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泓霈
收藏家馬未都之前發(fā)博客稱,目前北京大部分小學都已經單人獨桌,過去的二連桌已不見蹤影,同桌文化的消逝令人惋惜。今天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在幼童時期很難學會照顧別人,有個同桌可以讓他們從小學會相處,學會幫助別人,即便吵架也算是一種人際關系的學習。相處是融進社會的必修課,一個人就算身懷絕技,但若與他人格格不入,也無法在社會上立足。同桌本是人生的第一次實際的人際關系訓練,可惜無意中被滅殺了,說起來有點兒可惜。
1~15歲是青少年情感、品德、性格、價值觀、人生觀形成和發(fā)展的關鍵期,研究證明,與自己距離最近、交往最多的同桌,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具有積極的價值和精神彌補功效,特別是初中生的感情重心已由父母轉向朋友,對同伴文化的遵從心理明顯增強,同伴、同桌的影響力更為顯著。華東師范大學一項關于“同桌安排對初中生學習態(tài)度的影響研究”中表明,同桌安排對初中生學習態(tài)度有影響,大部分班主任在安排同桌時會考慮身高、性別、成績、性格、學生意愿等因素。合理安排同桌,優(yōu)化搭配,可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利于他們之間的相互交往、人際共融。
如今這種愿望卻成了一種奢侈和空白,團結協(xié)作變成了勢單力薄、陪伴激勵變成了獨自承受、相互謙讓變成了獨來獨往、寬容包容變成了心無所謂,同桌應該發(fā)揮的“陪伴”“激勵”及“精神滋潤”功效缺失了,對絕大多數獨生子女而言,形成了精神斷層、情感暗淡,久之,對于其合作精神、性情寬容、人際交往,乃至和諧的心理發(fā)展,都是一種無形的遏制?!靶 蓖?,真的蘊含著教育大資源。同桌如何安排,真的就是教育觀念、教育價值觀的一種無意體現。
我理解同桌文化為何流失。同桌之間總會產生矛盾、摩擦,不利于管理,容易出亂子,特別是很多中小學校,都是超級大班,班主任和任課老師根本沒精力管理孩子的情緒和糾葛,所以,更愿意用單人單桌,減少工作量,提升所謂的管理效率。
可是,協(xié)作和人際交際等“人”的成長,本來就是教育應該積極重視和完成的任務,就是和諧教育的重要構成,我們因為管理需要、效率需要、教育面子需要,而剝奪了生態(tài)化的發(fā)展機會,精神成長機會,這是對孩子教育生態(tài)的破壞,也是對教育的不負責任。
還是會想到當下的孩子,越來越孤獨、冷漠,成了“容器人”:能清晰地看到對方的言行舉止、輝煌發(fā)展,卻無法和對方達成心靈的默契、溫情的信任,這與人際交往、寬容博愛等的匱乏不無關系,各種教育發(fā)展都充滿了功利、投機和利用,唯獨缺乏溫情,以及與“人”打交道的能力和機會,就連同桌文化都被無情剝奪了,怎么不形成一種情感封閉和冷漠呢?
教育應重視同桌帶來的滋潤和互補功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也指出:“要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币虼耍埩糇∥覀兊摹巴牢幕卑?,讓獨桌退出歷史舞臺,多給孩子一些正常人際交往和情感發(fā)展的機會,使他們能汲取到更多的精神營養(yǎng)、心理安全和發(fā)展正能量,以及相互協(xié)作的機會。
(編輯 劉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