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珊
1998-2002年,我在北大中文系度過了四年大學時光。較之此前接受的教育,大學生活宛如一場“辛亥革命”。
那些年,穿著長袍馬褂的古典文學老師,搖頭晃腦地敲著竹節(jié)唱姜夔的詞;講授現(xiàn)代詩歌的老師帶著我們春天去玉淵潭賞花,夏天在什剎海劃船,秋天赴郊外登高望遠,冬天到陶然亭“蹀躞雪泥”。老師和學長們領著我們在未名湖畔組織詩會,南腔北調的吟詠聲,隨著湖上的夜霧彌散;同學們在畢業(yè)時彈著吉他,唱著“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為彼此送別……
而其中,特別讓我難忘的,便是錢理群教授。入學時,正好趕上錢理群先生在北大工作的最后四年。那時候,中文系師生無論長幼,都愛稱他“老錢”。畢業(yè)那一年,先生也退休了,轉眼已經(jīng)十年。
至今都忘不了我在北大上的老錢的第一堂課。他紅光滿面、聲如洪鐘,敞開雙臂向在場學子宣告:“從現(xiàn)在開始,請你們忘記上大學之前所受過的一切語文教育!”如風過麥浪,莫不伏倒。我聽得渾身猛顫,熱血上腦,與梁啟超初見康有為的感受差不多——“先生乃以大海潮音,作獅子吼……冷水澆背,當頭一棒……生平知有學自茲始?!?/p>
當時,老錢除了給我們中文系的徒子徒孫開設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還向外系學生開設了魯迅作品精讀等選修課。凡是經(jīng)歷過高考的人,估計對列為“必考點”的魯迅都無甚好感,老錢便時常尋找機會為魯迅“正本清源”。他談魯迅“橫眉冷對千夫指”背后的苦悶與幽默,戀愛時的浪漫和淘氣,談得最多的還是魯迅“立人”的文明觀——所謂現(xiàn)代化,“根底在人”。
學生們私下感嘆,這才叫“精讀”啊,原來自己讀書連“牛嚼牡丹”都不如。
老錢的課很自由,隨時可進、可走,甚至可以當場打斷授課,歡迎“抬杠”。布置的作業(yè)都是開放式命題,鼓勵學生暢所欲言,沒有標準答案。老錢在課堂上常說,不知道該講什么好,還特別怕學生鼓掌,說臺下一鼓掌,就把他弄得昏昏然,這都與魯迅的作風一脈相承。老錢和年輕人打交道,堅持一個原則——真誠,不掩飾。他總說,要是擺出一副“導師”的姿態(tài),是很容易引起反感的。年輕人有權利去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愿意聽課或者不愿意聽,聽了毫無反應,甚至產生曲解,都是正常的。他從不認為自己能包辦一切疑惑,也不期待課堂上說過的話能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只是希望讓年輕人聽到“不一樣的聲音”,“至少多一種活法”。
老錢還是個“金句王”。怎樣才不算在北大白混四年?他提出三點希望:“學會怎樣讀書;結識一位值得終生交往的摯友;談一場無愧于心的戀愛?!睋?jù)說“錢三點”后來從內網(wǎng)傳到外網(wǎng),流傳甚廣。
今年年初,因為老錢的新書《夢話錄》出版,我又一次采訪了他。電話那頭,老錢還是像記憶中那樣平和、豁達。他闡述當今中國制度、文化、價值、生活四大建設的迫切性,重提魯迅與“五四”傳統(tǒng),也聊高校教育、大學生就業(yè)、中國人為什么不幸福。提到北大正在自覺、不自覺地培養(yǎng)以做“成功者”、“人上人”為目標的“偽精英”、“高智商的利己主義者”,以及當下年輕人當中信仰的普遍匱乏,他的聲音流露出一絲憂慮。
他感嘆一聲:“愛因斯坦曾經(jīng)強調,大學最基本的任務和職能是培養(yǎng)‘和諧的人。這其實也是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把‘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放在第一位。上大學,不僅要求知識、學技術,還要培養(yǎng)自己的人文關懷,為一輩子的安身立命找到信仰?!鋵?,追求真善美,應該從小學就開始打底子,等到大學才來彌補,為時已晚咯!”
和他談“妥協(xié)”,他說:“妥協(xié)是肯定要的啊,年輕人一點不妥協(xié),肯定會頭破血流,沒有一點成就感作支撐,也很難在妥協(xié)中堅守信念。所謂‘不妥協(xié),是指守住底線?!弊鳛橐幻隙鴱泩缘摹袄硐胫髁x者”,他將自己的經(jīng)驗總結為:“年輕時做夢做得比較徹底,基礎打得比較牢,所以才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p>
兜兜轉轉又說回“錢三點”,老錢笑著澄清:“你們總結得太完整了!愛情是可遇不可求的,怎能作為硬性指標?我不過是提醒你們,機緣到來時別輕易錯過罷了?!?/p>
老錢今年已經(jīng)七十三歲了。他告訴我,退休后謝絕了許多應酬和講學邀請,每天至少伏案七八個小時,每年至少要寫五六十萬字。手頭上正在寫的,是一本關于中學語文教育的新書。
我還記得十多年前,因為給應試教育挑刺,他惹了點麻煩,當時風傳他要赴國外“休假”一陣。有一天中午,我去系里辦事,經(jīng)過老錢辦公室時,透過虛掩的門縫,瞥見老錢正端著一個大海碗吃面,連吸帶吞,面皮上滲出密密的油珠。吃完面又嘬起嘴尖咻咻地吹氣、咕嚕嚕地喝湯,然后咂咂嘴、抹抹汗,一派酣暢淋漓、意猶未盡的樣子,毫無半分落魄影子。這一幕一直深深印在我腦海里。
我問他:“在這個時代,有思想的人是不是必然是孤獨的?”他說:“孤獨是肯定的,但孤獨不代表不快樂。我的原則就是‘想大問題,做小事情。我越是孤獨,就越是思考、越是做事,所以每一天,我都過得很踏實、很快樂。”
放下電話之后,我回味著老錢的話,長久地沉浸在回憶里?;秀遍g又見昌平園的梨樹回光還魂,枝似寒鐵,肩承香雪,成了精似的透亮。一地星斑,團團濃影,照得見的是舊時床前明月光,看不清的是年與時馳枉思量。
到了今天,我也說不出,那四年的教育到底有什么用,又是怎樣改變了我。畢業(yè)后我也與所謂“精英”半點不沾邊,一直從事著一份普通的工作,經(jīng)常懷疑自己有辱師門。我只知道,那些年我前所未有地快活,憑著生命最初的直覺去愛這個世界,仿佛它的美好與恒定生來如此,也永不會更改;我只知道,從那時到現(xiàn)在,十年過去了,我仍然能夠為一片云、一個人,為一切可遇不可求的瞬間,輕而易舉地感動到不能自已;而我也深深知道,這一切都與那四年當中我所遇見過、接觸過的、像老錢這樣的人關系密切。
忽然想起,有一年中文系團拜會,學生們送給老錢的禮物是一把渾圓的矮壺,與他的面孔有些神似的意趣。老錢笑呵呵地捧著壺,和師生們并排合影——印象中,他一直都那么快樂。
(摘自百花文藝出版社《我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