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 王嘉玨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分析,到2010年底,全球互聯網用戶人數超過20億,手機用戶數達到53億,3G注冊用戶數達到9.4億。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網民已達5.91億,網站數量達294萬家,互聯網普及率攀升至44.1%。浙江省共有網站26萬家,網民3221萬人,均居全國第四位,互聯網普及率達59%,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5個百分比。隨著網絡、移動電腦、智能手機不斷普及,新媒體對社會的影響已經深入到社會的各個層面,這些數據足以說明,新媒體正在被大眾普遍認可并日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人們的信息傳播方式和學習交流習慣已經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對科技宣傳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現在受眾群體膨脹、受眾需求增加、宣傳范圍擴大、宣傳效果難以把持、輿情引導任務艱巨。電視、報紙、廣播等成熟的大眾媒體具有覆蓋面廣、公信力強等特點,還是當前宣傳科技工作的主戰(zhàn)場,但已經逐漸不能滿足受眾對科技信息的獲取。不同的物質載體,不同的傳播愿望,不同的用戶需求,需要我們將海量的科技信息資源以一種博大胸懷進行碎片化傳播,注意不同層次、不同地域、人群對科技信息的不同需求,利用好現有的成熟宣傳渠道,同時巧用新媒體搭建新的傳播平臺,努力構建立體化傳播格局,進行分眾傳播。
如何充分利用新舊媒體,宣傳黨的十八大及十八屆三中全會在科技方面的重大決策,深入貫徹浙江省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展示創(chuàng)新型省份建設的輝煌成就。浙江省科技宣傳工作已較早涉足新媒體領域,尤其是三微”(微博、微信、微報)的創(chuàng)新推進,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科技宣傳關鍵在于要姓“科”,既不同于《浙江日報》等黨報媒體,也不同于《錢江晚報》等綜合性媒體,同這些媒體相比,科技媒體有突出的部門特色,明白科技在經濟建設中承擔什么樣的任務和職責,并通過分析和解讀,對科技方面的問題給予重點關注??傊聲r期下的科技宣傳工作就是圍繞經濟建設,服務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
當下客觀存在兩個輿論場,一個是黨報、國家電視臺、國家通訊社等“主流媒體輿論場”,以宣傳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另一個是依托于口口相傳的“民間輿論場”,人們在微博、朋友圈、博客、QQ上議論時事,成為大眾“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新時期科技宣傳工作就是要打通兩個輿論場,而“三微”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選擇。
截至2013年11月,浙江省科技廳官方騰迅微博共發(fā)布信息616條,擁有聽眾55293人;新浪微博共發(fā)布信息477條,擁有聽眾28949人。微博平均閱讀量上萬人,其中“2013世界工業(yè)技術研究院協會暨國際創(chuàng)新成果浙江推介會”的微博發(fā)布共被轉載多達27次。手機創(chuàng)新微報月啟動以來,發(fā)送人群478人,現已發(fā)布54期。微信公眾平臺自2013年8月29日開通以來,已推送消息26期,有用戶數70人??萍紵狳c輿情自7月正式推出開始,共報送8期。隨著微時代的到來,傳播的扁平化趨勢更加明顯,即傳播活動早已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單向式傳播,而是呈現信息傳播的網狀結構、雙向結構。浙江省科技主管部門在新媒體領域的嘗試,讓更多的人們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接受科技信息,實現平等對話,乃至參與決策,越來越多人從受眾成為傳播科技的主體,將科技信息分享到各自微博或朋友圈,使傳播如滾雪球般蔓延,也使傳播的長尾效應更加明顯,即明確的受眾推廣對象,更加精確的傳播,讓有限的科技資源為人所識、為人所用,達到宣傳的目的。
浙江省科技主管部門在2013年10月底成立的“浙江創(chuàng)新社區(qū)委員會”微信群,目前匯集全省科技管理人員共計145人,除全廳機關干部和廳下屬單位主要負責人外,還包括市縣科技局和高新園區(qū)一把手,幾乎囊括了全省所有的科技管理者。機制的創(chuàng)新帶動思路的活躍,在微信朋友圈平臺,圍繞科技創(chuàng)新的中心工作,通過線上和線下方式,組織和參與工作研討和主題論壇活動,社區(qū)街坊們發(fā)布新聞、溝通想法、互通有無,真正實現平等對話。《透明廳長的微生活》刊登在2013年11月11日的《都市快報》,成為科技宣傳工作的一大亮點。
筆者進一步搜索新浪微博,發(fā)現“創(chuàng)新浙江”(浙江省科技廳官方微博)是全國目前為數不多科技主管部門官方微博,擁有粉絲28953人,微博數461篇,幾乎每天用碎片化語言進行全省科技動態(tài)的報道。以《輻射真相,你真的了解嗎?》這篇微博為例,一經發(fā)表就被轉發(fā)2864次,評論總量達587條??萍夹麄髟谛旅襟w領域的運用,讓普通民眾在了解真相追求科學的道路上,有了一個更多的選擇,也讓受眾自覺承擔起傳播科學的使命,讓身邊更多的人尊重科學,相信科學。
新媒體彌合了傳統(tǒng)媒體“照顧不到”的信息空位,使傳播速度和廣度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讓傳播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無論是信息的搜集還是傳播,已經深入到點對點的模式,將傳統(tǒng)媒體的盲區(qū)覆蓋,但新媒體有其固有的弊端,如可能成為突發(fā)事件中情緒傳染、謠言擴散的新路徑等。
