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
[摘要] 小麥是我國的主要糧食之一,因此做好小麥的病蟲害防治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小麥幾種病害的癥狀和成因,對如何做好小麥病蟲害的防治從技術上和措施上進行了說明,對以后的耕作有很大幫助。
[關鍵詞]小麥 病蟲害 防止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650 (2014)04-0056-01
一、前言
我國的農業(yè)越來越發(fā)達,與此同時面臨的問題也就越來愈多。對于小麥的耕作而言,病蟲害的防治一直是難點重點,研究這個問題對農民的增產、糧食的豐收有很大的意義。
二、小麥的主要病害
1.小麥白粉病
癥狀:小麥的白粉病一般在苗期到成株期有危害,主要危害小麥的葉片,病情嚴重時也可能會危害到葉稍、莖稈以及穗部。這種病會在葉片上呈現病斑,一般正面的病斑會比反面的多,下部葉片的病斑會比上部葉片的多,如果病斑較多時也會愈合成片,從而導致葉片發(fā)黃而枯死。當莖稈和葉稍受到危害后,小麥的植株容易倒伏。在病害的初期,葉片的表面會產生黃色的小斑點,然后會之間擴大成圓形或者是橢圓形的病斑,在葉片的表面形成一層白粉狀的霉層,霉層會逐漸變成灰白色,后期會變成淺褐色,并且還有很多黑色的小點。
2.小麥紋枯病
癥狀:麥子各個生育階段均可受紋枯病侵染。芽期受害的胚芽鞘變褐,嚴重的會爛芽枯死。苗期受害的發(fā)病初期,在近地表的葉鞘上產生淡黃色小斑點,后發(fā)展成典型的黃褐色梭形或眼點狀病斑。病部逐漸擴大,顏色變深,并向內發(fā)展延及莖稈,基部莖節(jié)腐爛,幼苗不能抽新葉而死亡。小麥生長中后期,葉鞘上的梭形病斑聯合,呈云紋狀,中間淡黃褐色,周圍有明顯的棕褐色環(huán)線。莖部病斑梭形,邊緣褐色,中部灰白色至草黃色。病斑可沿葉鞘向植株上部擴展,直至劍葉,形成黃褐色花稈。如麥株間濕度高,病斑也可向內發(fā)展深入莖稈,導致爛莖,造成倒伏、枯孕穗或枯白穗。
3.麥蚜
麥蚜的主要作用位置是小麥的葉片、莖和穗。麥蚜的主要作用時期是小麥的灌漿期,所以說該時期是小麥麥蚜的重點防治時期。
麥蚜對溫度有特定的要求。其中8-20℃并且干燥的環(huán)境適宜二叉蚜的傳播;16-25攝氏度適于麥長管蚜的傳播,但是需要明確的是降雨天氣不適于麥長管蚜的產生,連續(xù)降雨對麥長管蚜有很明顯的抑制作用。
癥狀:麥蚜的主要受害部位在葉片,葉片上會出現明顯的黃色半點,干粒重明顯下降,小麥的營養(yǎng)流失。當病蟲害較嚴重時,還會產生霉菌寄生,葉片顏色變黑,小麥的光合作用受到了很大的影響,小麥會過早枯萎,阻礙養(yǎng)分的傳輸,產量嚴重下降。
三、小麥病害的防治措施
1.小麥紋枯病的防治措施
小麥的紋枯病完全可以進行預防。具體措施如下:在小麥的返青期做好早期噴霧的工作,配合殺菌劑和殺蟲劑的使用,抓緊防治時間,做好紋枯病的預防。其中,可以用5%的岡霉素200ml然后兌水大約1500kg進行噴灑,上述用量正好是一公頃的用量,噴灑時要對準麥莖的基部。從第一噴灑開始后,每隔10天到半個月噴灑一次,防止紋枯病的發(fā)生。
2.小麥蜘蛛的防治措施
對于小麥的蜘蛛可以采用以下防治措施,用濃度為73%的克螨特乳油1500到2000倍液體或者1.8%的阿維菌素3000倍液進行噴霧,上述用量都是針對一公頃而言的。除此之外,對于小麥的吸漿蟲病害,要在返青期進行防治,因為返青期幼苗較小,比較容易進行土壤處理,可以在吸漿蟲要上升到地表活動的時候,用濃度為40%的甲基異柳磷乳油加水配置成藥劑,將藥劑灑到土壤中,進行防治。
3.對于病蟲害的防治技術在小麥返青期結合小麥的拔草、施肥、澆水等一些列修整進行,可以對這個時期出現的病蟲害進行有效的預防和控制,不僅提高小麥的抗病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小麥的生產能力。
四、小麥病蟲害的防止措施
除了針對不同的病蟲害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之外,還要從選育優(yōu)良品種,做好整體工作兩方面出發(fā),下面對這兩方面進行分析討論。
1.選育優(yōu)質麥種
要根據具體種植的地質環(huán)境、生態(tài)環(huán)境、病蟲害的發(fā)生條件進行選種工作,這樣有助于選種水平提高。通過分析對比,可以選出品質較好,抗病性能好,產量相對較高,適應力較強的品種。從選種階段就開始病蟲害的防治,從根本出發(fā),減少小麥病蟲害發(fā)生的坑內,防止小麥病蟲害的蔓延。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發(fā)展和弄明意識的不斷提高,小麥的選種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觀。人們對抗病小麥的認識逐漸加強,抗病小麥的耕種面積也不斷增大。通過對產量數據進行分析,我國小麥產量近年來大幅度提高,但是優(yōu)質小麥的產量卻增長緩慢。舉個例子來說,抗銹病的小麥品種在小麥總品種中占據的比例就很少,只有四分之一,而易感染的品種則高達75%,今后要加強對小麥抗銹病的重視,提高小麥的抗病能力。
2.做好整地工作
做好整地工作也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小小麥病蟲害的發(fā)生。在整地過程中,要做到平整,做好土地深耕,最大程度發(fā)揮土壤的總用,充分利用土壤的肥力,保證土質。已每三年進行一次深耕為佳,這樣才能保證土壤的肥力,保證小麥的健康生長,提高小麥的抗病能力,增加小麥的產量。
五、結束語
綜合本文對小麥病蟲害防治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在小麥的生長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病害在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藥劑,然后進行合理配比,配合整地工作和選種工作同時進行,做好對小麥病蟲害的防治,為我國的農業(yè)發(fā)展進行有效的指導,本文中所用的技術手段,可以進行推廣和繼續(xù)研究。
參考文獻
[1]孫進先,王金龍,撒德山. 小麥吸漿蟲的發(fā)生特點與防治措施[J]. 現代農業(yè)科技(上半月刊). 2010(06)
[2]蘇翠玲,周建業(yè),李志紅. 小麥紋枯病重發(fā)原因及防治措施[J]. 農業(yè)科技通訊. 2009(07)
[3]汪明揚,程玲娟,方宇,李成印. 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措施[J]. 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 2009(18)
[4]潘之政,張淑娟. 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 農家之友(理論版). 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