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了,我要做老師?!薄伴L大了,我要當科學家”“ 長大了,我要當警察”……當老師問到梁彬的夢想時,這位患有先天性脊柱裂、腳尖朝后、走路踉踉蹌蹌的學生說:“我能跟你們一起玩、一樣跑就行?!?/p>
這是發(fā)生在18年前吉林省松原市某小學一次班會的情景。梁彬的這句話,讓坐在他后桌的女生王寧“心里很難受”,班會后,她對梁彬說:“長大后掙了錢,我給你看病。”
后來……梁彬的父母相繼下崗,一家人的生活陷入困境。梁彬上完初中后就直接去了電腦學校學習平面設計。畢業(yè)后在尋找工作遭遇多次挫折后, 2011年,梁彬開始了創(chuàng)業(yè)之路,成立了自己的“助殘影視圖文工作室”。
后來……因為沒有電話,王寧和梁彬畢業(yè)后失去了聯(lián)系?!暗袝r會忽然想起小時候的小伙伴們,想知道他們現(xiàn)在什么樣了,真挺想他們的。有時候也想,梁彬的腿現(xiàn)在啥樣了!”
2002年前后,王寧曾經(jīng)尋找過梁彬,找到了梁彬家原來住在城郊的平房,可那個地方已經(jīng)不是梁彬的家了。
2012年,梁彬的小學同學建立了QQ聊天群,梁彬在這里再次遇到了兒時的小伙伴王寧。王寧現(xiàn)在是松原市蘭那釋香美容連鎖機構的總經(jīng)理助理。春天時,王寧來長春看看老同學。當王寧第一眼見到梁彬時,心里還是很難受。2013年8月,王寧再次來長春看梁彬?!霸究梢宰约鹤呗返乃?,不扶著點什么都無法行走了。如果再不手術,可能就會癱瘓了。”盡管這時兩人都已過而立之年,但兒時的約定再一次浮現(xiàn)在她的心頭,“我感覺有責任幫助他”——她發(fā)動親友,她在松原街頭募捐,她所在的公司傾力支持……總共為老同學募集到了14萬余元。
1月22日,梁彬手術順利完成。“32年的夢想終于要實現(xiàn)了,感謝曾經(jīng)幫助我的所有人?!闭劦轿磥碜约旱钠谠S,梁彬說,“其實,我還是有很多理想的,我也想幫助更多像我這樣的殘疾人。”
提起梁彬,王寧說他善良、堅強、有才華,“他自己已經(jīng)很難了,還能幫助另外兩個殘疾人,我相信他以后能越來越好?!蓖鯇幷f。
●媒體評點:一句從一個小學生口中說出來的話,或許沒有多少人會較真兒。是一句善意的“戲言”,還是一個真正的“約定”?王寧用18年的時間給出了答案。
說實話,生活中我們并不稀缺“承諾”,真正稀缺的是對于“承諾”的堅守。新聞中的主人公王寧,不管去不去實現(xiàn)兒時的“約定”,是否履行為梁彬治病的“約定”,都不需要她擔負任何道德上的責任,也是一個與誠信無關的話題。或許對于她來說,幫助自己的小學同學,與其說她是在履行兒時的約定,不如說她在堅守一種純粹的情感。
村上春樹在他最近一部關于成長的新書中說,“并不是一切都消失在了時間的長河里”,那些我們曾經(jīng)堅定相信的某種東西絕不會毫無意義地煙消云散。當一個堅守18年的“兒時約定”在我們的身邊實現(xiàn),至少向我們傳遞了一種日漸稀缺的東西——對于承諾,并不是每個經(jīng)歷了“成長”的人都喪失了相信的能力。(肖金《新文化報》)
◎話題拓展:承諾的重量;純粹的情感;成長的印記;相信真誠;珍惜;堅守;永遠的記憶……
(資料來源:《新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