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白 何星
何星(以下簡稱何):為了正確地觀察被攝物的形狀,我們在上一期著重談了有關視點(視角)的問題,今天我們是否能談談有關視距的問題?
李少白(以下簡稱李):好。我認為拍攝時,視點離被攝物距離的遠近,有時會影響觀察被攝物形狀的正確與否。過近和過遠都會影響正確的觀察。你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有沒有過這種體會?
何:當然有。離事物過遠時,往往會看不清事物的形狀,離事物過近時,又可能產(chǎn)生鼠目寸光的現(xiàn)象,看不清事物的全貌,因此不能正確地觀察事物的形狀。
李:我補充一點,如果被攝物足夠大,視距即使很遠也能正確地觀察到事物的形狀。最明顯的例子是月亮。盡管我們觀察月亮的視距非常遠,但是我們還是能得到月亮的正確形狀。又比如,天邊的彩虹。我們在很遠的地方觀察,依然會得到它正確的形狀。有些被攝物足夠小,我們只有離得很近才能得到它的正確的形狀。所以視距的選擇要根據(jù)被攝物的大小來選擇。
何:我同意您的說法,并且我也想補充一點:我們選擇視距時,不僅要根據(jù)被攝物的大小,而且有時還要考慮被攝物在畫面構圖時起的視覺作用來定。
李:你能講得具體些嗎?
何:比如在風景照片中,為了平衡畫面,或者形成對比,或者產(chǎn)生呼應,需要將人、動物、車船等事物拍進畫面。為了取得更好的構圖效果,有時要使這些被攝物的形狀弱化,甚至消失,而形成畫面幾何結構中的點、線、面。
李:我不僅同意你的這種觀點,而且還可以用具體的照片來說明這種觀點。
何:是不是《秧田》這張照片?
李:我認為這張形式感很強的照片拍攝成功有幾個關鍵:1﹒高視點。高視點形成的俯視角,可以很好地減弱秧田的立體透視,而增強了秧田的平面效果、圖案效果。2﹒散射光。散射光避免了光影對點、線、面圖形的干擾。3﹒長焦鏡。長焦鏡的窄視角可以截取秧田幾何形最突出的局部。4﹒足夠遠的視距,可以將秧田中的秧苗的形狀弱化,形成排列狀的點,尤其是在畫面中插秧的兩個農(nóng)民,因為視距遠,他們的形體也被弱化了,在整個畫面中形成了兩個點,并且是很明顯的兩個點。由于這兩個點的存在,畫面有了視覺中心,有了簡潔中的豐富,有了抽象中的具象!
何:也就是說,您在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為了達到您想表現(xiàn)的抽象中的具象,是有意識地選擇了足夠遠的視距?
李:的確是。我在拍這張照片時,為了強調(diào)突出秧田的平面幾何造型,一定要弱化構成秧田的細節(jié)的形狀,要獲得大的、整體的視覺效果,遠視距就是關鍵的選擇。
何:近視距除了能更清楚地展現(xiàn)微小的被攝物的形狀,還有哪些作用?
李:能在許多被攝物同時存在的情況下,突出夸大視距最近的被攝物,改變構圖中的比例關系。我在西藏林芝地區(qū)拍攝的這張《朝拜》照片,就是一個能說明問題的例子。前年秋天我有幸到西藏林芝地區(qū)采風,我們打算在日落時分去拍攝南迦巴瓦雪山,由于時間比較充裕,所以當我們路過一個叫古鄉(xiāng)湖的地方,就停下來休息一會兒。我不愿意浪費時間,就跑到湖邊去尋找可拍攝的題材。我看見湖邊有一些形狀各異的石塊,高低粗細都不同,經(jīng)過一番仔細觀察,我終于發(fā)現(xiàn)立在水邊有一塊石頭,從某個角度看,像一個人戴著草帽,雙手合十,仿佛對著雪山朝拜。我立刻對這塊石頭產(chǎn)生了興趣,但是這塊石頭只有一米左右高,為了突出它的擬人形象,最好采取剪影的拍攝方式。拍攝剪影,當時最好的背景就是雪山上空的藍天。于是我就蹲了下來,在離石塊非常近的低視點,完成了這次拍攝。由于視點低,石塊的剪影大部分都映襯在藍天上,形象非常鮮明,由于視距近,原本不大的石塊在畫面上高大起來,真有些頂天立地之勢,使“朝拜”這個擬人形象極具視覺沖擊力地表現(xiàn)出來!
何:您要不說明拍攝的真實情況,我還真以為這是一塊巨大的石頭呢!看來在拍攝中,為了表現(xiàn)被攝物的形狀或準確或變形,或真切或夸張,對視距的選擇也是要認真考慮的。
責任編輯/張大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