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姿含
不少人常常會碰到這種現象:晚上脫衣服睡覺時,黑暗中經常聽到“噼啪噼啪”的聲響,且伴有藍光閃爍。早晨起床后梳頭時,頭發(fā)竟然會“飄”起來,結果越理越亂。有時甚至用手拉門把手或開水龍頭時都會“觸電”,發(fā)出“啪、啪”的聲響。上述幾種情況,是體內靜電對外“放電”的結果。
科學研究表明,靜電能在人體內積聚,如不及時被釋放掉,當在人體內積蓄到一定的量時,會給身體帶來多方面、多角度、多層次損害。輕則造成身體不適,重則引起健康失調。例如,由于影響到腦神經細胞膜電位的正常傳導,會對人的生理和心理產生負面影響,結果誘發(fā)多種神經或精神疾病。再如,持久的靜電會使血液的pH值升高,削弱機體的抗氧化能力,引起疲勞、失眠、頭暈、頭痛、咳嗽、視力下降等一系列綜合征。另外,有1/3的人癥狀更嚴重,因靜電引發(fā)心律失常等心腦血管疾病和皮膚病等。
防靜電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多吃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經常食用含有豐富維生素A、C、E的食物以及酸味食品,如胡蘿卜、卷心菜、西紅柿、豆制品等,可以提高血液的酸性,使人體正常的電解質平衡得以維持。帶魚、甲魚不但能增加皮膚的彈性和保濕性,而且可以使血液的黏稠度降低,具有良好的除靜電、控制紅細胞凝聚的功能。香蕉、蘋果、獼猴桃等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能起到抗細胞氧化、保護細胞膜電位正常工作的作用。
另一種簡易可行的方法是,赤裸雙腳,站在大樹下面。此舉之所以能夠保持健康,起到強身防老化的作用,在于和大自然親近,與土地接觸,讓身體里的靜電釋放出來。干燥的水泥地或者被陽光曝曬的土地由于缺少大樹下土壤的那種濕度,因此無法“導電”,致使靜電難以自然釋放。
為了防止靜電的發(fā)生,室內要保持一定的濕度,室內要勤拖地、勤灑水,或用加濕器加濕。還有一個經濟實用的加濕方法:在暖氣下放置一盆水,用一條舊毛巾(或吸水好的布),一頭放在水里,一頭搭在暖氣上,這樣一晝夜可以向屋里蒸發(fā)大約三升水。如果每個暖氣都這樣做,整個房間就會感到濕潤宜人。
曾有過這樣一則報道:外國一家大企業(yè)的老板失眠多年,苦不堪言,他每晚在屋里來回走動,無法入睡。雖然遍訪名醫(yī),吃藥無數,但收效甚微。有一次,他兒子聽說赤腳接觸地面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于是決定一試,領著父親走進濕潤的草地,光著腳步行了一二十分鐘。想不到大老板竟然能夠一夜沉睡,第二天醒來時容光煥發(fā),格外有精神。
如今,現代城市的路面鋪的不是水泥就是柏油,或者地轉,都屬于不導電的材料。人們居住的多是高樓,不論地面是否潮濕,都和“地球表面”相隔,無法讓人排走體內的靜電。腳上穿的鞋子絕大多數用的是人造鞋底,像草鞋、布鞋和木鞋等傳統(tǒng)自然材質制作的能傳電的鞋子已成為稀罕之物。出行時,乘坐的各種交通工具絕大多數離不開橡皮輪胎。可以說,現代人一天24小時都生活在這樣一個“絕緣體”的世界里。人體是一個小的生物電磁場,大自然是一個大磁場。當大自然的平衡被更改或被阻擋時,就會使人身心不舒服,甚至出現病態(tài)。
讓我們每天找個時間,光著腳,或者穿著傳統(tǒng)自然材質鞋底的鞋子,在草地、濕潤的地面、石子地、海灘上走一走,將身體里的靜電放一放,定能強身健體,倍感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