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官
內(nèi)容摘要:學(xué)者對于吐魯番阿斯塔納和巴達(dá)木出土的兩種《急就篇》殘本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其中尚存一些問題可以繼續(xù)討論。本文補釋了其中的十處文字。
關(guān)鍵詞:吐魯番;《急就篇》;補釋
中圖分類號:G256.1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0-4106(2014)04-0065-06
《急就篇》是秦漢字書中流傳至今最為完整的一部,但其傳世的最早版本是明代的松江本,時代已較晚①。出土漢代簡牘中也有一些關(guān)于《急就篇》的文獻(xiàn),但大都是殘簡,文字零碎散亂。吐魯番阿斯塔那337號墓出土的《急就篇》古注本殘卷(下文簡稱為“阿斯塔那本”)和巴達(dá)木203號墓出土的《急就篇》白文殘卷(下文簡稱為“巴達(dá)木本”)是目前出土文獻(xiàn)中保存文字最多的兩種《急就篇》版本,彌足珍貴。二者自公布以來,研究者不多:前者除了原整理者所作釋文[1](下文簡稱為《文書》)外,僅福田哲之先生與王貴元先生有過集中討論[2](下文分別簡稱為《校釋》、《研究》);后者除了原整理者所作釋文外(下文簡稱為《新獲》)[3],似尚無其他研究文章。實際上,這兩種《急就篇》的古本,在諸家考釋之外猶有剩義可說。本文擬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對其中10處較為重要的文字加以補釋,請方家指正。
一 復(fù)販
阿斯塔那本第1紙(60TAM337:11/1之一)第6欄有1字,如圖1所示。
原文謂“△販”{1}。此字,《文書》釋為“複”,《校釋》釋為“復(fù)”,《研究》釋作“蘆”。《研究》認(rèn)為此字為“復(fù)”之俗字。鄔可晶先生認(rèn)為:俗文字中的“彳”與“氵”形近易混,“復(fù)”形亦有左旁寫作“氵”者,如“覆”字作[4]121,因此字亦可徑釋為“復(fù)”,或“復(fù)”之稍訛。{2}今按:鄔說是。字可楷定作“”,即“復(fù)(復(fù))”之俗寫?!皬?fù)(復(fù))”當(dāng)讀為“負(fù)”?!柏?fù)販”乃古代常用語,意為擔(dān)貨販賣,相當(dāng)于所謂的“行商”。紙書下文謂“肆,市也”,又謂“市估,居肆販賣者”,則是就“坐賈”而言,正與“負(fù)販”相對?!疤J”字當(dāng)為誤排。
二 叚
阿斯塔那本第2紙(60TAM337:11/1之二)第3欄有1字,如圖2所示。原文謂“人服曰△”。△,《文書》釋為“”,《校釋》釋為“叚”,《研究》釋為“段”。今按:字當(dāng)為“叚”字。古文字中“段”,“叚”本無關(guān)系,在秦漢文字中由于寫法相近而經(jīng)?;ハ嘤灮?,但在中古俗文字中,除去互相訛混的寫法外,兩字略有差別:左旁中部作一長橫筆是“叚”的獨有寫法,如“假”字作、等形(后者的“亻”與“叚”共用一豎筆)[4]183。此字當(dāng)徑釋為“叚”,讀為“縀”。此字顏師古與王應(yīng)麟注本{3}作“縀”,顏師古注曰:“縀,履跟之帖也??E,以為縀也?!蓖鯌?yīng)麟補注曰:“縀,《廣韻》作,履跟后帖,亦作?!币嗫膳c此相對照。又,《研究》謂:“段,通緞。《急就篇》傳世各本皆作‘緞?!卑雌湔f非是。松江本、趙孟頫本、宋克本此處相應(yīng)之字右旁寫法與各本“緞”,“蝦(蝦)”等字右旁寫法相同,可見章草“叚”,“段”兩字作為偏旁已訛混難分(作為獨體字,兩者尚有一定的區(qū)別,即“段”形右旁多作“又”形),如此則傳世諸章草本相應(yīng)之字可徑釋為“縀”。
