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明
近日,美國環(huán)保署專家約翰·比爾被指控欺騙政府,并且騙取了高達90萬美元的巨額資金。
這名頗具表演天賦的專家謊稱給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做臥底,潛入巴基斯坦打擊塔利班。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比爾每周都有一天不上班去“當臥底”。他的上司對他的“愛國情操”表示贊賞,不僅任由其經常翹班出去玩,還在發(fā)票報銷方面大開綠燈。騙子比爾膽子越來越大,不僅利用翹班時間到處游玩,還以各種名目騙取單位報銷。最終,比爾的把戲被拆穿,CIA表示從未雇傭過這么一個臥底。
情報活動具有相當的神秘性。騙子們就是利用人們對此行當的敬畏進行詐騙。那么,如何辨別一個人是臥底呢?
最需要鑒別臥底的,當然是被臥底的機構,無論是黑社會還是情報機關,都有一套檢查臥底的方法。在電影《無間道》中,黑幫大佬韓琛就曾多次試探警方的臥底陳永仁。聯邦調查局(FBI)曾經的金牌臥底喬·皮斯頓就對自己的臥底生涯做過總結。他認為,黑社會識別臥底的辦法并沒有什么統(tǒng)一的規(guī)則,主要是通過日常工作的細節(jié)來考察臥底是否真的熱衷于有組織犯罪活動。
盡管有些黑社會成員會要求臥底吸毒來證明自己的“身份”,實際上這并沒有什么效果,因為臥底在必要的情況下是可以吸毒的。在自身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臥底也可以從事一些暴力犯罪,這都屬于臥底相關法律文件中所豁免的情況。
其實,在識別臥底這個問題上,黑社會一直不是很在行。因為有臥底的黑社會,最終結果就是覆滅,而他們不可能把經驗制度化和傳承下來。
情報機構的雙面間諜則更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因此情報機關對臥底的檢查有既定的流程。其中最為有效的辦法,就是定期檢查其財務情況。由于情報機關規(guī)定禁止雇員經商或者從事第二職業(yè),因此其雇員如果收入和消費嚴重不匹配的話,基本可以認定此人是臥底。
大部分臥底都會在被捕后暴露出財務問題。然而,世界上確實有為了興趣或是信仰等因素充當叛徒的人。因此,情報機關往往不定期地進行安全檢查。這種檢查表面上看來是無差別的,是隨機不針對特定人的,以免引起真正忠勇之士的心理逆反,畢竟被檢查并不好受。在大部分情況下這,這種行動僅僅是為了篩查而已。但是,有時候也可能是為了針對特定目標的一種掩護行動,因為每次例行檢查都會讓人非常緊張。通過觀察緊張狀態(tài)的人員情況,有助于挖出可疑對象,一些心理素質不過關的臥底這時往往會露馬腳。
本文開頭提到的所謂臥底,并不是真的臥底,就是一個編故事翹班和騙取報銷費用的騙子。這樣的情況雖然聽起來荒誕,卻時有發(fā)生。
還有不少以軍人或者特工名義行騙的小騙子。他們有些是為了騙財騙色,也有些純屬為了獲得“尊重”。要想識別這些人并不困難,此類騙子編的故事往往不合邏輯,而且在細節(jié)方面漏洞頗多。
他們對部隊或情報機關的了解,僅限于影視作品,所以要想識別他們并不困難。例如,本文開頭提到的“被借調臥底”行動,在任何國家都需要機構之間的正式溝通,由員工自己提出肯定是不靠譜的事情。
實際上,情報機構雖然封閉卻并非不可以查詢,情報機構也不希望有人冒用自己的名義進行詐騙活動。如果真的與情報機關無關,這類機構必然會如實告知,并且協助調查逮捕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