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 朱家銀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7484(2014)02-0810-01
新生兒疾病篩查主要是對苯丙酮尿癥和甲狀腺功能減低這兩種先天性代謝性疾病進行的篩查。通過篩查做到早診斷,早治療有效防止兒童因疾病帶來的智力障礙﹑身材矮小﹑容貌丑陋﹑甚至死亡的不可逆的后果。足跟采血是新生兒疾病篩查血標本采集的常規(guī)方法,在盡可能減少新生兒痛苦的前提下,一次性采集成功,并收集到合格的標本室其中的周瑤的環(huán)節(jié)。
臨床上由于新生兒足底血運不豐富,采血時機﹑體位﹑部位及方法不當,就會造成采血困難,采血量不足,及反復穿刺給新生兒帶來極大的痛苦及其家屬的嚴重不滿,從而影響護患關(guān)系。我科自開展新生兒疾病篩查以來,為了提高一次性成功的采血率,確保血片質(zhì)量,我們做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現(xiàn)綜述如下:
1 采血時機選擇
血樣采集必須是新生兒在出生72小時后,7天之內(nèi)并充分哺乳后,對于各種原因(早產(chǎn)兒﹑低體重兒﹑正在治療疾病的新生兒﹑提前出院的新生兒等)未采血的新生兒采血時間一般不超過出生后的20天。
2 采血部位的選擇
采血部位一般是足跟兩側(cè),但是這個部位采血一次性成功率很低,而在足跟內(nèi)外踝水平連線的兩側(cè)進針則可以到滿意的血樣。
3 采血方法的選擇
3.1新生兒沐浴后采血法
將新生兒置于室溫26℃~28℃的沐浴間,水溫調(diào)至38℃~41℃的游泳池內(nèi)沐浴后,用浴巾擦干后采血,這樣一次性的采血率明顯提高。
3.2新生兒撫觸采血
將新生兒至于適宜的環(huán)境溫度下,進行下肢按摩5~10分鐘后進行采血成功率也明顯增高。
3.2新生兒足浴后采血法
將新生兒置于室溫22℃~24℃,相對濕度50%~70%的采血室里,用水溫38℃~41℃的水足浴5~10分鐘后采血,這樣也有利于采血,從而提高采血率。
4 采血的體位
一般采血去仰臥位,但是這個體位的采血難度較大,如果取頭高足低位,則大大提高了一次性采血的成功率。
5 采血針的選擇
目前臨床多采用無菌三棱針,但是對于比較胖的新生兒則采用4號半的一次性無菌針傾斜刺入,就可以加大采血的成功率。
6 采血的注意事項
6.1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
采血時是要在清潔無污染的環(huán)境下采血,并且佩戴無菌手套,做到一人一針一用,一定要在消毒干燥后采血,以免影響檢查結(jié)果。
6.2避免組織滲血影響檢驗結(jié)果
采血應(yīng)避開有炎癥部位,對于采血一次性不成功者,應(yīng)距離針眼2mm進針,對血流不暢者應(yīng)從較大范圍推壓,禁忌用力擠捏,以避免組織液滲出,影響結(jié)果。
6.3正確使用濾紙
為提高血片的質(zhì)量,血液應(yīng)從以免滲入,直至滲透到反面,而不是正反兩面滲血。
6.4血片的保存
將血片懸空置于18℃~25℃的環(huán)境里,自然晾干至少3小時,顏色呈褐色,裝于特制的塑料袋內(nèi),并放于2℃~8℃的冰箱內(nèi)保存,避免陽光與紫外線的照射,消毒液污染,潮濕和揮發(fā)性化學物質(zhì)的污染。對母親有肝炎,梅毒,艾滋病的新生兒,要在采集血片上標記,并單獨置于塑料袋內(nèi)。
新生兒疾病篩查是提高出生人口素質(zhì),減少出生缺陷的防治措施之一。護理人員掌握正確的采血方法,運用好的采血技巧,能很好的體現(xiàn)護理工作的質(zhì)量,減少新生兒因采血帶來的痛苦,消除家屬的不滿情緒,避免了護患沖突,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