三 菲
阿斯塔那本第2紙第4欄有1字兩見,分別如圖3、圖4所示。
兩者為一字無疑。原文謂:“靸,沙,韋△也。京師……言△,吳會言屢(屨)?!逼渲械摹吧场?,《研究》讀為“躧”,可從?!?,《文書》,《校釋》釋為“”,《研究》釋為“藨”,讀作“疼”。今按:就楷定而言,《文書》和《校釋》是正確的。然“”字不見于典籍或字書。中古俗文字中下部“心”旁多有寫作三點或四點者,疑“灬”為“心”之草寫俗訛,如此則字為“蕜”?!笆劇弊忠娪凇斗窖浴肪?2、《廣雅·釋詁三》,《廣韻》等,皆訓(xùn)惆悵,于文意不合。張小艷先生認(rèn)為該字當(dāng)為“菲”字之俗訛,讀為“屝”,指以皮、麻、草等制成的粗鞋。其說是?!胺啤?、“屝”古通,典籍習(xí)見,例多不贅。屝即以草、麻、皮等制成的粗鞋,如《方言》卷4:“屝,屨,粗履也。徐、兗之郊謂之屝?!薄夺屆め屢路罚骸褒R人謂草屨曰屝?!碑呫涫枳C:“今本草作韋?!薄绊f屨”與“韋”可相對照。又有“繩菲”之稱,《儀禮·喪服》:“繩屨者,繩菲也?!辟Z公彥疏:“云繩菲,今時不借也者;周時人謂之屨,子夏時人謂之菲,漢時謂之不借者。此兇荼屨,不得從人借,亦不得借人。是異時而別名也?!贝送?,《研究》所謂“疼”字均為“”字之誤排。
四 長翁
阿斯塔那本第2紙第9欄有“索擇,長翁……”句,乃是對白文“索擇”的注解。“索擇”,顏師古與王應(yīng)麟注本作“”,指的是前雍(壅)缺開的類似于后世靴子的鞋履。顏師古注:“,胡履之鈌前雍者也。言蠻夷之人,唯以氈為裘,而足著也,今西羌其服尚然?!薄夺屆め屢路罚骸?,鞾之缺前壅者,胡中所名也。,猶速獨也。足直前之所言也。”《玉篇·革部》:“,,履也。之缺前雍?!本勺C。
“翁”,《文書》,《校釋》,《研究》皆同,字形無誤,然于文意不通,張小艷先生認(rèn)為字當(dāng)讀作“”或“”。今按:張說是。中古音“翁”,“”為影母東韻字,“”為影母鐘韻字,聲母相同,韻母合韻,顯然可以相通?!稄V韻·東韻》:“吳人靴靿曰?!薄都崱|韻》:“吳人謂靴靿曰?!薄都崱ょ婍崱罚骸?,鞾靿?!薄都崱ばы崱罚骸办?,曲也,俗謂靴曰靿?!薄队衿じ锊俊罚骸办?,靴靿也?!薄绊Y”即“靴”,可見“靿”,“”,“”三字皆意為靴子(后世還包括襪子,如《集韻·鐘韻》:“,襪袎?!薄洱堼愂昼R·革部》謂:“靿,鞾韈靿也?!保┥瞎〔糠中⊥鹊耐沧?,只是因為方言或俗稱有別而用字不同而已。此處讀為“”,“”皆可。本文暫取前者。長意為長筒。“索擇長”所在文句的意思應(yīng)該是說:索擇是指少了前雍的長筒鞋(即靴子)。
五 榱
阿斯塔那本第4、5紙(60TAM337:11/1之四)第4欄有1字,如圖5所示。
原文為《急就篇》白文,作“△椽櫨”,顏師古與王應(yīng)麟注本作“榱椽欂櫨瓦屋梁”?!鳎段臅?,《校釋》,《研究》皆釋為“欀”。松江本、王應(yīng)麟引黃庭堅本作“欀”,顏師古與王應(yīng)麟注本作“榱”,莫衷一是。今按:原字右旁中部筆畫不易辨識。中古俗文字中,“衰”與“襄”寫法極為相近,故常相訛混。然而仔細(xì)分辨,仍可以發(fā)現(xiàn),“衰”形中部大多作三豎筆且類似于“毌”形,如、、、、等;而“襄”形中部則多作兩豎筆,中上部多為兩口形的省寫(或干脆省去),如“釀”字作、“驤”字作[4]378,291,450。對比字形可知,△字當(dāng)釋為“榱”。紙書下文的“壤”字如圖6所示,右旁與△字右旁明顯不同,亦可佐證。“榱”在文獻(xiàn)中皆意為椽、棟、桷等,如《說文·木部》:“榱,秦名為屋椽,周謂之榱,齊魯謂之桷?!倍皺帧痹谖墨I(xiàn)中皆解釋為木名,多強調(diào)其樹皮中有可以食用的如白米屑之物[5]。△在《急就篇》中與椽、欂櫨、梁等并列,皆為房屋的建筑構(gòu)件,釋“榱”與前后文意相合。傳世本中的異文“欀”均當(dāng)為誤書或誤釋。
