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延旭
摘 要:毛澤東堪稱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奠基者。毛澤東之所以能夠成功地推動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和大眾化,除了客觀的歷史原因外,也與其自身深厚的理論素養(yǎng)、淵博的文化知識積累有關,更與其所采取的一系列科學有效的方法,如實踐教育法、典型教育法、說理爭鳴法等有著直接關系。
關鍵詞:毛澤東; 馬克思主義; 大眾化
中圖分類號: G4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4)01-0008-04
馬克思主義理論要為人民群眾所掌握,并內(nèi)化為信念,轉(zhuǎn)化為行動,就必須將其認識論意義上的科學性、價值論意義上的合目的性和表達形式上的生動性統(tǒng)一起來,做到以科學性說服人、吸引人,以理想性鼓舞人,以生動性感染人。毛澤東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方法本身不是一維的,而是一個多維體系。
一、實踐教育:“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
實踐教育,就是指在實踐活動中學習知識、應用和檢驗知識,并且能夠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促進思想水平和實踐能力進一步提高。毛澤東在強調(diào)實踐對認識的重要性時曾經(jīng)比較形象地說:“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盵1]實踐教育,是毛澤東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最為典型的方法之一。
“實踐高于(理論的)認識,因為它不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還具有直接現(xiàn)實性的品格?!盵2]基于對實踐品格的這一深刻認識,毛澤東運用認識論的原理指出,實踐不僅是運用知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還是人們在實踐中通過深刻的體驗,獲得經(jīng)驗或教訓,以驗證理論、增長知識的重要途徑和方法。他說:“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3]
人的思想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得以形成和發(fā)展的;人的思想認識的變化也需要通過實踐才能得以實現(xiàn)。毛澤東在總結(jié)思想教育規(guī)律時曾說:“思想這個東西很怪,要去掉那一部分壞的東西,不適合于馬列主義的東西,不適合中國情況的東西,就要經(jīng)過一定的階段,就要有經(jīng)驗,單靠講是講不通的?!盵4]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人們的認識只有通過實際生活的經(jīng)驗才會變得更加深刻、更加全面。毛澤東反復強調(diào)要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真理、利用真理和發(fā)展真理。
群眾是實踐的主體。毛澤東提出,知識分子要經(jīng)常深入群眾,善于從群眾的實踐中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善于通過實踐以使從書本上學來的知識變得更加完全。知識分子與工農(nóng)群眾相結(jié)合,體現(xiàn)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群眾觀,反映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這是毛澤東教育思想的一個典型特征。1957年3月,毛澤東《在中國共產(chǎn)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學習馬克思主義,不但要從書本上學,主要地還要通過階級斗爭、工作實踐和接近工農(nóng)群眾,才能真正學到?!盵5]知識分子與群眾的結(jié)合,實際上也是理論與實踐的結(jié)合。在這一結(jié)合中,知識分子既可以將從書本上所學的知識變?yōu)閷嶋H運用的能力,又可以從群眾的實踐中不斷汲取智慧,從而使自身的覺悟和修養(yǎng)不斷得以提高。同時,還可以將自身的文化知識向群眾進行廣泛傳播,促進群眾思想覺悟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正如有的學者指出,恰是由于知識分子的這一橋梁作用,科學社會主義被灌輸?shù)焦と巳罕娭腥?,在中國,工人運動和馬克思主義結(jié)合起來了。[6]
基于實踐對認識的重要作用,毛澤東認為,青年學生和工農(nóng)大眾相結(jié)合,積極參加生產(chǎn)勞動,是改造世界觀和學到實際知識的主要途徑。他甚至還提出,看一個青年是不是革命的,就是看他是不是愿意走與工農(nóng)群眾相結(jié)合的道路。他提出,全國知識青年和學生青年一定要和廣大的工農(nóng)群眾結(jié)合在一塊,和他們變成一體,才能形成一支強有力的軍隊。在毛澤東的號召下,大批知識分子、青年學生進工廠、入鄉(xiāng)村,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增進了與工農(nóng)之間的感情,增強了服務群眾的意識,堅定了服務群眾的立場,與工農(nóng)群眾建立了密切聯(lián)系。
二、言傳身教:“黨的作風完全正派了,人民就會跟我們學”
顧名思義,“言傳”是指教育者用語言來講授、傳播某種思想理論或知識;“身教”是指教育者以身作則,通過自身的實際行動來帶動受教育者相信并踐行某種思想理論。言傳身教法,是我們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毛澤東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法。
