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長會
一、苗期需要關注的事項
玉米苗期田間管理關鍵是適當控制莖葉生長,促進根系發(fā)育,即“控上促下”,達到根多,莖扁,葉色深綠,葉片寬厚,個體健壯,群體整齊。具體措施主要有:
1移栽補苗保證全苗
玉米出苗后,要及時檢查出苗情況,發(fā)現(xiàn)缺苗斷壟要及時補種、補栽。3葉期前缺苗,用飽滿種子浸種催芽后澆水補種。3葉期后缺苗用帶土移栽法補苗(播種時可在行間播預備苗),另外,缺苗處也可在附近留雙株補救。
玉米長到3~4片葉時進行及時間苗,去掉弱、黃、病、劣、雜苗。到5~6葉時,按計劃株距、密度留苗,余苗全部拔掉。定苗時邊行、地頭可留得稍密些,以充分發(fā)揮邊際優(yōu)勢。間、定苗時,拔除的苗要及時清出田間。
2及時追肥
玉米苗期追肥應在5葉展開時施用,即在4~6葉期施用,特別是套種的玉米和接茬播種的夏玉米,追肥應遵循苗肥輕、穗肥重和粒肥補的原則,三期追肥比例約為苗2.5~3∶穗5~6∶粒1.5~2。套種玉米或接茬播種的夏玉米基肥不足或未施基肥的,追肥量應加大但三期比例一般不變。
3適時中耕
玉米苗期適時中耕,可以起到“控上促下”作用。特別對套種玉米和接茬整地不良的夏玉米尤為重要。苗期中耕一般進行2~3次。第1次在定苗時進行,中耕深度掌握“苗旁淺、中間深”的中耕原則,這樣既可清除雜草又不至于壓苗,深耕一般為3~5厘米。第二、三次在拔節(jié)前進行,耕深要適當深一些,一般以10厘米左右為宜,這時深中耕雖會切斷部分細根,但可促進新根發(fā)生。培土應在9~10葉期到抽穗前逐漸完成,以利支持根的形成,增強植株的抗倒伏能力。
二、適期蹲苗促壯
蹲苗促壯一般采取的方法是:控制肥水,深中耕,扒土曬根等。玉米蹲苗應遵循“蹲黑不蹲黃,蹲肥不蹲瘦,蹲濕不蹲干”的蹲苗原則。也就是說蹲葉片深綠、地肥、墑情足的壯苗。反之就不蹲。蹲苗時間一般夏播和套種玉米20天左右,時間過短無效果,時間過長容易形成“小老苗”,影響后期生長。蹲苗結(jié)束,應立即追肥、灌水以促進生長。對于苗勢生長弱的田塊,不但不要進行蹲苗,還要適時采取肥水措施促苗轉(zhuǎn)壯。
玉米病蟲害管理:夏季氣溫較高各種病蟲害對玉米植株危害較大,病害主要有紋枯病和絲黑穗病,防治紋枯病可剝掉下部發(fā)病葉梢并噴施井崗霉素。發(fā)現(xiàn)絲黑穗病株時要及時拔除深埋或燒毀。蟲害主要有玉米鉆心蟲、蝗蟲等,防治方法可到當?shù)剞r(nóng)資部門咨詢。
中后期根據(jù)肥力需要狀況、水分含量、病蟲害等酌情處理。
三、拔節(jié)期的水分需求
玉米拔節(jié)期是整個生育期需水肥的關鍵期。這一階段,飽澆水巧追肥,是促進玉米植株良好生長和雄穗的正常分化的關鍵。玉米大喇叭口期要有充足的水分,要保持田地表常濕不干,以此滿足玉米在拔節(jié)期的需要,田間持水量保持在70%左右。澆水結(jié)合追施速效氮肥。
玉米大喇叭口期是成穗的關鍵期,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旱地需乘降雨追施,水澆地需澆水追入肥料,追肥可施在株中間或刨穴追肥。澆水后要及時中耕除草。拔節(jié)期間結(jié)合施肥、澆水,及時鋤地、培土,達到除草,保肥保濕,促根防倒等多種效果,促進玉米增產(chǎn)增收。