六 雀
阿斯塔那本第6、7紙(60TAM337:11/1之五)第2欄有1字,如圖7所示。
原文謂:“雛者胃(謂)△”?!?,《文書》,《校釋》,《研究》皆釋為“翟”,非是。原字上部“小”形可以辨識,字當(dāng)釋為“雀”。中古俗文字中“雀”作[4]333,可供對比?!叭浮庇行▲B意,如《說文·隹部》:“雀,依人小鳥也。從小、隹?!薄半r者謂雀”于文意通暢。
七 敞
巴達(dá)木本2004TBM203:30-4d有1個殘字,見圖8。所在文句作“△劉若”,顏師古與王應(yīng)麟注本與之相對應(yīng)的語句為“雍弘敞劉若芳”,《新獲》據(jù)此補作“敞”。然而細(xì)審字形,△字左旁下半中部靠右一點仍清晰可辨,實為“敝”字。后世有以“弘敞”為名者,疑即本自《急就篇》。如《周書·薛憕傳》:“薛憕字景猷,河?xùn)|汾陰人也。曾祖弘敞,值赫連之亂,率宗人避地襄陽?!薄侗笔贰ぱ~傳》除“值”作“逢”外,記載相同。中古俗文字“”形常有寫作“尚”形者,雖然“尚”形一般不寫作“”形{1},但亦可見二者形近易混,“敝”當(dāng)為“敞”之誤。
八 繎
巴達(dá)木本2004TBM203:30-4b“絡(luò)縑”前一行有3個殘字,第1字筆畫殘損嚴(yán)重,不可辨識;第2字如圖9所示,整理者釋為“紅”,可從。整理者并據(jù)今本在“紅”字前后分別補上“縉”和“繎”兩字。其中,所謂“繎”如圖10所示,下文之“絡(luò)”,“練”,“綿”等字分別如圖11,圖12和圖13所示。對比可知,此字并非“繎”字。原因有二:其一,從寫法上看,此字起筆之彎折處不似圖11、12、13三字那么圓潤,而且折后橫筆較其他三字為長;其二,此殘字與上引“紅”字相對的位置如圖14所示。若此殘筆為“纟”旁,則此旁所占空間過大;字若為“繎”,則其右旁之“然”似無足夠的書寫空間。實際上,此字當(dāng)為“然”。從文意上看,“然”自當(dāng)讀為“繎”。
九 斤兩
巴達(dá)木本2004TBM203:30-3b“量丈尺寸”下有如圖15所示的文字。
此處所對應(yīng)的顏師古與王應(yīng)麟注本文字是“量丈尺寸斤兩銓”。上一字《新獲》作“斤”,是,下一字《新獲》據(jù)今本補為“兩”。然而從上引圖明顯可以看出,“斤”下一字決非“兩”字。若將“斤”字右下方殘余筆畫移動拼接至“斤”之殘字下,則得到圖16。以上片為甲,下片為乙,我們可以看到:甲、乙拼接,不僅“斤”之豎筆順利連接,連豎筆左側(cè)之墨塊亦相吻合,而且殘片之邊緣亦基本相合(只是乙片左側(cè)邊緣與甲片略有重合,這應(yīng)該是紙張揭薄的緣故)??梢姟敖铩弊种碌募垙埍緦儆诖藲埰⒎钦`綴所致,只是拼綴之排版尚不嚴(yán)密。如此則“斤”下1字如圖17所示。該字非“兩”字,究竟為何字,待考。
十 茱萸香
巴達(dá)木本2004TBM203:30-2有如圖18所示之殘片:
為了便于討論,筆者將《新獲》標(biāo)注的行數(shù)抄錄于后;同時,先將顏師古與王應(yīng)麟注本第十章與之對應(yīng)的內(nèi)容引述如下:
蕪荑鹽豉醯酢醬。蕓蒜薺芥茱萸香。老菁蘘荷冬日藏。梨柿柰桃待露霜。棗杏瓜棣馓飴餳。
《新獲》有關(guān)釋文如下{1}:
14 豉醯〔醬〕。〔蕓〕〔蒜〕
15 〔茱〕萸〔香〕,老菁蘘何(荷)冬〔日〕,
16 〔柰〕桃待露霜,棗杏瓜〔棣〕
17 〔飴〕餳。
對照今本可知,第16、17行之間只缺了一個“馓”字。至于此字究竟是位于第16行末尾還是第17行頂部暫且不論;第15、16行的“冬”至“柰”之間缺了“藏梨柿”三字,其中“藏”當(dāng)位于第15行末尾,而“柿”位于第16行的“柰”字之上,“梨”的情況與“馓”一樣;第14、15行的“蕓蒜”至“老菁”之間缺了“薺芥茱萸香”五字。我們可以根據(jù)“飴”字殘文和“棣”字殘文推測出殘片文字所處的上下界線,因此,“薺芥”當(dāng)位于第14行的“蕓蒜”之下,而“茱萸香”則位于第15行的頂部??梢姟缎芦@》的缺文標(biāo)注方式是正確的?!败镙窍恪彼诘臍埰鐖D19所示。
