軒。聞道文章妙天下,廬山相對可無言?!笔拙涫钦f,秦觀您不知到這里停宿處是分風(fēng)浦,還以為是在西湖邊的惜竹軒。分風(fēng)浦,亦有出處。南朝周景式《廬山記》云:“廬山下有神廟,號曰宮亭。孫權(quán)時有神在此,能分風(fēng)送舟。后化作大蟒,死于柴??h山壑中。宮亭廟又名分風(fēng)廟,往來者皆禱祀祈風(fēng),施舍山積。”此廟神可以為了客舟分南北風(fēng)向以助舟行。接著說,我聽說天下皆知您的文章華妙,與廬山相對望,怎可無言辭。秦觀受此一激,于是題寫了這段晦澀有如謎語般難猜的駢語,試為之揣測。
“竺儀”即天竺九儀的簡語,據(jù)《大唐西域記》卷二所載,乃印度古代九種致敬禮法。即發(fā)言慰問、俯首示敬、舉手高揖、合掌平拱、屈膝、長跪、手膝踞地、五輪俱屈、五體投地??磥砬赜^以此語向維摩天女致以敬意。華夢即華胥夢,《列子.黃帝》:“﹝黃帝﹞晝寢,而夢游于華胥氏之國。華胥氏之國在弇州之西,臺州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國無帥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欲,自然而已……黃帝既寤,怡然自得?!焙笥靡灾咐硐氲陌矘泛推街?,或作夢境的代稱。
“瘴面囚首”乃秦觀自摹其遷謫落魄之狀,頭發(fā)蓬亂,形同囚犯?!翱陔m不言,十分似九。”乃言他對維摩天女雖未說什么,但已明白其十分其九之意?!皯?yīng)笑蔭覆大千,作獅子吼?!贝司涫钦f,應(yīng)笑看大千世界都在佛家遮蓋下,為眾生說法?!笆a覆”見于《西京雜記》卷三:“五柞宮有五柞樹,皆連三抱,上枝蔭覆數(shù)十畝?!狈鹬f法稱為“獅子吼”。《如來獅子吼經(jīng)》云:佛陀說法如獅子王之咆吼,能聽聞?wù)?,皆具有大善根功德。因佛陀說法能滅一切戲論,于一切外道邪見無所畏懼。”
“不如博取妙相,似陶家手?!蹦搜詰?yīng)運(yùn)用陶淵明一般的妙筆,博取此這美麗的景象??磥?,秦觀將不吝其才華,能為此地題詩作記。但這段描繪,是通過夢境再現(xiàn)的,當(dāng)他醒來之后,也曾書寫此段駢語,只是可惜其書寫的真跡或落于遷謫途中的雷州天寧寺。
廬山南面其地域當(dāng)時并不隸屬于江州,而是屬于南康軍的星子縣。白鶴觀在位于廬山山南,背負(fù)五老峰,面向鄱陽湖。為唐代道士劉混成所建,祀道家始祖老子。蘇軾于元豐七年改任汝州團(tuán)練副使,前往筠州看望其弟蘇轍。途經(jīng)南康軍到此,聞有人弈棋之聲,頓悟司空圖詩句之妙。后來到了海南,作有《白鶴觀詩并序》。序云:“司空表圣自論其詩得味外味,‘棋聲花院靜,幡影石幢高’之句為尤善。余嘗獨(dú)游五老峰白鶴觀,松陰滿地,不見一人,惟聞棋聲,然后知此句之工。”蘇軾在此不僅寫有詩文,還題有 “壁佩琳瑯”四大字,石刻至今猶存,在白鶴觀后山,瀑布西崖壁上,石刻整體高1.5米,寬0.5米。
秦觀為廬山勝境寫過詩,有《白鶴觀》詩云:
復(fù)殿重樓墮杳冥,故基喬木尚崢嶸。
銀河不改三千尺,鐵馬曾經(jīng)十萬兵。
華表故應(yīng)終化鶴,謫仙未解獨(dú)騎鯨。
林泉一二兒童舊,白發(fā)衰顏只自驚。
白鶴觀在廬山山南棲賢谷中,五老峰前,唐代徐州人、道士劉混成在此修煉,后騎鶴飛升,唐高宗敕建此觀。從此詩首聯(lián)來看,白鶴觀曾有輝煌的歲月,只是此時荒廢冷落,不復(fù)有重重殿樓之壯觀。舊基喬木尚存。與蘇東坡《白鶴觀》詩中所說相符:“五老峰前,白鶴遺址。長松蔭庭,風(fēng)日清美?!鳖h聯(lián)是說,瀑布依然不改其三千尺飛流的壯觀。須說明的是,此句化自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卻并非李白所詠的香爐峰處瀑布,而是自含鄱口下注的白水漕瀑布,“含鄱口之水凡兩條,東承眾流而徑棲賢達(dá)于湖。漕其匯也,水勢奔注,擊石成渠,故名漕?!?“鐵馬曾經(jīng)十萬兵”,意思是說,這里曾經(jīng)過戰(zhàn)爭??肌稄]山志》諸書,曹彬曾率宋軍攻入南唐之江州、曾屠江州城外,這里并未發(fā)生過大戰(zhàn)事,此不知何據(jù)?
