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編往來
總有讀者來信詢問在海上旅游時經(jīng)常能看到的一種鳥類—— 信天翁,為什么在茫茫大海中任意翱翔。在此,小編就對大家最耳熟能詳?shù)倪@種海鳥的飛行能力進行說明。
信天翁“Albatrosss”這個詞從葡萄牙語“Alcatraz”一詞發(fā)展而來,最初用于指任何一種大型的海鳥。信天翁區(qū)別于本目(鹱形目)其他科鳥類的不同之處在于,它的管狀外鼻孔的位置是分別在喙基部的兩側(cè),而非聚合在喙基頂部。
過去,迷信的水手會將信天翁視為是不幸葬身大海的同伴亡靈再現(xiàn),因此深信殺死一只信天翁必會招來橫禍。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的著名詩篇《古代水手的詩韻》正是敘述了在一只信天翁被槍殺后災(zāi)難是如何降臨到一艘船上的。即便如此,許多19世紀的水手仍熱衷于捕食這種鳥類來豐富一下漫漫航途中單調(diào)乏味的飲食,并將它們的腳折入煙袋中,將翅膀的骨頭放進煙管里。
從跟隨船只的習性就不難知道,信天翁是出了名的食腐動物,喜食從船上扔下的廢棄物。它們的飲食范圍很廣,但經(jīng)過對它們胃內(nèi)成分的詳細分析,發(fā)現(xiàn)魚、烏賊、甲殼類構(gòu)成了信天翁最主要的食物來源。它們主要在海面上獵捕這些食物,但偶爾也會像鰹鳥一樣鉆入水中,最深甚至可達12米。
信天翁以毫不費力的飛翔而著稱于世——它們能夠跟隨船只滑翔數(shù)小時而幾乎不拍一下翅膀。電影《環(huán)游地球八十天》描述了一個人在80天內(nèi)環(huán)游了世界,而信天翁只需要46天,它們是世界上最大的飛行鳥類之一,重達11千克,翼展寬達3米。托著這樣巨大的身體離開地面需要消耗很多能量。如果信天翁只是單純依靠扇動翅膀飛翔,它們將在短時間內(nèi)迅速失去相當身體一半質(zhì)量的能量。到底信天翁是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里進行如此長距離的旅行?
德國慕尼黑科技大學的科學家通過將GPS追蹤器依附在20個野外徘徊的信天翁身上,收集它們離開和返回印度洋凱爾蓋朗群島的數(shù)據(jù)后發(fā)現(xiàn),信天翁其實在以一種特殊的飛行模式滑行。這使得它們能夠駕馭風能,飛行在海平面上甚至停留在空中。信天翁巧妙地利用了下降滑翔產(chǎn)生的動量幫助飛行,使它們不需要耗費太多額外的施力。事實上,這種上下起伏的推動力大約是信天翁純粹靠扇動翅膀能夠產(chǎn)生的最大推力的10倍。所以在有風的氣候條件下,信天翁能在空中停留幾小時而無需拍動其極其長而窄的翅膀。它們需要逆風起飛,有時還要助跑或從懸崖邊緣起飛。無風時,多漂浮在水面上。
(責編:沈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