玉米拔節(jié)期主要有玉米螟、蚜蟲、紅蜘蛛和粘蟲等害蟲。玉米螟需用鋅拌磷顆粒劑與細砂土,拌成1∶50的毒土逐株灌心,防治效果可達90%以上。蚜蟲、紅蜘蛛可用達螨靈、蚜蟲凈等農(nóng)藥進行噴霧防治。粘蟲可用40%樂果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效果顯著。
四、生長期如何避害
雹災。玉米在發(fā)芽出苗期遭受雹災,容易造成土壤板結(jié),地溫下降,通氣不良,影響種子發(fā)芽和出苗等,災后應及時疏松土壤,以利增溫通氣;在玉米拔節(jié)到抽雄前,特別是大喇叭口期以前,雌雄穗和部分葉片尚未抽出時遭受雹災,只要未抽出的葉子沒有受損傷,且殘留根茬,應及時中耕、施肥,加強田間管理,一般仍可獲得較好收成,玉米抽穗后遭受雹災,植株恢復生長的能力變差,對產(chǎn)量影響較大。據(jù)調(diào)查,凡被冰雹砸斷穗節(jié)的玉米,則不能恢復生長;如果穗節(jié)完好,應及時加強管理,促進植株恢復生長,減少產(chǎn)量損失。
風災。七八月份,常常出現(xiàn)狂風暴雨天氣,造成玉米倒伏或莖折。對成熟前倒伏或莖折的玉米,應及時扶起,以免相互倒壓,影響光合作用。對于倒折的玉米,如果只是根倒,將植株扶正即可,如果是莖折,應將數(shù)株捆在一起,使植株相互支持。
澇災。玉米是一種需水量大而又不耐澇的作物,當土壤濕度超過田間持水量的80%以上時,植株的生長發(fā)育即受到影響,尤其是在幼苗期,表現(xiàn)更為明顯。玉米生長后期,在高溫多雨條件下,根系常因缺氧而窒息壞死,造成活力迅速衰退,植株未熟先枯,對產(chǎn)量影響很大。據(jù)調(diào)查,玉米在抽雄前后一般積水1~2天,對產(chǎn)量影響不太明顯,積水3天減產(chǎn)20%,積水5天減產(chǎn)40%。對于遭受澇災的玉米,要及早排除田間積水,降低土壤和空氣濕度,促進植株恢復生長;當能正常下田時,應及時進行中耕、培土,以破除板結(jié),防止倒伏,改善土壤通透性,使植株根部盡快恢復正常的生理活動,及時增施速效氮肥,加速植株生長,減輕澇災損失。
遇澇災怎樣補救
玉米是需水量大但又不耐澇的作物。土壤濕度超過最大持水量80%以上時,玉米就發(fā)育不良,尤其在玉米苗期表現(xiàn)更為明顯。玉米種子萌發(fā)后,澇害發(fā)生的越早受害越重,淹水時間越長受害越重,淹水越深減產(chǎn)越重。一般淹水4天減產(chǎn)20%以上,淹沒3天,植株死亡。玉米出現(xiàn)澇漬害以后應盡快采取補救措施,將損失降至最低程度。
排水降漬。要疏通田頭溝、圍溝和腰溝,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降低土壤濕度,達到能排、能降的目的。
中耕松土。降水后地面泛白時要及時中耕松土,破除土壤板結(jié),促進土壤散墑透氣,改善根際環(huán)境,促進根系生長。倒伏的玉米苗,應及時扶正,壅根培土。
早施苗肥。要及時追施提苗肥,大喇叭口期每畝追施尿素20公斤。對受淹時間長、漬害嚴重的田塊,在施肥的同時噴施高效葉面肥和促根劑,促進恢復生長。
加強病蟲害防治。澇后易發(fā)生各種病蟲害如大小斑病及玉米螟等。噴施葉面肥時,可同時進行病蟲害防治。防治紋枯病可用井岡霉素或多菌靈噴霧,噴藥時要重點噴果穗以下的莖葉;防治大小斑病可用百菌清或甲基托布津,7~10天一次,連續(xù)2~3次。防治玉米螟應在拔節(jié)至喇叭口期用殺蟲雙水劑配成毒土或用辛硫磷灌心。
(作者單位:151100黑龍江省肇東市種子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