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英勇
責任感是道德情感中一個重要的內容,也是思想品德課要重點講的內容。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培養(yǎng)一種認真的責任心,是解決許多問題的教育手段。沒有責任心就不會有真正的工作。”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是十分必要的。
那如何結合思想品德課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呢?我作了以下一些嘗試。
一、在課堂上用愛的氛圍孕育責任感
情感因素的核心是“愛”。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為了培養(yǎng)學生對家庭,學習的責任心,每當一年級新生入校時便在校門口掛上這樣的標語:“熱愛你的媽媽吧”??梢?,“愛”是責任感的基礎。一個熱愛自己、他人、家庭、國家、學習的學生自然就會對這些產生責任感。因此,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心,就必須對他們進行愛的教育,以愛育愛,讓他們在愛的氛圍中孕育責任感。實踐中能體會到,教師是影響學生責任感形成的主要人物,所以要在課堂上把自己的心血、才智、溫柔、激情都凝聚成對學生的愛,去關注每一個學生,去感化每一個學生。用這種細致而高尚的愛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去拼搏,去愛我們這個世界。孩子們在“被愛”中學會“愛”,便會在愛的氛圍中奠定責任感的良好基礎。
二、相機誘導,在課堂上用具體實例引導學生感知責任感
第一,要讓學生在具體可感的實例中弄清什么是責任感,這樣的教育才易學易教。在具體的課堂中,我考察到七年級學生理解能力較差的年齡特點,避免詞語解釋式的生硬講述,而是列舉出許多具體事例來說明,如農民辛勤勞動,種好莊稼是他們責任感的表現(xiàn)、工人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也是責任感的表現(xiàn)……,在此基礎上,啟發(fā)引導學生自己舉例,學生發(fā)言踴躍。最后,我問:“學生的責任是什么?”學生都能回答出“認真學習”,進而我又問:在我們這個集體中,你認為還應盡哪些責任?學生們紛紛答出“關心集體”、“為集體爭光”,“幫助同學”等。接著,我又問:在家里你又該盡哪些責任呢?學生又能答出“幫助爸爸、媽媽做家務”、“孝敬父母”“孝敬老人”等,由此可見,學生理解了什么是責任感,并且知道自己有哪些責任。
第二,組織學生學習《創(chuàng)建新集體》這一課,讓學生明白自己在班級中要達到的責任感目標,如值日生要打掃好教室;科代表要收發(fā)好作業(yè);不要在教室吵鬧影響別人學習;要愛護班級中的公物等等。在這些目標導向下,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加深對責任感的理解。
三、在課堂上用榜樣激勵,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驗責任感
美國心理學家班圖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人們的品德行為往往是通過觀察,模仿示范者榜樣而學習得來的??鬃诱f:“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說的也是這個道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世界是通過形象進入人的意識的,兒童年齡越小,他的生活經驗越有限,那么生活鮮明的形象對他的影響就越強烈”。因此,榜樣教育的力量是無窮的。責任感作為一種道德情感,最終外化為一種行為表現(xiàn)出來。教育者是第一榜樣,自身的行為往往比語言對學生有更強的感染力。因而,老師在課堂上必須以身作則,榜樣示范,用自己高度的責任感去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即“以性格培養(yǎng)性格,以心靈塑造心靈”。所以,在工作中,我一直嚴格要求自己,注重身教和言教,做好學生的表率,以一種榜樣的形象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感覺到“我們教師責任感真強”,從而產生我們也應該這樣的念頭。
其次,注意在學生中樹立榜樣,大力表揚班上富于責任心的人和事,組織榜樣者向全班介紹各自的動人事例,還給他們記上光榮榜,以激發(fā)全體學生向先進學習的思想感情。如在154班,本人就大力的表揚了黃學昆同學,雖然他在開學進來時經常違反課堂紀律,上課講話搗亂,根本不注意聽講。但在本人的不斷教育下,他轉變了過來,上課認真聽講了,作業(yè)按時完成了,所以每次考試都得八十多分以上。
四、因勢利導,讓學生在課堂上的件件小事中形成責任感
馬卡連柯說:“無論在生產上,課堂上或學校里,無論在混合小隊里,都需要有責任心,這是很重要的?!倍?,我覺得對小事的責任心是對大事的責任心的基礎,即強烈的責任感是在小的責任心基礎上逐步積累起來的。因此,在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責任感就得抓緊小事不放松,以便日積月累,瓜熟蒂落取得成果。
在學生明白了什么是責任感的基礎上,教師要善于從學生平常的學習、活動中發(fā)現(xiàn)閃光點,因勢利導,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如上課時有一本書掉在地上,擋在路中間,上課鈴聲響了,很多同學都繞它而過,沒想到把它放好。這時黃林同學主動把書本撿了起來。我抓住這一件小事,在班上熱情表揚了這位同學,稱贊他有極強的責任感。又如每次去上課看見值日生擦黑板非常干凈,把講臺收拾得很干凈,我總要及時夸贊他們責任心強,能把自己負責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條。之后,班上出現(xiàn)了很多喜人的現(xiàn)象,關心集體,關心同學的人越來越多。
五、提供機會,讓學生在課堂實踐活動中表現(xiàn)責任感
教學實踐經驗告訴我們:學生的責任感在具體的行為情景中才能得到更好的培養(yǎng)。在良好的課堂氛圍形成之后,學生會產生出一種表現(xiàn)的欲望,教師應該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表現(xiàn)自我的行為機會。在每個班我都設有一個科代表,讓其負責收發(fā)作業(yè),并檢查有誰不交作業(yè),登記好匯報老師。他們每個人都表現(xiàn)出認真、主動、負責的特點。特別是152班的林繼昌同學,開學初成績并不好,做事也拖拉,但從讓他擔任政治科代表后,對自己的工作極其負責,每次收發(fā)作業(yè)都認真負責。見他做事那么認真負責,我抓住時機表揚他,鼓勵他,他的自我價值得到了體現(xiàn),他對班級的責任感,也從這件事中得到了增強。而且,他對學習的責任心也得到了激發(fā),愛學習、守紀律,他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粗黠@轉變,班上的其余學生,也紛紛以他為榜樣,努力把自己的崗位管理得井井有條。
六、建立反饋機制,讓學生在課堂的評價中強化責任感
學生責任感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功。因此,在課堂過程中,就應當做到及時反饋,經常評估,以便讓學生及時了解情況,鞏固成績,克服缺點和錯誤。學生責任感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逐步積累起來的。如果及時反饋,便于積累;同時,經常評估,有利于鞏固責任行為,消除不負責的作風。
教學實踐中,我結合各班實際制訂學生責任感評比制度,進行全員,全程、全面的評價,及時反饋,對優(yōu)秀者進行適度的獎勵,以鞏固學生對自己、對他人、以及對學習的責任感。
總之,要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教師必須要以對事業(yè)的高度責任心,在具體實例中引導學生理解責任感,以身示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驗責任感,在件件小事中實踐責任感,在課堂中強化學生的責任感,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