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guī)熀喗閉
趙同宇,中學高級教師,畢業(yè)于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中國校園文學理事,江蘇省宿遷作家協(xié)會會員,江蘇省淮北中學《雨凝》報主編。近年來在《語文教學與研究》《語文月刊》《語文報》《教育藝術》等國家核心期刊及省級期刊上發(fā)文200余篇,參編書籍5本。指導學生在《語文世界》《中學生》《意林》《美文》等80多家刊物上發(fā)文820篇。擅長鑒賞及作文指導類文章的寫作,多次在全國校園文學會議上作經(jīng)驗介紹。
[創(chuàng)作感言]
寫作是摒棄功利的心靈對話,是親近自然的直接體驗。要有激情、韌性和信念。激情,需要保持一顆童心,用純真的心去感知世界。韌性,需要百折不回的毅力,與寂寞相伴。信念,就是要堅信:成功或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
[我話我?guī)焆
我愿意把趙老師當作一位朋友:在寫作上給予我方向感和歸屬感的朋友,在做人上勸導我要積極和謹慎的朋友。
——石明振
幽默風趣,知識豐富,提攜后進的一位忠厚長者。
——朱超亞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頭,吳山點點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月明人倚樓?!边@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名篇《長相思》中所描述的內(nèi)容。詞中的“汴水”指的就是著名的隋代大運河中的通濟渠的東段。隨著歲月的流逝,河道的變遷,這道承載著很多歷史恩怨情仇的古運河,只在我的家鄉(xiāng)泗洪,留下了一段38公里保存完好的河道。汴河歷史上最繁華的時候恐怕要數(shù)宋人張擇端《清明上河圖》中所描繪的汴水清悠迷人、火熱繁忙的景象。
或許是深受儒家“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影響,歷史上眾多的文人在“汴水”上留下了不少詠史緬懷之作,或褒或貶。唐代的胡曾寫道:“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痹娭刑峒暗摹扒Ю镩L河”即隋代大運河,公元605年開鑿,是隋煬帝非凡的政績豐碑,也是其暴政的恥辱柱。大運河開鑿,有人歸咎于“廣陵花盛帝東游,先劈昆侖一派流”。煬帝曾于公元605年、610年、616年三次“游幸”江都(揚州)?!懊砍鲇涡?,羽儀填街溢路,亙二十余里”,沿途幾百里的州縣都要獻食。唐代的另一位詩人皮日休對此卻有不同的看法。他在《汴河懷古二》中寫道:“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從隋亡于大運河這種論調(diào)說起,接著反面設難,予以批駁,否定了修大運河屬亡國之舉的傳統(tǒng)觀點,從歷史的角度對隋煬帝的功過是非進行了中肯的評價。
歷史上的汴河舟船如織,日夜不停。兩岸土地肥沃,物產(chǎn)富饒,運河溝通南北,沿岸城鎮(zhèn)林立,商賈云集。春夏風平浪靜之時,綠楊陰里,白沙堤畔,三三兩兩漁舟,沖開萬頃碧波皺。當秋風漸起,汴水猛漲,碧波千里,宛如銀鏈。波飛浪卷,蘆花似雪,水聲清越。汴堤十景之一“汴水秋聲”由此得名。清人無名氏題詠:“霜落秋聲起汴河,西風裊裊白頻波。幾番漾綠螺紋皺,千頃浮花鏡面磨。水葉流霞隨客棹,蘆花飛雪點漁蓑。晚來照落天邊宇,搖曳汀州聽雁多?!?/p>
斗轉(zhuǎn)星移,逝者如斯?!般晁畺|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保ㄌ拼钜妗躲旰忧罚┰u古是為了說今,歷史是流淌而過的今天。為了展現(xiàn)汴水的歷史風貌,家鄉(xiāng)人民在僅存的這段38公里的古汴河畔復原了很多歷史遺跡。如:汴堤煙柳、鷺鳥歡歌、長淮臥波、千古漕運、名人碑廊、瑞塔鐘聲、護國霜鐘等。如今你到我的家鄉(xiāng)來,定能感受到泗洪人民在打造“水潤泗洪”這張名片所作的不懈努力。置身汴堤兩岸,你能感受柳絲拂面,花香怡人的溫馨;感慨誠信故里,人類源頭的深厚;未來隨著引洪澤湖水入汴河,你更會慨嘆“瑞塔巍巍,一股豪氣沖天去;古汴蕩蕩,滿川雪浪動地來”的壯美。
更值得大寫一筆的是古汴河下游的萬頃洪澤湖濕地。上次陪從北京遠道而來的現(xiàn)當代文學專家組成員參觀洪澤湖濕地,他們問我:“為什么說泗洪是一個用水詮釋美的地方?”我這樣答道:“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洪澤湖濕地的三萬畝荷花,簇擁著清風,飽蘸著明月,迎接著來自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更有那萬頃蘆花煙如海,百種候鳥鳴清音,時時游魚躍碧波,遍地螃蟹壟上行?!?/p>
古汴和淮水成就了泗洪,孕育了濕地。大湖濕地,水潤泗洪。游大濕地,做深呼吸,是泗洪旅游的真實寫照。濕地湖水浩渺,原野廣袤,荷苑飄香,曲橋蜿蜒,蘆蕩深深,百鳥齊鳴,置身其中,宛如走進一幅原始、自然的旖旎畫卷。就像一曲《淮上江南》唱的那樣:“水悠悠,情悠悠,淮上江南風光秀。濕地百鳥飛,漁歌唱晚舟。萬畝蟹塘稻花香,水景苑中樓外樓。唱一曲泗洪美,迷人的景色,就像那醇香的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