毛澤東指出:黨的領導權,不能靠空喊,更不能強迫人家服從,“而是以黨的正確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說服和教育黨外人士,使他們愿意接受我們的建議”[7]。每位黨員,尤其是干部都承擔著宣傳黨的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的職責和任務,都要以自身的模范工作和良好作風為黨增光添彩。毛澤東提出,我們的黨員干部,不論在英勇作戰(zhàn)、遵守紀律、執(zhí)行命令方面,還是在內(nèi)部團結(jié)、政治思想工作等方面都應該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成為廣大士兵和工農(nóng)群眾學習的榜樣。好的作風,既是靠制度管出來的,也是靠先進分子帶出來的?!爸灰覀凕h的作風完全正派了,全國人民就會跟我們學?!盵8]毛澤東向來提倡大公無私、艱苦奮斗、勤政廉潔的革命精神,對徇私舞弊、貪污腐敗歷來深惡痛絕,毫不手軟,絕不姑息,目的就是要使我們的黨能夠始終保持優(yōu)良的作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
人民群眾往往是從黨員干部的作風和形象中認識中國共產(chǎn)黨的。他們從紅軍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到人民解放軍在上海寧愿露宿街頭,也不打擾市民的動人情景等方面,清楚地看到這支威武之師的精神風貌。1936年,斯諾到延安采訪,從毛澤東等領導人住窯洞睡土炕等一些平凡的小事上,看到了共產(chǎn)黨人的優(yōu)良作風和不可戰(zhàn)勝的內(nèi)在力量,他把這種作風無限感慨地稱為“東方魔力”、“興國之光”。1940年3月至7月,陳嘉庚率領南洋華僑總會慰勞團慰勞抗戰(zhàn)中的祖國軍民。在重慶,他看到的是國民黨的官僚腐敗、社會奢靡、鋪張浪費;在延安,他看到的卻是官兵平等、軍民團結(jié)、同仇敵愾。最后陳嘉庚得出結(jié)論說:“中國的希望在延安!”這也正是廣大熱血青年和進步人士紛紛奔赴延安,投身革命斗爭的根本原因所在。群眾對黨的認識,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從理論上,而是根據(jù)黨員特別是黨員干部的表現(xiàn)來加以判斷的。黨員干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人民群眾都會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因此成為他們認識黨最直觀、最形象的重要依據(jù),也是人民群眾是否相信黨的理論政策,是否愿意跟黨走的重要判斷依據(jù)。
在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毛澤東始終把自己看作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普通一員,嚴于律己,以身作則,要求別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他生活簡樸,嚴格按黨性原則辦事,不搞特殊化,這種高尚的人格魅力,贏得了全國人民的愛戴。毛澤東的率先垂范是中國共產(chǎn)黨先進性的最好注腳。他的偉大品格有著無比動人的感染力。這為我們黨成功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三、典型教育:“使正確的獲得推廣,錯誤的不致重犯”
抓典型、樹榜樣,是毛澤東在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踐中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有效方法。毛澤東一生中,樹立了各行各業(yè)的很多典型,對推動我們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動馬克思主義的教育和學習,提高人們的政治素質(zhì)和思想覺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革命年代,毛澤東就要求各政治機關注意收集軍隊內(nèi)的英雄事跡,進行廣泛宣傳,用以提高民族覺悟,發(fā)揚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張思德是中央警衛(wèi)團的一名普通戰(zhàn)士,1944年因炭窯崩塌而不幸犧牲。毛澤東在張思德的追悼會上發(fā)表了《為人民服務》的講話,號召軍民學習他為人民利益而死的崇高精神。1963年3月5日,毛澤東發(fā)出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偉大號召,把學習雷鋒的活動推向全國,形成了一個新的高潮。張思德、劉胡蘭、董存瑞、黃繼光、雷鋒、王進喜等,一串串閃光的名字背后都有著各種各樣的感人事跡,都體現(xiàn)著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體現(xiàn)著社會主義的理想、道德和信念。
榜樣的事跡是平凡的,但平凡中體現(xiàn)著崇高的精神品格,蘊含著偉大的人生哲理。榜樣體現(xiàn)了真理的力量和人格力量的統(tǒng)一。樹立典型,通過具體實在的方式來宣傳先進人物和先進思想,使廣大人民群眾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榜樣的先進事跡教育并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新人的成長。
典型有正面、反面之分。正面典型,反映著提倡什么,堅持什么,旨在謳歌光明,弘揚正氣,催人奮進;而反面典型,體現(xiàn)在反對什么,禁止什么,旨在揭露黑暗,批評謬誤,打擊邪氣。簡而言之,正面典型,具有激勵引導作用;反面典型,具有警示勸誡作用。對思想教育而言,這兩方面相輔相成,不可或缺。毛澤東除了抓正面典型外,還注意利用負面典型對黨員群眾進行警示教育。在我黨歷史上著名的黃克功一案中,毛澤東堅持原則,要求秉公執(zhí)法。不僅維護了黨的革命紀律,深刻教育了根據(jù)地軍民,鞏固了革命隊伍內(nèi)部的團結(jié),而且挽回了由此產(chǎn)生的不良影響,使廣大進步青年從中看到了中國共產(chǎn)黨嚴格的組織性和紀律性,認識到中國共產(chǎn)黨是堅強有力、值得信賴、具有美好前途的黨,從而更加堅定了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他們絡繹不絕地紛紛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加入到革命隊伍之中,大大增強了黨的力量。20世紀50年代,毛澤東又批準處決貪污受賄的高級干部劉青山、張子善。毛澤東對這些反面典型的嚴厲處置,為有效預防貪污腐敗,維護黨的清正廉潔形象,保持黨的優(yōu)良作風,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典型可以起到以點帶面的指導和帶動作用。樹立一個好的典型,就等于樹立了一個可供人們學習的標桿和榜樣,普通群眾可以從其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找到自己前進的方向。毛澤東要求各級黨委“必須總結(jié)具體的經(jīng)驗,向群眾迅速傳播這些經(jīng)驗,使正確的獲得推廣,錯誤的不致重犯”[9]。馬克思主義是一門抽象的理論,這種抽象的理論只有通過典型的人或具體的事體現(xiàn)和反映出來,才便于廣大群眾理解和效仿。在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過程中,既要選擇好典型,更要宣傳好典型,才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說理爭鳴:“馬克思主義必須在斗爭中才能發(fā)展”