如何權衡利弊,揚其長、避其短,也是我們在科技宣傳工作中所需要面對和解決的。一方面加強宣傳隊伍人才建設,提高科技宣傳工作者素質,既是傳播者也是監(jiān)管者參與全程傳播,加強輿情引導,尤其是轉變傳統(tǒng)媒體的思維模式,重新審視自身之使命和新聞價值觀;另一方面,在一些社會影響較大的突發(fā)事件的傳播報道過程中,如日本核泄漏后誤傳碘鹽防輻射導致碘鹽在市場銷售脫銷,要正確定位新媒體在突發(fā)事件應對過程中的角色、功能和作用,建立和完善突發(fā)事件新聞報道機制,形成一套應對突發(fā)事件報道的科學機制。
德國傳播學家伊麗莎白首次提出“沉默的螺旋”概念,即人們?yōu)榱吮苊獬蔀楫愵?,陷入孤獨,往往在大眾媒體或輿論活躍分子發(fā)表了意見之后,不再表達自己與之不同的觀點。日本核泄漏后民眾瘋狂購買碘鹽,省內某地還發(fā)生一例因大量食用碘鹽致命的慘劇,一方面是缺乏科學知識,另一方面也是科技宣傳工作沒做到位,如何讓“沉默者”不要繼續(xù)沉默下去?現在他們已經有了更多、更好的選擇。
籌建新聞中心,專門負責全省科技宣傳工作和相關科技政務信息。堅持黨管宣傳的原則下,對新聞報道工作做到及時主動、準確把握,正確引導輿論,注重社會效果。主要負責組織實施對外新聞發(fā)布活動;研究新聞媒體的傳播規(guī)律,提出新聞宣傳的建議,指導和管理科技宣傳;聯系各單位新聞宣傳工作負責人;嚴格進行新聞宣傳登記;來自社會媒體的任何采訪、信息發(fā)布要進行登記備案;建立輿情監(jiān)控反饋機制,及時收集社會各類媒體對科技宣傳報道信息,進行分析整理登記,同時建立重大突發(fā)新聞事件反應機制。
做好輿論應對工作是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內容,特別是互聯網時代,面臨著輿論領域情況復雜多變,斗爭尖銳嚴峻,各種社會思想相互滲透影響,交流交融更加頻繁。尤其新媒體的興起,在為思想輿論工作拓展新載體、新渠道、新空間的同時,也進一步增加了意識形態(tài)工作和社會輿論引導難度。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如何掌握輿論話語權、信息主導權,是輿論應對工作的關鍵。一方面善于把握大局勢,增強敏感意識,對負面影響可能造成的社會影響作出快速反應,另一方面用科學方法進行研判,堅持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結合,在普遍性言論傾向上關注事件及其發(fā)展變化,抓住輿情發(fā)展趨勢,并及時上報信息。
科技宣傳靠一兩家媒體是搞不好的,需要多種媒體的共同關注,特別需要一些主流媒體來參與。作為科技領域的主流媒體,要充分發(fā)揮在科技宣傳中的主旋律作用,圍繞調結構、轉方式等重點工作,調動相關部門和地方的積極性,做好宣傳策劃與報道,整合媒體資源,形成合力。研究傳統(tǒng)紙媒、廣播、電視和新媒體在個體功能上的差異,分析怎樣才能發(fā)揮傳統(tǒng)媒體的比較優(yōu)勢,掌握新媒體在哪些方面具有優(yōu)勢,只有摸清了各種媒體在功能定位上的不同,才能發(fā)揮他們各自的優(yōu)勢,取長補短,滿足各方面的需求。同時在認真辦好科技傳統(tǒng)媒體基礎上向新媒體進軍。同時,研究消費群體,要了解受眾的需求。面對不同消費群體,科技媒體只有推出針對性的宣傳策劃與報道方案,才能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提高他們的參與度。
一是加強科技宣傳的組織領導。定期召開科技宣傳與普及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研究制訂科技宣傳工作計劃、審定經費使用安排、策劃組織重要宣傳活動。二是健全完善科技宣傳制度。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宣傳部、科技部等六部委聯合下發(fā)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科技宣傳工作的意見》精神,聯合省委宣傳部等單位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浙江省科技宣傳工作的意見》。三是加強通訊員隊伍建設。廳機關各處室、各市科技局、高校、科研院所基本配備了宣傳聯絡員,具體負責與媒體溝通對接、科技新聞采寫、宣傳活動策劃等工作。
筆者曾參加政協委員座談會,諸多委員提到科技創(chuàng)新政策貢獻率低和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問題,究其深層次原因,是因為國內企業(yè)尤其是民營企業(yè),企業(yè)主不了解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政策,有些好的政策制定之后無法惠及中小企業(yè),除了企業(yè)本身局限之外,也與企業(yè)主本身政治敏感性密不可分。浙江省尤其以民間經濟發(fā)達著稱,眾多民企的發(fā)展離不開相關政策的扶持和支持,科技主管部門加大政策宣傳普及力度,可以先選取高新企業(yè)進行區(qū)域試點,也可以選擇區(qū)域經濟明顯區(qū)塊進行試點,用好、用足、用活現有的政策,從根本上扭轉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問題。
加強科普宣傳,廣泛宣傳科教進社區(qū)、全民健康科技行動、社區(qū)科普大講堂等社區(qū)科普活動,倡導和普及節(jié)約資源、健康生活、防災減災、低碳環(huán)保等觀念和知識;宣傳優(yōu)秀社區(qū)科普組織、科普宣傳員和科普志愿者;宣傳在科普示范街道、社區(qū)等創(chuàng)建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基層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