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志鵬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yīng)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即使在全面推行新課程理念的今天,在語文課堂上,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重認知輕情感、重理性輕感性、重分析輕綜合的傾向依然明顯。課堂上,學生學得被動,課堂氣氛沉悶。略加思索,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種理性化的閱讀分析法已抑制了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于是,我常結(jié)合教學實際鉆研新課程標準,嘗試著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學習課文,自發(fā)地進行學習。
例如,在進行《稱象》這一課的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自己預(yù)習,去試著探索一些問題,參照新課程標準中的閱讀思想來對學生設(shè)計閱讀要領(lǐng),力求體現(xiàn)以下幾點。
一、關(guān)注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課程開始時,我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已有知識進行思考:“孩子們,有人知道大象是什么樣的嗎?”學生積極性很高,紛紛回答,將自己見過大象的各種途徑一一說來。其中,學生張書寧說道:“我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里面詳細描述了大象的樣子。大象體型龐大,身子像墻那么高,四條腿像柱子那么粗,耳朵就是兩把大扇子,尾巴像一條粗粗的繩子?!蔽覇l(fā)學生:“你說得特別好,大象這么龐大,那它到底有多重呢?我們應(yīng)該怎么去稱大象的重量呢?古時候,七歲的曹沖就想出了一個很好的辦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大家想不想知道他用的是什么辦法?”學生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對曹沖提出的方法很好奇。其中,學生王偉豪還積極思考,提出了曹沖辦法中的缺陷。趁著這個機會,我來了個順水推舟引導他們主動探究,達到了“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于是,我連忙說:“你說一下曹沖的辦法有什么缺陷,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他信心滿滿地說:“曹沖利用石頭來稱出大象的重量,可是這太麻煩了,還要大家去搬石頭,要是把石頭換成人的話,那不就方便了嗎?我們可以指揮人站到船上去。”學生紛紛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有的說把石頭換成動物等等。課堂氣氛很是活躍,我笑著聽學生暢所欲言。
二、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要給予尊重
在學生紛紛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我提出一個問題:“當時的官員們想出的稱象的方法有哪些呢?大家能說說他們的辦法可不可以用呢?”學生認真地閱讀課文,紛紛舉起手來。小手如林,我真不知道讓誰說好。我挑了個平常不愛舉手發(fā)言的學生:“老師,第一個官員所想的辦法不切實際,一桿大秤人根本就提不動,而且還要砍一棵很粗的樹,這樣還會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蔽倚χf:“有道理,不過,合理地采用木材還是可以的。”黃西子也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第二個官員的方法更差,怎么能為了稱出大象的重量而把大象宰了呢?而且這是別人送給曹操的,他肯定舍不得殺。再者說,象的生命是很寶貴的,不能隨意殺害?!甭犃怂麄兊囊娊猓倚χ鴮@些看法表示了肯定。這樣,學生有了展示自己想法的平臺。課堂成為了學生互動的天地,使得學生對閱讀燃起了興趣的火苗,對知識建立了探索意識。
三、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動口
在上第二節(jié)課的時候,我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都有一個水槽和一個小塑料盒,學生自己找來了玩具和小石頭。我鼓勵學生自己閱讀這篇課文,理解課文中曹沖所提出的方法,然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來模擬課文中提出的稱象方法。學生聽到這里,積極性很高,立即自己動手做了起來。大家讀的讀,做的做,課堂氣氛很活躍。我在旁邊一邊巡視一邊指導學生。學生做的還真不錯。在實踐中,大家完全理解了課文中的意思,爭相演示自己的勞動成果。在演示時,學生還相應(yīng)地作了介紹。連平時膽小內(nèi)向的學生也表現(xiàn)得很積極。各個小組之間都不甘示弱,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在知識的天空中盡情翱翔。
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
在上完課之后,我給學生布置了幾項課后作業(yè),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想做的題目。作業(yè)具體的內(nèi)容是:(1)把自己想到的稱象的方法講給別人聽;(2)聽取別人的意見,查閱資料,看能不能找出一種最好的方法來稱出大象的重量;(3)將所學的課文用自己的語言復(fù)述給別人聽。
在第二天上課的時候,學生紛紛跟我匯報自己的作業(yè),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成果。令我大喜過望的是,學生打開了思考的閥門,提出了很多創(chuàng)新的想法。在敘述自己的想法時,學生還繪聲繪色地進行表演,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學生通過和別人交流、對其他人進行課文復(fù)述鍛煉了自己的表達能力,同時又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這過程之中,就有可能擦出靈感的火花,這是死板的教學方式中無法達到的教學效果。興趣是學習的催化劑,在充滿樂趣的情況下學習可以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進行《稱象》的教學中,我沒有按照傳統(tǒng)教學方法牽著學生的手走,而是放手讓學生自由思考,自己去探索知識,尊重學生的個性,讓他們利用自己的學習方法去探索新知識。這種方法可以讓學生不受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限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通過這段時期的培養(yǎng),學生得到了全面發(fā)展,提升了思考能力,不再是死板的書呆子。對于一些問題,學生敢于質(zhì)疑,并能提出自己的新見解。這樣,學生在學習中得到了快樂,更加樂于學習,這樣才真正達到了教學目的。
(責編 張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