不同思想理論的交流、爭鳴和斗爭,是思想理論發(fā)展和傳播過程中的普遍現(xiàn)象,也是思想理論發(fā)展和傳播的基本規(guī)律。用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武器對各種錯誤思潮進行批判和斗爭,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又是學習、傳播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方式。
毛澤東指出:“馬克思主義仍然必須在斗爭中發(fā)展。這種斗爭永遠不會完結(jié)?!盵10]整個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一部在馬克思主義和各種形形色色的反馬克思主義思想進行不懈斗爭中推動馬克思主義不斷得以傳播和發(fā)展的歷史。
革命初期,由于我們黨的馬克思主義水平較低,缺乏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基本經(jīng)驗,曾受過教條主義的嚴重毒害,犯過嚴重的左傾錯誤,給整個黨、中國工農(nóng)紅軍造成了沉重打擊。毛澤東對此有著切膚之痛。他深有體會地指出,如果教條主義不除去,那么“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就不能得到廣泛的傳播和發(fā)展”[11]。在延安整風運動中,我們黨徹底清算了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教條主義,解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際相結(jié)合的思想路線問題,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新中國成立后,為了加強對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的理論教育,克服資產(chǎn)階級思想的影響,毛澤東又倡導并開展了多次整黨整風運動和大規(guī)模的馬克思主義學習運動。這對鞏固新生的社會制度起到了積極作用。
“真理愈辯愈明。”人們總是通過對各種思想的比較和鑒別來獲得正確的認識和判斷,從而做出最終的選擇。早期的共產(chǎn)黨人,包括毛澤東等人都是通過對當時各種社會思潮的比較和甄別后才最終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的。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主張要讓廣大干部和群眾在與各種唯心論和形而上學的斗爭中,完整準確地學習和把握馬克思主義。他認為,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不僅不怕批評,而且恰恰是在批評和斗爭的風雨中鍛煉成長的。這就要求我們的理論工作者不僅要掌握好馬克思主義理論,還要對一些反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和了解。1957年,在談到學習唯物辯證法時,毛澤東強調(diào),如果“不懂得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沒有同這些反面的東西作過斗爭,你那個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是不鞏固的”[12]。毛澤東決定擴大發(fā)行《參考消息》,把一些非馬克思主義、反馬克思主義的底細擺在大家面前,目的就是要讓黨員干部和普通群眾看了之后能夠在政治上增強免疫力。
由此可見,毛澤東善于把唯物論和辯證法的學習和運用結(jié)合起來。對思想領域的問題,他主張采取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態(tài)度,積極深入地開展爭鳴和辯論,做到以理服人,而絕不能痛快一時,亂打一頓完事。只有如此,廣大干部和群眾才能夠更加清楚地認識唯物論和辯證法,以提高對錯誤思想的鑒別力和戰(zhàn)斗力,從而確立并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五、整風運動:“通過批評和自我批評來學習馬克思主義”
整風運動,是中國共產(chǎn)黨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的一大實踐創(chuàng)造,是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和方法。在我黨的歷史上,毛澤東曾結(jié)合黨的建設多次提到整風并開展了一系列運動。整風運動,就其實質(zhì)來說,它是一種有計劃、有組織、比較集中地、全黨性的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查找和分析工作、思想中存在的問題或錯誤,從而達到統(tǒng)一黨員干部及群眾的思想認識,提高政治思想覺悟的一種普遍性教育運動。
