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珉迕
新中國成立初期:學習蘇聯(lián)“老大哥”
代表人物:江澤民、李鵬、鄒家華、錢其琛等
主要課程:科技工業(yè)知識
1951年,首批375名優(yōu)秀青年前往蘇聯(lián)學習科技知識,其中有紅軍將領、技術人才,也有青年干部。至1963年,全國向蘇聯(lián)及東歐國家派出留學人員近萬人。留蘇人員中包括江澤民、李鵬、鄒家華、錢其琛等日后中國舉足輕重的人物。
改革開放初期:接軌西方,去美國
代表人物:成思危、周小川等
主要課程:公共管理,包括經(jīng)濟、社會、文化等諸多方面
1978年,中國政府趕在中美建交前派出首批赴美的50名留學生。正值中國改革開放起步,經(jīng)濟最為發(fā)達的美國,被視為“接軌國際主流”的首選。全國人大常委會原副委員長、經(jīng)濟學家成思危,曾在1981 - 1984年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擔任訪問學者,并獲得工商管理學位。
1992年起:求問新加坡
代表人物:省市黨政高官
主要課程:經(jīng)濟管理、企業(yè)管理等
1992年,鄧小平在南巡中提出要向新加坡學習。是年,由新加坡外交部出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開始為中國政府培訓官員。20年來,幾乎全國所有的省和直轄市都派黨政高官參與了這個項目,學習“新加坡模式”。南洋理工大學每年都會聘請退休官員為中國學員授課,這些課程大多根據(jù)中國需要而設,譬如“產(chǎn)業(yè)升級和轉型”。
1998年起:哈佛計劃
代表人物:李源潮
主要課程:政府管理專題
1998年,香港新世界發(fā)展有限公司出資啟動“新世界哈佛高級公務員培訓項目”,支持中國內地優(yōu)秀政府高級公務員赴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專題研修。學員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現(xiàn)任國家副主席李源潮。
2002年,時任南京市委書記的李源潮作為哈佛計劃第五批次學員赴美。其思路清晰、英語流利,令美方印象深刻。哈佛的常規(guī)課程結束后,美方甚至專門為其安排了一周的特殊項目實踐。
結束培訓回國后不久,李源潮主政的南京就遭遇嚴重的食物中毒危機。哈佛學來的危機處理培訓經(jīng)驗,幫助其第一時間成功應對。2009年,時任中組部長的李源潮在哈佛大學演講時,特別回憶起當初這段經(jīng)歷說:“我要謝謝哈佛!”
(摘自《解放日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