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明秋
在當今高中生議論文寫作中,有的說理止于淺表,僅說幾句常理常識,見解平常;有的對論證概念“整體打包”,缺乏分層解析,概念單一。這樣的文章都沒有生氣和精神,更缺失說服力和思辯力,文章沒有靈魂。那么,怎樣才能使議論文說理充實豐富呢?在2014年江蘇高考評分細則中明確說明,對觀點中的重要概念要進行準確界定,并進行“分解”和“剖析”,也就是說,在議論中若能選取具有豐富思想含量、多種思維取向的語句來對所要論證的核心概念的含義作深入透徹地解析,那么能使思維的層次和深度得到提升。
所以,對觀點的議論不僅需要有深刻獨立的思考,而且更要有集中鮮明的闡釋。那么,在此我總結(jié)對概念“界定”“分解”“剖析”的三種方法,以供學(xué)生借鑒:
一、用名人名句等哲理性語句解釋概念
名句是經(jīng)過大家思想錘煉的,又是后人通過生活實踐檢驗過的,具有權(quán)威性和科學(xué)性,能用名人警句來解釋核心觀點是行之有效的,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別人的認可度。
如一篇《掙脫思想的樊籠》的作文,開篇這樣寫道:
“人是能思想的葦草。”我們?nèi)祟惸軌蜃杂傻厣嬖谶@個世界上,就源于思想的自由。試想,若是連思想都被束縛了,那么我們無論如何掙扎,都不會飛出這無邊無際的生活的樊籠。
作者在這里要闡述“掙脫思想樊籠,獲得靈魂的自由”,引用了帕斯卡爾思想形成人的偉大的哲理句,這樣的開篇使得文章靈動而豐富了。
再如,在《崇尚簡單》的議論文中,學(xué)生是這樣寫的:
禪語有云:一生萬物。太一為萬物之始,一為至簡,卻演化出無窮無盡,為至高至圣之道。再為艱深難懂的象形文字,究其本源都不過是簡單的一筆筆線條;再為精美絢麗的油畫,究其本源也不過是紅黃藍一條條色彩的碰撞;再為精密復(fù)雜的鐘表,究其本源也不過是石英和金屬礦石一樣樣物件……繁復(fù)是衍生物,只有簡單才是源頭。
有一句禪語“萬物歸一,萬法歸一,一生萬物,一生萬法。”作者在這里用“一生萬物”之“一”來解釋“簡單才是源頭,才是萬物之本”,也是合乎邏輯,合情合理的。且能由“一”順勢引出“象形文字中的一筆筆線條,油畫中的一條條色彩,鐘表中的一樣樣物件”,進一步印證了“掙脫枷鎖,崇尚簡單才是真理”。
又如,有一篇有關(guān)“文化遺產(chǎn)”的作文,有學(xué)生在闡述概念時引用了馮驥才的話語,“文化遺產(chǎn)是社會歷史發(fā)展的見證;文化遺產(chǎn)是中華民族的魂;文化遺產(chǎn)是中國人的根;文化遺產(chǎn)傳承了人類生命的歷程,是中國人的所有生命內(nèi)涵”。這樣的借鑒也能表達出個人對“文化遺產(chǎn)”的獨特理解。
所以,我們要涉獵豐富的材料,廣泛的積累,經(jīng)過思考、判斷、取舍,選擇合適的別人的語句來為我所用。
二、用相近或相反的詞語比較概念
一般來說,一個觀點中一定有核心詞語,這個核心詞語一定要分析透徹,那么,我們還可以找一個相同、相近的詞語來闡釋,或找一個相反的詞語來比較,在闡釋比較中揭示出概念的本質(zhì)內(nèi)涵。
如一篇寫《率性》的考場作文,有學(xué)生在闡述“是什么”時這樣寫道:
率性而為并非不知深淺地張揚個性,也不是無所顧忌地特立獨行,更不是任憑喜好地胡作非為,而是堅持基本的準則,守住做人的底線,遵循社會的道德。在率性的背后首先應(yīng)該是思考斟酌,明辨是非,然后才是不顧世俗的釋放自我。
也有學(xué)生是這樣寫的:
率性隨興不是魯莽行事,不是恣意妄為,不是想一出是一出,不是跌跌撞撞不知所求,它講究的是一種內(nèi)心的修養(yǎng),是一種有我的境界,是灑脫是豁達是開朗是豪邁。
