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偉棠
“人,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這句德國詩人荷爾德林的詩句一度是知識分子的口頭禪,后來被廣泛地運用在房地產廣告上,但對于何謂詩意的棲居,如今已有太多的答案。關鍵是“詩意”,當代詩的詩意與唐宋古詩、十八世紀浪漫主義、十九世紀象征主義的詩意有極大的不同,如果依舊拿古老的詩意來要求我們今天的棲居,結果便是那些不倫不類的仿古建筑。
就日常居住建筑而言,一種樸素的詩意誕生,是對建筑原點的復歸。Christopher Alexander的《建筑的永恒之道》是代表性的宣言之書,他認為現(xiàn)代建筑應該向民間學習“無名特質”。何謂“無名特質”?其實是舒適、自由、準確、永恒等概念的界定和修正,最后被“平?!倍窒礈臁?/p>
后來影響一時的“沒有建筑師的建筑”潮流,同名專著《沒有建筑師的建筑:簡明非正統(tǒng)建筑導論》是有趣的歸納與啟示性讀物,里面也有似乎與上述呼應的一句話:“鄉(xiāng)土建筑通常與時尚無關。它近乎永恒,且無可改正,因為它所達到的目標已至善至美。”《沒有建筑師的建筑》介紹了大量我們平時可能忽略的建筑杰作,它們往往被視為人類學考察對象或是旅游景點,本書把它們還原為藝術,居住的藝術,你會驚覺僅僅出自人本精神的需要,環(huán)境可以隨意賦形變造,想像力驚人但又合乎自然之道。
作為這兩本名著的遙遠回聲,日本著名建筑家中村好文寫過很多本極有詩意的建筑普及讀物,譯成中文的有《住宅巡禮》、《住宅讀本》、《意中的建筑》等,均強調建筑的人性、詩意和禪意,尤其提出“居心地”這個概念——住宅不但是為肉體的居住而設,更是心靈的居所。中村好文鐘情的“陋室”一點也不陋,只是反對當下多數城市人盲目追求的“奢華”時尚。
中村好文曾說:“在二十世紀的最后十年,我要真誠看待雨水、風力,還有太陽熱能等大自然的恩賜,打造樸實又奢侈的休閑生活?!敝笏啻卧诼糜沃械玫絾l(fā),頓悟勞動者的建筑之美——“有種沉穩(wěn)、勇敢無畏的感覺”,這是他找到的建筑原點。建筑和人一樣,都是無欲則剛,越多欲望傾注其中的建筑,實際上越不可靠,反而如臺灣建筑家們提出的“弱建筑”因為接近人的基本所以更加有力。詩往往以柔制剛,建筑豈不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