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晶
出生于1935年的曾慶存先生今年已是79歲高齡,齡近耄耋,雖偶抱病恙,但腰桿仍直,思維敏捷,依然孜孜不倦地在自己的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
本年歲初,曾慶存院士當選美國氣象學會榮譽會員。對于這位45歲便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后稱院士),同時也是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的氣象學家來說,多一個頭銜或許并不值得大驚小怪,但對于中國氣象學界來說,這是一份來自國際社會的高度認可。
“堂堂七尺之軀,有骨頭,有血肉,有氣息,喜怒哀樂,激昂與敬慕,成功與挫敗,苦難與甘甜,人皆有之,我也一樣,老百姓一個?!边@是曾慶存的自描,擲地有聲,亦文采斐然。
談到自己的啟蒙老師,曾慶存說毫無疑問是自己的父親。幼年家貧,但父親卻決心一定要讓兩個兒子讀書。自此,曾慶存便跟在哥哥身后,日日往返于田野學堂,因為知道機會來之不易,兄弟倆都備感珍惜。
一邊勞動、一邊讀書,本來覺得能考上中學便是幸運之事的曾慶存,從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能在大學深造,并且將科研作為一生奮斗的事業(yè)。1952年,響應政府號召的他報考了北京大學物理系,順利考取之后被分配到了氣象學專業(yè),自此展開了自己的科研人生。
在他的故鄉(xiāng)廣東陽江,鄉(xiāng)親們都說:曾慶存如果不做氣象學家,就會成為一名文學家。
放牧于田,少年曾慶存會唱山歌來解悶,開始讀書之后,他正式了解中國古典詩歌的博大精深。放學歸家,曾氏兄弟復習功課,曾父也在旁共同學習,吟詩頌詞,抑或在地上練習寫“大字”。土地上的活計十分繁忙,除卻愉快的晚間時光,另外一個可以全家在一起享受詩詞之樂的時間便是連日陰雨之時。
觀屋外雨串,曾父吟出一句“久雨疑天漏”,曾慶存接上曰“長風似宇空”?!案赣H雖不無贊賞地說有幾分少年英氣,卻嫌對欠工整。”后父子聯(lián)手,成詩一首:“久雨疑天漏,長風似宇空。丹心開日月,風雨不愁窮”。曾父極愛這首詩,83歲高齡時,親筆將這首詩題于紙上,這也是曾慶存最為珍惜的一件紀念品。
1957年底,曾慶存被選拔赴前蘇聯(lián)深造,師從氣象學大師基別爾。基別爾建議他從事應用原始方程作數(shù)值天氣預告的研究,盡管知道這是一個十分困難的題目,曾慶存最終還是聽取了老師的意見。
歷經(jīng)三年,曾慶存細致總結了老師以前的工作,中間經(jīng)歷了多次失敗,苦思冥想之后,在1961年首創(chuàng)了“半隱式差分法”。該方法至今仍不失為一個好的研究方法。曾慶存說,自己雖然時有中斷,但一直在用功研究。曾立志要攀登上大氣科學珠穆朗瑪峰的曾慶存,自評雖未登頂,但大概已經(jīng)在8600米海拔處建立了一個營地,供后人休憩、前行。
1972年,曾慶存當時工作的團隊收到了強制解散的命令。這讓他和同事們痛心不已。更令人難過的是,正當他因為工作生活陷入困境而大病一場時,摯愛的哥哥又離他而去,身體和精神都受到了嚴重的打擊。
重重壓力下,不少人選擇放棄,他卻逆風行走。“人生在世,就得與天地共同奮斗,推動社會向前進?!痹鴳c存說,當下社會人們的價值觀似乎已經(jīng)偏離了中國傳統(tǒng)價值觀中“大同世界”的內核。面對不公,與其怨天尤人,不如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享受工作的樂趣。
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曾慶存仍然出色地完成了之前交給他的編寫任務,出版巨著《大氣紅外遙測原理》和《數(shù)值天氣預報的數(shù)學物理基礎》。
即使當時兄長病重,萬緒千頭,他仍強迫自己專注于思考、寫作。談到自己最喜愛的作家,曾慶存回答有三——司馬遷、毛澤東、奧斯特洛夫斯基。在這之中,太史公其人其事對于曾慶存的人格養(yǎng)成影響最為巨大。
遙跨千年,承史公之勵。曾慶存寫下這樣的詩句:“家有難事任務多,千頭萬緒絞心窩。未成著作咬牙抵,燈冷蚊叮夜揣摩?!?/p>
早在31年前,曾慶存就在一篇文章中寫道:做科研需要“勇敢、嚴謹、堅韌”。時至今日,他依然堅持這樣的看法。
“不敢就不能創(chuàng)新,錯失了‘正確的萌芽;不嚴謹就會根據(jù)不足,為錯誤開了門戶;不堅韌就可能達不到循此路本可達到的正確的地方?!?/p>
曾慶存將自己的科研創(chuàng)新擴展到了科學與文學交界之處。他不僅研究是一把好手,在科學院更是因為寫得一手好詩好文章而有著“詩人院士”的美譽。他解釋說寫作于自己是一種愉快的體驗,同時也希望將這種愉快的體驗傳遞給讀者。事實上也確實有很多人反饋說,不管是讀他的文章、詩歌,抑或是專業(yè)論文,都有愉悅爽快的閱讀體驗。
在一次美國氣象學會年會上,大會會刊登載了曾慶存《帝舜〈南風〉歌考》以及他寫作的七言絕句《圖桑之春》、《京郊四季》的中英文版本。
《南風》歌是世界上最早記錄夏季風的文獻,成文于公元前22世紀至23世紀的舜帝時代。“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比娏攘?6字,卻十分生動形象地闡釋了華夏子孫與東亞夏季風之間的緊密關系。
曾慶存完整地解釋、追尋了這首詩歌的內容和起源,用科學知識解讀了中國古典藝術;與此同時,他也反其道行之,用詩歌展現(xiàn)了科學之美,《詠億年前古樹硅化石》便是其中的代表作。
在這首詩中,曾慶存從硅化木的形成聯(lián)想到宇宙生生不息的運動規(guī)律,詠物托情,行文大氣渾厚。更值得一提的是,這首詩甚至入選了中小學練習題,學生們從文學、科學兩層角度進行鑒賞,收到了許多積極的反饋。
雖然許多人將科學和藝術看作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但曾慶存卻指出無論科研還是寫作,都離不開理性思維和形象思維二者的相互配合?!皩懺婋m受心血來潮的靈感沖動所引起,但意境或形象的演變與發(fā)展過程以及表達,則是理性思維的范疇。”在曾慶存看來,做學問也要講求美,“枯燥無味的學問不是好學問”。
曾慶存愛山水,相比人世浮華,更喜觀天地浩然。“霏霏雨,藍天晴,康定彎彎溜溜城。”這是曾慶存眼中的康定城。七十載鑄丹心、開日月,他至今仍然保持了一顆赤子之心——“天欲白,興猶酣,鼓難停,抒不盡,古今中外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