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艾
上班一年了,前半年在國外工作,每個月工資打在工資卡里,國外的生活單位包吃包住沒有什么大開銷?;貒院?,因為家在北京所以下班都住家里。有天,媽媽突然把我叫到跟前,說她朋友的孩子上班兒了每個月都給她錢,我是不是也應(yīng)該給。這讓我比較郁悶,因為之前我從來沒有感覺到她有這種想法。我就問她。為什么要交生活費啊?可能當(dāng)時我態(tài)度也不是很好,我媽就怒了,說:“你天天在家吃在家住不要錢?。磕阍趺催@么好意思???以前你沒掙錢我們養(yǎng)著你,現(xiàn)在你掙錢了也該補貼家里了吧!”
對于這個問題我是相當(dāng)不理解。于是,發(fā)就微信詢問了身邊的朋友們。外地的朋友們就先不說了,每個月租房就要花去不小的一筆錢,有時候甚至還要繼續(xù)問家里要;北京的呢,還真是有給的,其中一個好朋友說她月工資4000塊,每個月交給她媽3000塊。大部分人的家長都沒有問他們要生活費,有些家長甚至每個月還要問錢夠不夠需不需要給。
我雖然不是什么富二代,但我知道,家里確實也不缺錢。其實我能理解媽媽讓交生活費的目的,無非是想幫我存點兒錢。女孩子嘛,衣服啊、鞋啊、亂七八糟的永遠買不夠,再加上我是個很愛玩兒的人,有假就出去旅游,所以工作一年下來雖說有那么幾萬的存款但是花出去的和存下來的也差不多,甚至可以說比存下來的還多。
但我覺得,我們這輩人的消費觀理財觀和想法可能和長輩不太一樣。比如我爸媽就愛把錢存在銀行,買理財什么的,給我買東西,從來眼睛都不眨,但自己就不舍得給自己買。我一直覺得我掙錢了給爸媽花錢理所當(dāng)然,所以我會給我爸媽買很多東西,不管是在國內(nèi)還是國外都沒少買,我愿意給他們花錢買東西,讓他們出去玩兒,而且多少都沒關(guān)系,把我所有工資都花了都沒問題。但是,讓我把錢以生活費的形式上交這事兒,我在心理上就很排斥。再者,其實我也有自己的存錢方式,比如余額寶?,F(xiàn)在用這個的人不少,其實就是一種變相投資,基金嘛。但是因為是新型的理財方式,爸媽是不接受的,他們覺得不安全??晌艺娴暮芟矚g用這個,每天能看到利息是件高興的事兒,并且利率比銀行高得多的多,存取也很靈活。為什么就不能讓我自己管我自己的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