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菲
西方有不少大作家,因為各種原因而英年早逝。比如普希金38歲時死于決斗,拜倫36歲時死于惡疾。不過,與下面三位相比,普希金和拜倫已經(jīng)算長壽之人了,因為,這三位分別活了26歲、27歲和28歲,可謂西方最短命的三位大作家了。
26歲的濟慈
濟慈(1795—1821)僅活了26歲。他的短命,最直觀的原因就是疾病。濟慈7歲時,父親墜馬身亡;13歲時,母親患肺病去世。他勇敢承擔(dān)起照顧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的責(zé)任。不幸的是,在他23歲時,弟弟湯姆將肺病傳染給了他。在濟慈的時代,肺病幾乎是一種絕癥,再加上無親無故,家境貧困,無力就醫(yī),濟慈已經(jīng)瀕臨絕境。
愛情的失意無疑是雪上加霜。湯姆病逝后,濟慈遷居到漢普斯泰德,這時他愛上了房東的女兒范妮,病痛的折磨和貧困的境遇讓濟慈感到與范妮的愛情是不切實際的, 從此,他陷入了相思的痛苦與煎熬中,直到病情惡化,他才鼓起勇氣向范妮表達了愛意。與范妮訂婚后,他的弟弟喬治在美國生意破產(chǎn),他將僅剩的財產(chǎn)都給了弟弟,因此陷入了貧困的境地。范妮習(xí)慣花天酒地的生活,故拋棄了一貧如洗的濟慈。愛情的無望無疑導(dǎo)致詩人的病情惡化,加劇了他的早亡。
評論界的打擊徹底擊垮了濟慈的生命支柱。濟慈在給友人的信中說:“感到離開了詩歌我就無法生存——離開了永恒的詩歌——半天也不行?!笨梢姖纫曉姼铻樯娜?,他渴望成為桂冠詩人。但現(xiàn)實往往是殘酷的,他的詩歌剛出版就遭到評論界的否定。剛開始他還能坦然面對,但評論界的打擊接踵而至。1818年,《評論季刊》《英國評論家》等雜志開始刊登文章,對他的詩歌進行猛烈的批判,甚至對他本人也進行了惡意攻擊。因此,在長詩《唐璜》中,拜倫將濟慈之死歸結(jié)為評論界的惡意攻擊:“濟慈啊,他被一篇批評扼殺了,正當(dāng)他寫出偉大的作品……”這或許有些偏頗,但也道出了濟慈早亡的一個間接原因。假如不是自己最看重的榮譽受到了極大的侮辱,相信濟慈多活幾年是沒有問題的。
27歲的萊蒙托夫
萊蒙托夫(1814—1841)僅活了27歲,是以尼古拉一世為首的俄國上流社會的陰謀剝奪了詩人年輕的生命。萊蒙托夫一生遭遇兩次流放。1836年普希金遇害身亡,詩人憤懣于胸,寫下了震撼人心的《詩人之死》,指出沙俄專制統(tǒng)治階級才是殘害普希金的兇手,引起了尼古拉一世為首的俄國上流社會的震怒。雪上加霜的是,在一次假面舞會上26歲的萊蒙托夫侮辱了沙皇的兩個女兒瑪莉婭和奧麗嘉。上流社會對他痛恨至極,他們甚至組成了反萊蒙托夫小組,千方百計尋找時機,挑撥馬爾蒂諾夫同萊蒙托夫決斗。兩人是軍校同學(xué),萊蒙托夫念及同學(xué)友情,決斗時放了空槍,但馬爾蒂諾夫卻毫不手軟,把槍瞄準,萊蒙托夫也應(yīng)聲倒下。
無疑,決斗是萊蒙托夫死亡的最直接原因,但也不能忽視家庭以及愛情對他精神上的打擊。3歲時,萊蒙托夫的母親患肺癆去世,外祖母和父親為爭奪他的撫養(yǎng)權(quán)不斷爭吵,這給他幼小的心靈留下了無盡的創(chuàng)傷。18歲時,萊蒙托夫愛上伊萬諾夫的女兒,兩人互訴衷腸,但她卻最終選擇了詩人的一個朋友。因此,不再相信一切的萊蒙托夫陷入了虛無主義。正如別林斯基所言:“在萊蒙托夫早期抒情作品中,……已經(jīng)看不到希望……滲透凄涼,對生活和人類感情失掉信心?!币簿褪钦f,悲觀和絕望導(dǎo)致萊蒙托夫早有了厭世的情緒,因此從他自己的角度看,上流社會精心設(shè)計的決斗不過是給他提供了一次自殺的機會罷了。
30 歲的雪萊
雪萊 (1792—1822)活了30歲。雪萊從小就立志變革現(xiàn)實,以謀求人類的公正、自由和幸福為人生目標。但現(xiàn)實往往是殘酷的,他對祖國和人類滿懷熱情,但無人理解他的偉大。他的妹妹和未婚妻對他冷嘲熱諷,他的父親甚至要和他斷絕父子關(guān)系,當(dāng)然,他熱愛的祖國和人類也沒有理睬他。最后,他成為一個孤獨的夢想家,不得不離開自己熱愛的祖國。
糟糕的情感生活無疑加劇了雪萊的苦痛。雪萊和第一個妻子哈麗艾特毫無共同語言,在未離婚的情況下,他就愛上了葛德文的女兒瑪麗。迫于輿論壓力,兩人私奔到瑞士,但激情過后,雪萊又發(fā)現(xiàn)兩人并不適合。不幸的是,哈麗艾特溺水身亡,瑪麗的妹妹范妮自殺(外界傳言范妮是因為暗戀雪萊自知無果才自殺的),更不幸的是,他的兩個孩子又夭折了。原本想拯救世界的雪萊這時才發(fā)現(xiàn)連自己都無法拯救,他的精神徹底垮了。他開始迷戀死亡,在他看來,死亡只是一種感官的喪失,人死后還有精神的存在,人死了才有真實的存在。正因為有了“早死”的念頭,他才不顧眾人勸阻,搭乘毫無安全措施的“艾麗兒”號輪船。輪船在海上遭遇風(fēng)暴,不久便“不出意料”地沉入了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