“華表”句用“鶴歸華表”之典。晉陶潛《搜神后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xué)道于靈虛山。后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xì)w。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xué)仙冢壘壘?!旄呱蠜_天?!焙蟪S谩苞Q歸華表”感嘆人世的變遷。 “謫仙”即李白。賀知章欣賞李白的詩才,呼為“謫仙”,遂成李白的尊稱。傳說李白因為醉酒騎鯨魚而溺死潯陽的典故。此句言李白尚不知人世變遷的道理。末聯(lián)言在林泉尚見當(dāng)年的一二兒童,而自己已成白發(fā)衰顏的老人。
此詩著作權(quán)有些糾結(jié),《全宋詩》將此詩分系于黃庭堅與秦觀兩人,但從風(fēng)格上判斷,疏朗明暢,更近于秦觀。毛德琦《廬山志》、吳宗慈《廬山志》均系于秦觀之名下[2],歷代無甚異議,也未見有考證文章。
秦觀還有《送佛印》一詩,與廬山風(fēng)物、人物相關(guān),應(yīng)是為送佛印到廬山來而作:
抱包初舍蔚頭藍(lán),江月松風(fēng)處處參。
他日惠林為上首,幾年彌勒作同龕。
真珠撒帳開新座,飛鳥銜花繞舊庵。
云散虎溪蓮社友,獨(dú)依香火思何堪。
佛印字覺老,號佛印,俗姓林,饒州浮梁(今江西景德鎮(zhèn)市)人。幼年出家于浮梁寶積寺,后嗣法廬山開先寺善暹。曾住持永修云山云居寺、江州承天寺、袁州仰山寺、廬山開先寺和歸宗寺、潤州金山寺和焦山寺。佛印與東坡結(jié)有深厚情誼,秦觀步東坡之后塵,對佛印也非常景仰。首聯(lián)中的“抱包”寫佛印之行裝,“江月松風(fēng)處處參?!睂懫涮幪巺⒍U有得?!八栈萘譃樯鲜住?,言他日為慧遠(yuǎn)東林寺之上首。上首是一種禮儀的方位、順序。一般坐北面南為尊、是餐桌的上首。排座時,主賓在上首,主人在下首?!皫啄陱浝兆魍悺保圻h(yuǎn)在廬山東林寺尤尊崇彌勒佛,即未來佛。此言佛印尊崇彌勒佛,供奉于龕。第三聯(lián)上句想像上座時的情景,下句言其居住時的情景。末聯(lián)言東林寺之寥落。蓮社風(fēng)流云散,虎溪在廬山東林寺門外,傳說慧遠(yuǎn)招邀陶淵明、陸修靜,送行過溪,虎輒吼,因名溪為虎溪。蓮社即白蓮社,慧遠(yuǎn)在廬山東林寺結(jié)白蓮社有十八賢。末句寫佛印來此的孤獨(dú)狀。
從這些為數(shù)不多的秦觀詩詞以及慧洪的一則詩話來看,不僅可以印證秦觀在九江與廬山的行蹤,且可見他樂九江、廬山之清美,對九江、廬山的人文歷史也有較深的了解,其詩詞作品或?qū)崒懫渚?,或虛寫其向往,具有相?dāng)?shù)膶徝纼r值與史料價值。
[1]酈道元.水經(jīng)注·廬江水(卷三十九)[M].長沙:岳麓書社,1995.577.
[2]吳宗慈.廬山志[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288.
(責(zé)任編輯秦川)
2014-04-10
胡迎建(1953-),男,江西省社會科學(xué)院研究員,華東交大碩導(dǎo)、首都師大中國詩歌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xué)。
I 207.2
A
1673-4580(2014)03-00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