《新獲》釋最上一字為“萸”,“萸”上據(jù)今本補“茱”字,下補“香”字。筆者認(rèn)為,這種釋讀是不準(zhǔn)確的,“茱萸香”所在的殘片實為兩片拼綴而成,且拼綴有誤。理由如下:首先,如果將上引殘片上字釋為“萸”,則按照整理者的理解,其下當(dāng)為一字,為“香”字殘文,然而從其殘存筆畫的上部來看,顯然并非“香”字。其次,第一行“豉醯”至“蕓蒜”之間尚缺兩字,相當(dāng)于顏師古與王應(yīng)麟注本的“酢醬”(此兩字傳世本另有異文。《新獲》只補了一個“醬”字,誤),而它們之間的空間并不足以書寫兩個字。再次,從“老”的上一字及其周圍的殘片來看,“茱萸香”所在位置及“醯”字左側(cè)尚存在拼接彌縫的痕跡。最后,如果按照原整理者的拼綴,第14行的“豉醯”和第15行前的若干文字是歪斜的,顯然也不合理。因此,筆者認(rèn)為“茱萸香”所在的殘片當(dāng)析為圖20(丙)與圖21(丁)所示的兩片。
丙、丁兩片不當(dāng)如原整理者那樣直接拼綴。丙片與第2行“老菁”以下及第3、4行為同一片殘片,丁片與“豉醯”的殘片為同一片殘片(本文為免繁瑣,只切取局部的丙、丁片如上)。丁片所在殘片當(dāng)略微向左翻轉(zhuǎn)、并置于丙片所在殘片上方,兩者之間尚有一定空隙。據(jù)此,筆者認(rèn)為:已剔去丁片多余筆畫的丙片文字為“香”字之殘,敦煌俗字“香”作形[4]450可資對比。丁片文字實為“茱萸”兩字:中古俗文字中“萸”作、等形[4]514,與丁片上字不類,《新獲》釋此字為“萸”非是。將該字按照使“豉醬”兩字豎立的標(biāo)準(zhǔn)偏轉(zhuǎn)后形體如圖22所示:其中,從筆墨粗細(xì)和寫法上看,右下側(cè)之黑色痕跡不是捺筆,而是折痕或污痕。該字實為“茱”字。中古俗文字中“銖”字作形[4]563,其“朱”旁的簡省方式與之相同,可證?!败铩弊稚写娲蟛糠止P畫,不必以補文形式出現(xiàn);而下字為“萸”之殘文,尚存“艸”頭。其釋文可徑釋為“茱萸香”。如果按照《新獲》的體例,當(dāng)徑釋出“茱”字,而將“萸”、“香”兩字以補文的形式釋讀。
附記:本文初稿曾蒙劉釗先生、張小艷先生和鄔可晶先生指正,謹(jǐn)致謝忱。
參考文獻(xiàn):
[1]唐長孺,主編.吐魯番出土文書(第2冊)[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232-238
[2]福田哲之.吐魯番出土《急就篇》古注本校釋[C]//說文以前小學(xué)書の研究.東京:創(chuàng)文社,2004:246-264;王貴元.吐魯番出土古注本《急就篇》研究[C]//語言論集:第5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8: 364-375.
[3]榮新江,李肖,孟憲實,主編.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xiàn)(上)[M].北京:中華書局,2008: 68-71.
[4]黃征.敦煌俗字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宗福邦,等.故訓(xùn)匯纂[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3:1139,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