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婆(1804—?),四川人,本姓劉,嫁給陳春富為妻。因臉上有麻斑,人稱陳麻婆。約在道光四年(1824),夫妻倆來到成都,在北門外開小店,經營素飯小菜,供應工人和過路商販吃飯。店旁有一家豆腐店,她就便取來制作豆腐菜。成都人的口味重麻辣,陳麻婆到處請教人,把豆腐菜燒成當?shù)氐目谖?。不知經過多少次的反復實驗,她終于制成色、香、味、型俱全的豆腐菜:把優(yōu)質的鮮嫩豆腐切成整齊的小方塊,下油鍋略為氽炸,顏色嫩黃時拌和各種精制的調料,使豆腐具有麻、辣、燙、香、酥、嫩、鮮、活等八種風味。她的小店靠近江邊,來往客人很多,看到價格便宜又特別好吃的豆腐菜,大家都愿意來吃。一些文人墨客常來江邊賞景,發(fā)現(xiàn)了麻婆豆腐十分驚訝,感到這是平常宴席吃不到的村野風味。他們細細品出麻婆豆腐的八大特色,為其做了廣泛宣傳。
麻婆有一臉的麻斑,人較難看,但她這一手別人所不及的燒豆腐技藝讓人驚嘆。加上她為人和善勤快,人緣很好,她的麻臉缺點反而變成一種特色標志,人們都親切地把她這種豆腐菜叫做“麻婆豆腐”。后來店面擴大了也就用它作為店名招牌。隨著川菜出境,“麻婆豆腐”成為一道名菜叫響全國,流傳海外。
麻婆死后,由女兒陳魯氏繼業(yè)。1891年陳魯氏傳給兒子魯世權經營。1927年再傳給孫女魯俊卿,直至1956年公私合營。掌門弟子薛祥順主廚,再傳弟子崔光豹接班。他們堅守“麻婆豆腐”的八大特色不走味,又增加了三鮮豆腐、熊掌豆腐等80余種高檔豆腐菜肴。川菜出國,麻婆豆腐風靡一時,尤為泰國、日本人所稱道。
(選自《商道流芳錄:中國商業(yè)文化百例》/黃紹筠 編著/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3年3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