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海洋
摘 要: 新中國成立后的大規(guī)模經濟建設,帶來了大量土地征收、房屋拆遷和人口遷移活動,產生了約7000多萬非自愿移民。由于天然稟賦及不同家庭情況的差異,這些非自愿移民的家庭教育狀況對他們家庭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達到上大學年齡的非自愿移民家庭的孩子上大學情況十分重要。對于他們來說,上不上大學與上什么樣的大學與非自愿移民家庭的未來前景關系重大,一些非自愿移民由于家庭經濟困難設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國家應該為這些非自愿移民家庭的考上大學卻因經濟原因而不能上大學的提供支持措施,從而不讓貧困在這些非自愿移民家庭代際傳遞。而現有的制度設計對于非自愿移民家庭高校貧困生的專項支持措施還很缺乏,因此必須有頂層設計,更要有整個社會的支持。
關鍵詞: 非自愿移民 貧困生 社會支持
新中國成立后的大規(guī)模經濟建設,帶來了大量土地征收、房屋拆遷和人口遷移活動,產生了約7000(不完全統(tǒng)計)多萬非自愿移民。在世界范圍內,每年僅由于工程建設而引發(fā)的非自愿移民大約為1000萬。在我國,三峽工程導致的非自愿移民人數就達113萬,大量研究證明,非自愿移民可能產生貧困。而對于這些非自愿移民家庭中達到接受高等教育年齡,并且考上大學因經濟原因而出現上學困難的家庭,加以支持是關心他們未來的最好途徑。筆者基于此以江蘇省鹽城市三峽工程的非自愿移民安置區(qū)的達到接受高等教育年齡并且考上大學因家庭經濟困難而上不起學的家庭為依據,研究非自愿移民家庭產生的高校貧困生的社會支持。
一、鹽城市三峽移民概況
鹽城是江蘇省沿海城市,是江蘇省面積最大的一個地級市,地大物博,因其緯度和三峽相近,氣溫、氣候條件與三峽差距不大,成為三峽非自愿移民的安置地。
表一:鹽城市三峽工程非自愿移民情況
數據來源:根據當地官網上移民安置部門公布的數據總結。
二、非自愿移民家庭接受高等教育狀況
2013年2月6日,春節(jié)前夕,筆者選擇了鹽城市東臺市作為本次田野調查的地方,源于曾在東臺市當過市長和在鹽城市教育局當過局長的王光文博士的安排,王博士在南京師范大學讀書時是筆者師兄,對當地情況比較熟悉。調查采取的方式主要是訪談方式,一些數據是當地政府部門的統(tǒng)計數據。當然,基于東臺的現狀不能代表所有非自愿移民家庭的情況,而且就鹽城來說即使是全部調查也不能具有完全的代表性,但是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通過對東臺的調查可以反映出非自愿移民家庭接受高等教育的現實情況,為決策部門提供依據。
江蘇省是我國的教育大省,高等教育發(fā)展走在全國前列,高校數目、在校生數、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都非常高,下面以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數據說明非自愿移民家庭接受高等教育的水平。
表二:江蘇省、鹽城市、東臺市非自愿移民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統(tǒng)計
表二以2012年官方公布的數據和東臺調查數據為依據。
江蘇省和鹽城市的數據來自官網公布,東臺市非自愿移民數據來自調查。通過調查發(fā)現,東臺市非自愿移民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遠遠低于江蘇和鹽城的水平。
三、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貧困生社會支持現狀
鹽城市非常關注非自愿移民家庭子女的讀書情況,在義務教育階段全免,但是對于高等教育缺乏專項的社會支持,由于移民安置是根據移民前的家庭狀況進行制度設計,到鹽城的移民都是重慶三峽的山區(qū),在到鹽城之前家庭的經濟狀況如何就是如何,耕地和以前一樣,房子面積和以前一樣,經濟狀況一般,接受高等教育缺乏必要的專項社會支持。對一些考上名牌大學的學生政府會給予特別支持,如有一個學生在東臺中學考上華中科技大學,當地政府提供了專項資助。
表三:非自愿移民二代貧困生社會支持種類
四、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貧困生支持體系的構建
(一)進一步完善對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貧困生的經濟資助——構建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貧困生的支持體系的根本途徑
經濟問題是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貧困生面臨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構建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貧困生的支持體系的第一步,是從經濟上解決好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貧困生的讀書難的問題。
