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冬娜
甜甜媽的煩惱
最近,甜甜媽媽發(fā)現,甜甜特別愛告狀。比如,在親子園里,甜甜發(fā)現其他小朋友搶玩具,她會第一時間跑到老師那里,給他們告上一狀。在小區(qū)里,甜甜和小朋友搶秋千搶不過,甜甜也會到媽媽這里來告狀,說小朋友不讓她玩秋千。甜甜媽有點擔心,小家伙入園在即,她這個愛告狀的習慣上了幼兒園會不會遭人討厭?到底該怎么對待這個“告狀大王”呢?
“告狀大王”的小心思
在成人眼里,告狀似乎是一種搬弄是非的表現。但是,對于孩子來說,告狀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含義。我們先來看看孩子告狀的“小心思”。
我知道對錯啦!
孩子到了3歲左右已經有了一定的是非判斷能力,能夠記住一些規(guī)矩。比如,媽媽規(guī)定爸爸不可以抽煙、不能喝酒、睡覺前要洗臉、吃飯前要洗手等等。這些規(guī)則在他們心里具有權威性,會認為必須遵守。一旦誰違反了這些規(guī)矩,孩子會覺得不可理解。因此,告狀也就在所難免。
希望你幫助我!
孩子到了3歲左右,開始發(fā)展同伴關系,在和小朋友交往的過程中,沖突在所難免,當遇到諸如搶玩具、被別人欺負等等矛盾沖突的時候,孩子的“告狀”實際上是希望從成人那里得到心理支持或者是解決沖突的辦法。
其實,我很懂事!
有些時候,孩子的“告狀”實際上是在表達這樣一種隱含的意思,“你看,他不懂規(guī)矩,我懂!”“他不乖,我乖!”目的是為了獲得爸爸媽媽的肯定與贊美。
不都是我的錯!
孩子的告狀也可能是出于逃避責任。當一個人要為自己的錯誤負責的時候,潛意識中會有逃避責任的意愿,當告了別人的狀之后,自己的責任似乎就能減輕。
如何對待“告狀大王”?
爸媽不要這樣做
告狀不是好孩子
父母不要對孩子講,“告狀不是好孩子”“寶寶不要總是告別人的狀”類似于這樣批評及否定的話,一方面會讓孩子感覺得不到理解和支持,阻塞了親子溝通的渠道,另外也會讓孩子產生挫敗感。
對告狀敷衍了事
父母常常會覺得,小孩子能有什么大事,因此,對孩子的告狀也不以為然,比如,敷衍一下,盡量回避或不予理睬。這樣的做法都不能和孩子真正建立連接,也無法借此建立更好的親子關系。
盲目支持告狀
有些父母覺得孩子就該鼓勵,所以,當孩子和自己告狀的時候,父母不管什么原因,也不問事情原委,就盲目支持孩子,這不僅不能幫助孩子逐漸培養(yǎng)明確的是非觀,反而會造成孩子任性。
爸媽嘗試這樣做
分清告狀的原因
當孩子向您告狀的時候,別急著處理,而是要先分清他告狀的原因。一般來講,孩子告狀的原因無非有3種性質:
規(guī)則性的。比如,飯前洗手,爸爸不能抽煙等等;
沖突性的。比如,和小朋友發(fā)生矛盾;
無關緊要的。比如誰沒和誰打招呼等等。
辨別了事情的性質,爸爸媽媽可以再體察一下孩子告狀背后的情緒和意圖。
認真聽孩子的判斷
對待寶寶的告狀,爸爸媽媽首先要有一種認真的態(tài)度。當他告狀的事件屬于規(guī)則性的問題時,爸爸媽媽首先要對他給予肯定,同時,告訴他:“媽媽知道了,現在咱們一起去提醒爸爸不要再抽煙?!币部梢援斨⒆拥拿孀尠职职褵熃怀鰜怼?/p>
教孩子換位思考
實際上,孩子告狀,是父母引導孩子的好機會。當孩子告狀時,父母不妨問他:“你覺得你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應該怎樣做呢?”借著告狀這個機會,引導孩子把一些好的習慣和做法內化,從而變成自己的。
我們一起來解決
孩子頻繁告狀,也在于他們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沒有充分發(fā)展,所以要依賴于成人的支持和幫助。此時,父母不要急于給孩子答案,不妨把問題拋給孩子:“你覺得這個問題該怎么解決呢?”“我們一起來想一個解決的辦法吧?!焙⒆拥莫毩⑿砸苍谶@個過程中逐漸培養(yǎng)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