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過后,“剩女”話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近日,有調查顯示,“白富美”更易被剩下,原因是擇偶條件太理想化。
今年29歲的市民史女士,剛剛參加完一場高端相親會。參加完相親會,史女士非常感嘆:“參加相親會的女生,個個打扮的就像是參加Party 一樣,氣質卓越,一眼看上去就是‘白富美?!笔放恳淮蚵?,這些“優(yōu)質女”工作也都不錯,有不少是企業(yè)的中層和高管,月收入過萬者大有人在。不過,這些女性的年齡都集中在“85前”,以1980年到1985年出生的居多,也就是都在要“奔三”或超過30歲左右,絕對屬于大齡剩女之列了。
在女性看來,“白富美”絕對是個褒義詞,并且是每個女生都向往的生活狀態(tài),也代表著女性的一些優(yōu)勢,但為何在擇偶上,這些優(yōu)勢反而并沒有成為女性的籌碼?
“白富美”在尋找另一半時,講求各方面的契合度,比如要求對方知書達理,溫柔善解人意,還要在教育背景上與自己相差無幾。這樣苛刻的條件讓自己失去很多機會。雖然她們的要求看上去也很現實,但事實上她們把愛情和婚姻過分理想化,最后讓自己“高不成,低不就”。
白富美“難嫁的問題,在心理學家看來并不難解釋。社會分上中下三等人,處于上層女性的選擇只有同樣上層的男性,而上層的男性對擇偶的標準卻可以是上層或者中層,這也就是為什么”高富帥“比”白富美“更好找對象的原因。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趙麗梅介紹,英國一項研究表明:男女心理年齡成熟度不同,具有相同心理成熟度的男女性的年齡差別在11歲左右?;橐霭瑑煞矫嬉蛩兀阂皇强陀^可變因素,就是指經濟、職位等物質因素;另一方面是主觀不可變的因素,如人品、性格等。在婚姻中,”白富美“須明白自己對婚姻的期望是什么,然后,把自己需要的條件列出來并排序,找到自己哪些是必須要求的,哪些是可以包容的。摘自《濟南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