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迎接
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用計算機及音頻軟件來錄音,既節(jié)省了效率又大大提升了作品的音響效果。更多的人開始接觸并學習錄音技術。文中通過對歌唱錄音前的準備、錄音中的錄制、后期混音及縮混輸出的描述與概括,力圖闡明從錄制音頻到后期縮混關鍵的步驟。
關鍵詞:音頻 錄音 后期制作 縮混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蓬勃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對歌曲錄音及處理充滿興趣,并躍躍欲試。下面從歌唱錄音前的準備、錄音、后期混音及縮混輸出等一系列步驟,略述完成一首歌曲錄音的過程。
一、錄音前期的準備
(一)錄音師要具備的基本素質
錄音師必須了解電子設備的技術指標和音響美學,熟悉人耳和聽音特性,才能更好地運用錄音技巧來完成作品。錄音前要注意的是話筒的選擇與擺放、歌手的站位問題。錄音師應當根據(jù)演唱者的身高、音量、演唱特點來調整話筒的高度和傾斜度;并告知歌手帶上耳機調整伴奏音量,防止錄入噪音。為防止錄制過程中出現(xiàn)“噴麥”的情況,在麥克風前放置一個防風罩也是必需的。
(二)錄音的環(huán)境
一個優(yōu)秀的錄音師應當懂得如何布置錄音室的環(huán)境。在封閉的錄音室內,冰冷的設備容易給人造成壓迫感。如果在錄音室內添置幾株小植物,不但可以使里面空氣清新,充滿生機,也可以緩解演唱者的壓力。
二、人聲錄音
使用專業(yè)的錄音軟件,此類軟件很多,下面以Cubase5為例,講述歌曲人聲錄音過程。
首先,打開Cubase5進行參數(shù)設置,創(chuàng)建兩條音頻軌,分別為伴奏軌和人聲軌,在伴奏軌導入歌曲伴奏。正式錄音之前,要讓歌手試錄一遍;便于錄音師調整設備達到本次錄音最好的效果,演唱者也可借此調整好自己的狀態(tài)。試錄完成后把伴奏和人聲一起放給歌手聽,找出人聲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告知歌手需要注意的地方。接下來,開始正式錄音。錄音過程中錄音師如果感覺有不足之處,可以隨時標記,待后再進行穿插錄音。建議出現(xiàn)問題多的歌手多錄幾遍,挑選質量最好的一軌人聲進行處理。在多次錄音后仍達不到預期效果,錄音師可示意歌手先休息一下,舒緩壓力后再進行錄音。將最終獲取的人聲音頻調節(jié)其音量大小,達到與伴奏音量基本平衡之后再進行混音處理。
三、混音
說到混音必然會用到一些音頻效果器。通常是降噪、均衡、混響、壓限等。
(一)降噪
不得不提的是:降噪效果器雖然可以去除不必要的噪音,但是最終會影響聲音的質量,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應盡可能從設備、錄音環(huán)境等方面防止噪音的出現(xiàn),從而避免使用降噪效果器對聲音造成的損害。在此以一款小巧實用的降噪軟件“Z-Noise”為例來說明降噪的技術。
首先打開Z-Noise來做噪音取樣,在人聲音軌上選取一段噪聲波動較為平穩(wěn)的無人聲音段,設置其為循環(huán)播放,獨奏人聲軌道。然后在Z-Noise點擊Learn按鈕,按空格鍵播放。約5秒鐘后再次點擊Learn停止播放;將會看見一條白色的曲線顯示在界面上;這就是噪音的取樣圖。繼續(xù)循環(huán)播放選取的音段,向上拖動Z-Noise左邊的兩個推子,在不損害人聲的前提下,將推子推到降噪的最大的位置。然后點擊Z-Noise左下角的Difference,聽聽去除的噪音里有沒有包涵很多人聲;如果有明顯的人聲被去除,那么推子的值調高了,反復幾次,期間點擊Audio檢驗降噪后的人聲效果;滿意后確認,降噪工作就完成了。
(二)均衡
均衡是用均衡器通過調節(jié)高、中、低頻段來達到補償揚聲器與聲場的缺陷,修飾人聲在演唱音色、音域上出現(xiàn)的不足。均衡在混音中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EQ時,不能讓人聲失真或者改變演唱者原來的音色。完成后,再聽人聲應該會感覺比之的音色前更加飽滿,整體效果也更加的悅耳。均衡器的調節(jié)不能一味的增益,多數(shù)情況下以衰減調節(jié)手段為主,比如:需要中高頻突出點,就可以適當衰減低頻;需要中低頻突出點,就可以適當衰減高頻。
(三)混響
混響調節(jié)是對歌曲錄音的加工與美化中非常重要的一步。調節(jié)混響器可以為歌曲增添空間感、律動感、回聲感以及干濕比例。不同風格的歌曲,對混響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所以混響要根據(jù)不同風格類型歌曲的特點進行適當調節(jié)。
(四)壓限
在錄制歌曲的過程中,常會遇到一個問題;歌手掌握不好歌唱的氣息與力度,導致歌曲中的某部分音量忽高忽低。這時就要用到壓限(Compressor)的效果處理。Ultrafunk fx:Compressor是一款較為實用的壓限效果器。在進行壓限處理前,先需要用聽覺來判斷歌手演唱時是否出現(xiàn)明顯的音量忽大忽小。隨后,按住鼠標左鍵把主界面中的斜線向下拉,根據(jù)人聲與伴奏的音頻波動幅度來拖動界面左邊的推子。音頻波動幅度與推子向下拖動距離成正比。如果中低音頻段音質效果與高頻效果銜接不融洽,則可用右邊推子上下調節(jié)增益數(shù)值,直到獲得均衡的音量為止。
四、縮混輸出
縮混輸出是錄音制作的最后一步,將處理好的人聲與伴奏混合導出才能得到制作成品。不同軟件的縮混方式各有不同,在Cubase5里,第一步,獨奏要導出的人聲與伴奏,選定音軌距離直到包含了所有音軌(拖動位于歌曲上方的刻度記號)。然后點擊位于左上方工具欄中的“文件— 導出— 音頻縮混”。之后彈出導出音頻縮混的窗口;若無特殊需要,使用默認的輸出通道即可。再進行設定文件名、導出路徑和文件格式等操作。最后點擊導出鍵,縮混工作就完成了。
錄音和混音的過程比較復雜,后期的制作技術更是需要長期的實踐與探究。提高錄音技術的最好辦法是要多分析前輩與大師們的作品,吸取他們的技巧變成自己的經驗。
參考文獻:
[1]肖雨.音樂錄音技術分析及處理方法[J].科技資訊,2011,(07).
[2]周小東.錄音工程師手冊[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
[3]王竹便.錄音技術及技巧淺議[J].科技情報開發(fā)與經濟,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