目前,隨著國家社會對高校貧困生的日益重視,高校經過多年實踐,已初步形成包括獎學金、助學貸款、勤工助學、學費減免、特困生補助等多層次并存的獎助體系。據了解,自2004年6月實施國家助學新機制以來,其他各項措施用于資助高校貧困家庭學生的總金額約40億元,共資助約420.3萬人次。其中,用于資助高校貧困家庭學生的各種獎學金發(fā)放金額為17億元,資助學生約149萬人次;校內學生貸款發(fā)放金額為3.7億元,發(fā)放人數約10.7萬人;勤工助學資助金額為8.9億元,資助人數約138.7萬人次;特殊困難補助發(fā)放金額為4.7億元,發(fā)放人數約98.9萬人次;學費減免金額為5.7億元,減免人數約23萬人。盡管我國高校針對貧困生的資助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就目前看,助困經費不足、銀行貸款困難、如何在助困中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自助自立意識等,都是高校資助體系中需要進一步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對于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貧困生的資助缺乏專項的政策支持。
(二)學校團委、學生處、社科部等機構相互配合,共同構建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貧困生的心理支持網絡
“心理貧困”是目前一部分學者在研究貧困生問題時常提到的一個詞匯,對于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貧困生來說,問題可能會更嚴重,它反映了目前貧困生普遍存在的在承受經濟壓力之外又面臨的思想和心理問題,如自卑與自尊并存、奮進心態(tài)和失落心態(tài)同在、浮躁心態(tài)和實用心態(tài)交錯、自信心不足等。這就要求學校除了加強對貧困生的經濟資助之外,更需要學校內部各部門的相互配合,加強對貧困生的心理支持,讓他們和其他學生一樣更好地融入校園生活。
(三)對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貧困生進行學習、就業(yè)等方面的指導,構建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貧困生的學習、就業(yè)支持體系
除了完善經濟資助和心理輔導這些傳統(tǒng)的支持體系外,對高校貧困生的學習、就業(yè)方面的支持常被人們忽視。然而,無論是學習還是就業(yè),正是高校貧困生面臨的迫切需要指導的領域,對于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貧困生來說更迫切。
學習,是每位學生大學生活的主旋律,特別是對于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貧困生而言,由于自身家庭條件的影響,很多時候學習對于他們而言既是壓力又是動力。在筆者所在高校的一項針對貧困生的抽樣調查中,917名被調查對象中,有65%的貧困生認為家庭貧困是促進學習的動力,35%的貧困生則認為家庭貧困是影響學習的阻力。之所以有這樣的結果,原因不難理解:大多數貧困生都把通過努力學習作為改變自己命運的途徑,同時成績的提高也意味著有機會獲得獎助金,從而幫助家庭減輕負擔,這些都是很多貧困生努力學習的動因。然而,恰恰因為家庭的貧困,這些貧困生比其他正常的孩子背負更多經濟和心理的負擔,從而感受到巨大壓力。并且為了應對經濟的困難,他們不得不花更多時間在勤工助學和打工上,這些都對他們的學習成績產生影響。
當就業(yè)難普遍成為大學生面臨的問題時,對于出生寒門的貧困生而言,由于家庭經濟困難、社會關系缺乏等客觀因素及由此而造成部分貧困生表達能力差、人際交往能力弱等原因,他們愈發(fā)成為就業(yè)大軍中的弱勢群體。幫助貧困生就業(yè)不僅是教育公平的一種體現,從社會角度出發(fā),它也是幫助一個經濟困難家庭改善經濟狀況的重要途徑,是實現社會公平公正的重要舉措之一。因此,建立高校貧困生就業(yè)支持體系,也應該成為高校助困工作的重要內容。在這里,高校的招生就業(yè)部門在幫助貧困生就業(yè)方面就顯得尤為重要。
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貧困生的支持體系的建立,是一項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它需要高校各部門的相互支持和配合,更需要來自國家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只有建立高效而完備的非自愿移民二代高校貧困生的支持體系,才能讓那些非自愿移民家庭出身的貧困大學生真正享受到社會發(fā)展帶來的成果,才能真正體現社會的公平公正。他們?yōu)閲业慕ㄔO作出了巨大犧牲,社會理應為他們的孩子提供翱翔的藍天。
參考文獻:
[1]王謙,陳瑞.論高校貧困生支持體系的構建[J].新西部,2008(14):125-126.
[2]嚴峻.影響貧困大學生成才因素分析[J].社會心理科學,2005(3).
[3]張耀燦,陳成文等.成才不是夢——高校貧困生的今天與未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王東華.高校貧困生中的“心理貧困”問題的分析研究[J].社會心理科學,2005(1).
[5]董田春.貧困地區(qū)大學生心態(tài)分析和思想工作對策[J].思想教育研究,1994(2).
[6]許傳新、王平.高校貧困生的社會支持因素分析[J].社會,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