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開周
從你身邊隨便找一個理科生,一棍把他打暈,然后把他送到一個陌生的地方。當他蘇醒以后,你猜會發(fā)生什么故事?
首先他會確定自己是不是還在地球上。
他會爬起來,深呼吸,活動筋骨,東跑西顛,仰望蒼穹,俯察厚土,感覺到氧氣充足,重力正常,天上有太陽,而且只有一個,地上有走獸,而且沒有異形。于是他果斷地做出判斷:自己并沒有進入外太空。
然后他會確定自己究竟在南半球還是在北半球。
他找到一些水,緩緩灌進一個小孔,觀察水流的旋轉方向——如果旋渦是順時針的,那就證明在南半球;如果旋渦是逆時針的,說明在北半球。
假如周邊沒有小溪、沒有河流、沒有湖泊、沒有海洋,找不到水怎么辦?別急,他會很耐心地憋一大泡尿,然后邊尿邊觀察尿的旋渦。理科生就是這樣有辦法。
確定了自己所在的半球以后,理科生還必須知道所在地點的經緯度,不然他將永遠擺脫不了迷路的恐慌。
他爬到樹上,折下一根樹枝,量過樹枝的長度,垂直固定到地面上。太陽出來了,理科生不眠不動,靜心觀測樹枝的影子。當影子縮到最短,說明已到正午時分,他趕緊記下此時影子的長度。
有了樹枝的長度,也有了影子的長度,理科生會運用勾股定理計算出從樹枝頂端到影子末端的長度,拿這個長度除以樹枝的長度,就能得到太陽高度角的正弦值。然后理科生會用樹枝在地上寫寫畫畫,做一場異常煩瑣卻非常精確的運算,通過正弦值來反推太陽高度角。最后再用90度去減這個太陽高度角,那個得數(shù)就是緯度(雖然這樣計算很不精確)。比方說,太陽高度角是60度,那么緯度就是30度。如果此前他觀測的旋渦是順時針的,那么他就在南緯30度;反之,則是在北緯30度。
僅僅算出了緯度,理科生并不滿意,他還要算出他所在地點的經度。為了簡化計算,他走進最近的鐘表店,買了一塊可以同時顯示格林尼治時間和當?shù)貢r間的鐘表,然后他用當?shù)貢r間減去格林尼治時間,得出時差。理科生知道地球從西向東自轉,每小時經過15度,每分鐘經過0.25度,每秒鐘經過0.004度,所以有了時差就能算出經度。比方說他看到當?shù)貢r間是8點,格林尼治時間是11點,時差為180分鐘,拿180分鐘除以4,就是當?shù)氐慕浂龋簴|經45度。
從經濟成本上講,上述方法并不可取,因為一塊可以精確顯示格林尼治時間的鐘表是很貴的,所以精明的理科生又想到了一個替代方案:他用每小時兩元的價格租了一臺裝有Linux系統(tǒng)的電腦,用相應的時間函數(shù)分別調出格林尼治時間和當?shù)貢r間,一樣算出了經度值。事實上理科生是個編程高手,即使沒有Linux系統(tǒng),他也能用C語言或者別的語言調出格林尼治時間,而且費時很短,才兩分鐘就搞定了。鑒于他租電腦時交了兩塊錢,可用一小時,所以還剩下58分鐘可以用。他不想讓這些時間白白浪費掉,所以又編寫了一個堪稱完美的小程序,該程序的功能就是自動調取時間、自動計算時差,進而自動計算經度值。
在最后一分鐘,理科生把這個小程序用自己的賬戶傳到了網上,試圖讓大家有償下載,這時候他忽然看到了Google Earth,忍不住仰天長嘆:“早知道直接上網查一下就能知道精確方位,我還費什么事?。 ?/p>
其實去查Google Earth也是理科生的思維,如果換成文科生,直接找個人問問路就行啦。
(暖 冰摘自作者的博客,勾 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