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言文字的運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學習中的聽說讀寫活動以及文學活動,存在于人類生活的各個領(lǐng)域?!笨梢娂訌娍谡Z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也該是重中之重,這是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石。低年級的孩子有著強烈的說話愿望,作為一名語文老師,就要保護、珍視這種愿望,讓學生自由表達,讓他們有說話的興趣。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話故事,筆者以此文教學來談談對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教學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青蛙看?!窌r,筆者就注意將說話的訓練融合在簡單的詞語復習中。教學伊始,筆者就出示了“善跑的長腿”“有力的翅膀”“吸了口涼氣”幾個詞語,每一個詞語都有訓練點。在復習“善跑的長腿”這個詞語時,理解“善跑”就是跑步的本領(lǐng)很大,接著就讓學生一字開花,“很會寫文章叫什么?有的小朋友很會提問,叫什么?很會動腦筋,很會思考叫什么?”舉一反三,學生就會理解,在某一方面的本領(lǐng)很大就可以說“善”。這種把意思理解與積累運用結(jié)合起來的組詞,能幫助學生以一串十,歸類記憶,思維和語言都能得到訓練。
藝術(shù)大師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師,方寸之地亦顯天地之寬廣。南宋馬遠的《寒江獨釣圖》就只見一只小舟,一個漁翁在垂釣,整幅畫中沒有一絲水,卻能讓人感到煙波浩渺,滿幅皆水,真是“此處無物勝有物”。寫作“留白”同作畫一樣,是一種藝術(shù),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境界。但看畫和讀文有區(qū)別,看畫較直觀,幾乎一眼就能看出,而讀文則需要想象,再創(chuàng)作,這個過程就是“補白”?!把a白”是再創(chuàng)作。在教學第十一自然段時,筆者這樣設(shè)計:在松鼠的鼓勵和引導下——引讀“就這樣,青蛙跟著松鼠一級一級地往上跳。累了在草叢中歇一會兒,渴了喝點山泉水。不知不覺,它們已經(jīng)跳完了石階,到達了山頂?!苯又釂枺骸扒嗤苓€會遇到哪些困難,它又是怎樣克服的?”繼而出示填空:餓了,__;滑倒了,__;刮風了,__,讓學生選擇其中感興趣的來說一說自己所想象到的事情。
興趣在學習中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學生對說話練習發(fā)生了興趣,就會主動探求,積極進取,擺脫奉命學習的被動地位,有效地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低年級的孩子好奇心強,注意力易分散,感性事物對他們有很強的吸引力,而生動、明朗、富有兒童情趣的圖片更容易引起低年段兒童的興趣。
李吉林老師曾說過:“言語的發(fā)源地是具體的情境,在一定的情境中產(chǎn)生語言的動機,提供語言的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的發(fā)展?!痹诮虒W“青蛙跟隨松鼠一級一級地往上跳,好不容易登上山頂”之后,筆者隨即出示了一系列大海美圖,讓學生感受展現(xiàn)在青蛙面前的大海是多么廣闊無垠。當筆者聽到學生一聲又一聲的驚呼時,馬上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好的語言訓練點,所以馬上對學生說:“親愛的小青蛙們,你們終于通過自己一步一步的努力看到了大?!,F(xiàn)在大海就展現(xiàn)在你們的面前,你能把你看到的美景用這樣的句式說說嗎?”隨后出示句式:??!大海( )。這項訓練讓學生一吐而快,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可謂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在《青蛙看海》一課快結(jié)束時,筆者設(shè)計了續(xù)編故事的練習,所設(shè)計的問題都由文章的重點和難點轉(zhuǎn)換而來。主要目的是將課文進行整合,考察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掌握程度,并將課文中的語言內(nèi)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于是筆者對學生說:“蒼鷹展開雙翅飛上了山頂,看到在山頂上看海的小青蛙,他會說什么呢?誰愿意和老師來演一演?”
學生眾說紛紜,有的說:“你是那只想看海的青蛙嗎?你怎么上來的呀?你跳了多少時間呀?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難吧?餓了怎么辦呢?渴了怎么辦呀?路滑怎么辦?下雨呢?刮風呢?遇到這么多的困難,你沒有想過要放棄嗎?”別的學生也不甘落后:“青蛙青蛙,你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呀?我是靠有力的翅膀飛上來的,你怎么上來的呢?哦,原來你的本領(lǐng)是善跳呀!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呀!原來自己的夢想是要自己一步一步去實現(xiàn)的?!?/p>
這樣的訓練讓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展開合理的想象,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同時文章“只有腳踏實地,才能一步一步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的主旨更是深入學生內(nèi)心。課堂上的說話訓練要有靈活巧妙的處理方式,這樣一切就會信手拈來,如魚得水,左右逢源,學生在享受中也提升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