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由于農(nóng)民及其他小資產(chǎn)階級出身的黨員增多,而他們曾受封建主義或資本主義思想的影響較深。不少人雖然“在組織上入了黨,思想上并沒有完全入黨,甚至完全沒有入黨”[13]。缺乏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yǎng),在實際工作中就容易為主觀主義所左右,會犯主觀主義的錯誤。20世紀40年代初,由于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機會主義、教條主義尚未肅清,還存在黨風、學風、文風不正的突出問題。為此,毛澤東提出要在全黨開展整風運動,進行一場普遍的馬克思主義教育,以期從思想上、組織上徹底整頓一番,使黨的精神面貌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本次整風為提高黨的理論水平,統(tǒng)一黨的思想,團結(jié)帶領人民群眾戰(zhàn)勝日本法西斯,打敗蔣介石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國學者施拉姆曾對此評述說:“整風運動有兩方面目的,哪一方面都不容忽視。一方面,增強中國共產(chǎn)黨在困難環(huán)境中的團結(jié)和紀律,向戰(zhàn)爭期間發(fā)展的大批新黨員灌輸關于馬列主義和蘇聯(lián)政治制度方面的最低限度的知識。另一方面,提高黨員的思想覺悟,使其具有毛澤東所親自培育的特殊品質(zhì)?!盵14]
于是,整風成為日后我黨加強理論學習,推動黨的建設的一項長效機制和重要手段。革命勝利后,一些黨員、干部掌握了一定的權力,滋長了驕傲情緒和嚴重的命令主義作風,甚至出現(xiàn)了嚴重的蛻化變質(zhì)等現(xiàn)象。為了積極應對執(zhí)政的嚴峻考驗和新黨員思想理論教育的需要,1950年6月6日,毛澤東在黨的七屆三中全會上提出,全黨要在夏秋冬三季開展一次大規(guī)模的整風運動。這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為執(zhí)政黨后第一次以整風的形式對全體黨員干部開展的一項集中性教育活動。經(jīng)過半年的整風,各級干部的思想觀念和作風有了很大改變,從而增強了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lián)系,為鞏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權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為適應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需要,1957年3月,全國宣傳工作會議召開。毛澤東在會上再一次提到整風問題。他說:“整風就是全黨通過批評和自我批評來學習馬克思主義。在整風中間,我們一定可以更多地學到一些馬克思主義?!盵15]隨后,一場新的整風運動轟轟烈烈開展起來。
從黨的歷史來看,每當我們黨黨內(nèi)出現(xiàn)不適應新的形勢和發(fā)展需要之時,黨中央和毛澤東就常常用整風的方法,組織全體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學習馬克思主義和有關黨的文件,查找自身不足,提高思想認識,以保證革命任務的順利完成。整風運動中通常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堅持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與學習基本文件相結(jié)合;堅持學習理論、政策與檢查反省自己的工作和思想相結(jié)合,然后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具體分析產(chǎn)生錯誤的原因,找出克服錯誤的措施和辦法。樹立馬克思主義學風,是整風運動中需要解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毛澤東指出:“我們把馬列主義搞通,把主觀主義反倒,這是加強教育的更深刻的方法,更徹底的方法?!盵16]整風運動,對打倒主觀主義,克服教條主義,促進廣大黨員干部以及人民群眾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形成科學的世界觀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馬克國主義大眾化,是一項系統(tǒng)性、長期性、復雜性的偉大政治工程。這就決定了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方式方法必定是多樣的,而不是整齊劃一的。毛澤東在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實踐中,歷來強調(diào)宣傳教育形式要做到多樣化和生動性。除了本文所講的上述主要方法外,他還特別注重建設專兼結(jié)合的理論工作隊伍,形成齊抓共管的宣傳格局,堅持理論教育聯(lián)系群眾的生產(chǎn)、生活具體實際,而不是抽象地紙上談兵,善于利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教育和實踐活動等豐富多彩的形式來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宣傳,從而使馬克思主義逐步走向大眾,深入人心。
參考文獻
[1][3]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87,181.
[2] 列寧全集(第二十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83.
[4] 毛澤東文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313.
[5][10][12][15] 毛澤東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73,230,193,275.
[6] 許啟賢.中國共產(chǎn)黨思想政治教育史(第2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49.
[7] 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42.
[8][11][13] 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2,833,875.
[9] 毛澤東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80.
[14] 斯圖爾特·施拉姆.毛澤東[M].田松年,德楊譯.北京:紅旗出版社,1987:188.
[16] 毛澤東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11.
[責任編輯:龐 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