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
美國著名的成功學家和培訓學家簡娜·柯普認為,學會說“不”是一門重要的藝術,是未來成功者的一項重要能力,用“不”的智慧可以保護自己,用“不”的力量可以說服別人,用“不”的方法可以正確決策,用“不”的秘訣可以改變人生。所以,允許孩子說“不”,讓孩子學會說“不”,至關重要。
還不會堅持自己的意見
有一天,莉莉和妮妮在我家玩,莉莉玩芭比娃娃做過家家的游戲,妮妮跑過來說:“讓我玩會兒芭比娃娃?!遍_始,莉莉很生氣對妮妮說:“不行,我還沒玩夠呢?!笨赡菽莞揪筒宦犂蚶虻木芙^,伸手就搶,這時莉莉沒有堅持,把芭比娃娃讓給了妮妮。(莉莉媽媽)
寶寶疑惑
她根本不聽我說,伸手就搶,娃娃就被搶走了……
原則性不強,沒有堅持
有的孩子剛開始的時候還會拒絕別人,可是又由于自己的原則性不強,沒有堅持到底,使“不”的力量沒有發(fā)揮出來,最終還是沒有起到拒絕別人的作用。
父母這樣做
讓孩子學會取舍,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讓孩子明確自己想要的,這是最重要的一點。如果是“不可以”,哪怕對方是再好的朋友,對方的建議多么有誘惑,也要學會拒絕。
當孩子因為堅持原則而失去朋友時,父母要給予孩子支持,接納孩子的情緒,并讓孩子理解真正的好朋友之間不是一味順從,而是相互尊重。
當孩子好不容易鼓起勇氣拒絕了別人的不合理要求時,家長一定要及時肯定他的做法。這是一種正強化,幫助孩子積蓄“拒絕”別人的勇氣,減少孩子對于向朋友說“不”的負罪感。
怕被爸爸批評
琪琪膽子小,甚至可以說是有點怯懦,不管對誰,對什么事情,也不管自己多么的不愿意,都不會拒絕。而琪琪爸爸平時對他很嚴厲,常常說一不二。(琪琪媽媽)
寶寶疑惑
如果我說“不好”,爸爸就會批評我了。
家長太嚴厲而讓孩子失去說“不”的能力
有時候,孩子不敢說“不”,和長期所處的環(huán)境有關。家長獨斷專行,不容許孩子說不,很可能會扼殺孩子表達自己意愿的能力,導致對任何人的任何無禮要求,都說不出拒絕的話來。
父母這樣做
營造民主氛圍,允許并尊重孩子說“不”
營造民主的家庭氛圍,尊重孩子,把孩子看做一個平等的人。
要允許孩子把自己的意見、想法充分表達出來,允許孩子否定父母的想法和做法。
若孩子的想法是對的,父母應給予鼓勵和表揚,并且接納孩子的建議。這既能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能力,也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不害怕別人會不喜歡和不接受自己。
我的玩具不想讓給他玩
鄰居小健來我家玩,非要玩虎子的沖鋒槍?;⒆诱f:“不可以,這是我的沖鋒槍,我不給你玩兒!”媽媽卻說:“小朋友之間要謙讓,你快點拿出來給小健玩兒吧?!?(虎子媽媽)
寶寶疑惑
為什么我的玩具不能爭回來?我不想給他玩,為什么要讓給他?
過度強調謙讓令孩子不會維護自己的權利
謙讓和分享是要發(fā)自內心的,本應是一件快樂的事。如果大人一味要求孩子分享和謙讓,孩子會為了獲得父母的愛和表揚而犧牲自己的權益,不敢堅持自己的想法,這對孩子日后的成長也是不利的。
父母這樣做
尊重孩子的“不”,孩子才會接受別人說“不”
尊重孩子的物權,讓孩子知道,別的小朋友玩你的玩具需要經(jīng)過你的同意,如果你不愿意讓小朋友玩,你可以對他們說“不”。
反過來也同樣,如果你要想玩別的小朋友的玩具也必須要取得人家的同意,如果別人不讓你玩,你也要坦然接受。當然,只有孩子自己說“不”得到了尊重,孩子才會尊重并接受別人說“不”。
不可以隨便摸我
甜甜特別招人喜歡,誰見了都喜歡,都想摸摸她。甜甜不喜歡別人隨便摸她,可是面對別人告訴她“摸你是喜歡你”的解釋時,她很委屈,但無法拒絕。面對這種情況我也很為難。(甜甜媽媽)
寶寶疑惑
我不喜歡人隨便摸我,為什么阿姨說摸我是喜歡我呢?