這里,先引進了“張揚個性”“特立獨行”“胡作非為”“魯莽行事”“恣意妄為”等和“率性而為”相近或相異的概念加以區(qū)別,而后在闡述“不是什么”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指出“是什么”,在正反對比中讓我們認識了“率性而為”的真正的內(nèi)涵實質(zhì)。
要注意的是,新提出的概念要和所論述的概念具有相關(guān)性,假如引進和主概念毫無瓜葛的詞語反而會弄巧成拙,造成思維混亂。
再如,在2011年江蘇卷高考優(yōu)秀范文《拒絕平庸》一文中,開頭是這樣提出觀點的:
今世之人,多以奉行中庸之道自喻,即與世俗同流,人云亦云,而其自身便少了一些原則,多了一些銅臭;少了一些堅守,多了一分諂媚。
而我要說,拒絕平庸。
“中庸”是作者提出的新概念,也是對“平庸”的內(nèi)涵闡釋。作者從另一個角度剖析了主概念,給讀者以獨辟蹊徑的感覺。
三、化抽象為形象無形為有形地解析概念
有些概念比較抽象,不易闡述清晰,那可以找個具體可感可觀可視的喻體,用通俗易解的喻體來闡述,達到化抽象為形象化無形為有形的效果,從而揭示概念內(nèi)涵實質(zhì)。
如,學(xué)生習(xí)作《心中要有“籠”》這樣闡述:
“籠”在大家眼中,是束縛是禁錮,是一所人正在服獄的監(jiān)牢。對一只鷹而言,“籠”是捆綁其手足的鐐銬;對于畫眉鳥來說,“籠”是其飛翔后棲息的安心之地;而對于人,“籠”應(yīng)該是制約人們心靈的度,是一條道德的安全防線,是限制人們肆意行動的準則。
文章借助“監(jiān)牢”“鐐銬”“安心之地”“安全防線”這些具體之物,層層分解剖析,使讀者對“籠”這個概念有了形象深刻的認識。
又如,為了論證“生命”這個話題,作者選用了精彩的博喻,從不同領(lǐng)域?qū)ふ谊U釋“生命”的不同的點來剖析“生命”這個抽象深奧的概念:
生命如畫,有濃墨潑灑,也有淡筆輕描;生命如歌,有輕吟淺唱,也有黃鐘大呂。君不見李太白、杜工部之一生,濃墨潑灑,鑄就生命之偉大;裴多菲、雪萊之一生,淡筆輕描終寫盡生命之真諦。君不見輕音淺唱之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高歌猛進之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生命是山,我們無法預(yù)估它的長度,我們卻可追求它的高度。生命是路,它由一塊塊不起眼的沙石組成,而不是鋪金布銀,平平淡淡中盡顯生命之完美。生命是一葉扁舟,航行于茫茫滄海之中,只有經(jīng)歷暴風(fēng)雨的洗禮,才會迎來明天海上初升的太陽。
“生命如畫”,“生命如歌”,“生命是山”,“生命是路”,“生命”本身是抽象玄妙的不可明示的概念,作者用一串比喻把其內(nèi)在本質(zhì)揭示得淋漓盡致。
比喻是化抽象為形象化無形為有形的常用方法,用比喻形象化地解析概念,也是比喻說理,就是運用具體的事物說明抽象的概念。一個恰到好處的比喻,文理自然,姿態(tài)橫生,說服力強,勝過一大篇平淡無奇的議論。繁難玄奧的道理,一經(jīng)比喻就能易解好懂。需要注意的是,運用比喻解析概念,要找準比喻體與主概念的契合點,要力求比喻生動新穎。
總之,在議論文中,講道理和擺事實同樣重要,我說,一篇出彩的議論文,講道理遠勝于擺事實。當今高考議論文越來越重視講道理的深奧和透徹,而我們學(xué)生往往思維單一,貧乏膚淺,所以更要改變以往的思維陋習(xí)。在此,我列舉以上種種,讓學(xué)生學(xué)會剖析“概念”,妙筆生“理”,使文章生輝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