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剛
(山東普利森集團重機技術(shù)部,山東 德州 253076)
由于鑄造的原因,鑄鐵芯部組織密度、強度和硬度都趕不上表層,每大修一次工作臺1∶20 錐孔會去除一層材料,其組織密度、強度和硬度就會降低一次,維修后的工作臺使用壽命就會縮短一些,相對來說增加維修次數(shù)和費用不說,還會對生產(chǎn)的正常運行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并且用傳統(tǒng)的修理方式,工作臺在維修時主軸孔因拉傷必須擴大,其工作臺在維修幾次后,工作臺1:20 錐孔的壁厚就會變得很薄,強度和剛性不能滿足機床使用性能和加工精度的要求,就不得不報廢。
另外,工作臺主軸孔每次擴大后,對于主軸直徑相對來說顯細(xì)了,只能報廢換新的主軸,這樣維修成本就會很高。
筆者根據(jù)多年的維修經(jīng)驗,創(chuàng)新性地設(shè)計了一套新的維修工藝方案,將已經(jīng)報廢的工作臺進行改制,使工作臺和主軸能夠再利用,這樣可以節(jié)約大量的維修成本,而且使用壽命明顯加長。
插齒機工作臺(圖1)與主軸配合的孔為大頭φ130 mm 錐度1∶20 的錐孔。插齒機的工作原理是通過分度蝸輪蝸桿帶動主軸繞工作臺1∶20 的錐孔1 和上平面2 旋轉(zhuǎn)來實現(xiàn)的,工作臺1∶20 的錐孔1 相當(dāng)于錐度導(dǎo)軌,其精度直接影響主軸的旋轉(zhuǎn)精度。
以錐孔1 和平面2 為基準(zhǔn),找正后將工作臺裝卡在CK5112 數(shù)控立車上加工成如圖2 所示的形狀和尺寸,將1∶20 的錐孔擴為φ150H7 直孔,上端擴為深25 mm 直徑為φ235H7 孔。精度要求B 面與φ150H7 孔垂直度為0.01 mm,φ235H7 孔與φ150H7 孔的同軸度為0.015 mm。
在改制工作臺的同時,增加如圖3 所示的耐磨鑄鐵軸套1 件,按圖紙要求加工完成后裝入改制后的工作臺的中心孔內(nèi),如圖4 所示,用3 個M12 的騎縫螺釘將套和改裝后的工作臺固定在一起。
圖5 為主軸形狀結(jié)構(gòu)及精度要求。
主軸D 錐面和E 端面在工作過程中,由于相對于工作臺旋轉(zhuǎn),易造成磨損和拉傷使精度喪失,不能滿足齒輪的加工要求,因此必須對主軸進行修磨。如圖6所示,將專用心軸組件裝入待修磨主軸內(nèi),主軸前端由焊接在心軸1 上的套2 進行軸向和徑向定位,主軸后端由脹套3 進行軸向和徑向定位,脹套3 是通過圓柱銷4 和心軸1 上的鍵槽來防止轉(zhuǎn)動的,兩個鎖緊螺母6 和調(diào)整墊5 將主軸和心軸組件固定在一起,通過心軸兩端的中心孔固定在磨床上進行磨削修復(fù)。
修磨完后用千分表檢測,D 面和E 面的全跳動不得超過0.005 mm。
將如圖4 所示的軸套與改制后的工作臺組裝件裝卡在CK5112 數(shù)控立車上,用百分表以軸套上端面和內(nèi)孔找正,找正精度在0.05 mm 以內(nèi),找正完成夾緊后進行精加工,以修磨完的主軸為基準(zhǔn)加工工作臺的1∶20 錐孔。
加工完成后(如圖7),以主軸為量規(guī)用涂色法進行檢驗,接觸面積不得少于70%,而且主軸的E 面與工作臺F 面保持2 mm 左右的間隙,減少刮研量,提高工作效率。
工作臺精加工完成后,以修磨完的主軸為研具配刮1∶20 的錐孔,要求研點為每25 mm2上16~20 個,接觸長度不小于75%。同時以修磨完的主軸為研具配刮工作臺端面F 面,要求研點為每25 mm2上12~14個,接觸長度不小于50%,要求外圓側(cè)接觸硬。最終刮研完后,端面接觸點比1∶20 的錐孔接觸點要虛。
把原來已經(jīng)報廢的3 件主軸和工作臺,按改制后的方法裝配完成后,放到備件庫中用作備件,使工作臺和主軸能夠再利用,這樣不僅可以節(jié)約大量的維修成本,而且極大地減少了維修工期。
[1]中國機械工程學(xué)會設(shè)備維修專業(yè)學(xué)會.機修手冊(第三卷)[M].3版.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