對“不”不以為然讓孩子選擇退縮
有的家長喜歡撓孩子癢癢,或者不顧孩子反對使勁親孩子,認為這是喜歡孩子,即使孩子說“不”也不在乎。其實不管是違背孩子的意愿撓癢癢或親近,都會讓孩子感到無助,讓孩子感到侵犯和不被尊重。如果這種行為不被制止,孩子可能就會失去說“不”的能力和意識。
父母這樣做
讓孩子明確自己身體的權利,尊重孩子
爸爸媽媽要向孩子明確自己身體的權利:“身體屬于你自己!如果你不愿意,沒人有權撓你癢癢或碰你?!苯?jīng)常這樣說,可以幫助孩子將這些觀念內化,提高孩子在遇到類似情況時說“不”的可能性。
教會孩子區(qū)分什么是良性的觸碰,什么是不良的觸碰,要告訴他勇于拒絕那些令自己不舒服的行為。
爸爸媽媽有義務保護孩子,即便這可能將大人置于當面得罪親友的尷尬境地。如果大人能主動干預,孩子將受益匪淺并獲得安慰。以后遇到類似的事情,也會敢于說“不”。
不想沒有朋友
琪琪從幼兒園回到家,我問他:“今天早上拿到幼兒園的小紅汽車拿回來了嗎?”琪琪“哇”地一聲就哭了,我不明所以,抱著琪琪說:“怎么了,寶貝?”琪琪抽泣著說:“小汽車被大雄拿走了?!蔽艺f:“如果你不愿意,你可以告訴老師呀!”琪琪說:“大雄說,如果我不給他玩,他就不和我做好朋友了?!保ㄧ麋鲖寢專?/p>
寶寶疑惑
我不想把玩具給他,可是我又不想失去朋友。
他只是害怕失去朋友
有的孩子特別害怕沒有朋友,當小伙伴用話威脅時,孩子很容易因為害怕就用自己喜歡的東西作為交換,雖然不情愿,但是害怕心理占了上風,所以寧可委屈也不敢說“不”。
父母這樣做
教會說“不”,拒絕未必就是傷害
因為擔心說“不”失去朋友,家長可以制造情景,讓孩子體驗一下被說“不”的感受,讓他知道,被拒絕并沒有他想象的那么可怕,讓他了解,在適當?shù)臅r候說“不”,對雙方其實都有好處。
讓孩子設身處地地想想,怎樣的拒絕會讓人比較容易接受,什么時候該堅決,什么時候該委婉,什么時候可以尋求家長的幫助。
需要幫助孩子學會說“不”的3個小技巧
1說明理由
你可以這樣告訴孩子:如果你不想讓別的小朋友玩你的玩具,不要直接說不借或者抱著玩具跑掉,這很難讓別人接受,可以對別的小朋友說明不借的理由,比如,“這是媽媽新給我買的玩具,我還沒玩呢,我要先玩,下次再一起玩好嗎?”這樣可以獲得別人的理解。
2延遲請求
如果孩子不想答應別人的請求,可以推遲別人的請求,比如可以說:“等我想好了再跟你說”“讓我再想想”等,用這種委婉的方法說“不”,別人會更容易接受一些。
3找個方式替代
比如,孩子不想把自己的新玩具給別人玩,可以讓對方選擇其他的玩具,這樣既保護了自己的權益,也容易為對方接受,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