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高榮偉
據(jù)報道,國際領域知名刊物《外交政策》雜志評出2013年在政治、經濟等領域做出貢獻的“全球百名思想家”,中國人中包括李克強總理在內有8人上榜,這也是歷年來中國人上榜最多的一次。該媒體對李克強的基本評價是:接受中國國內最大的經濟挑戰(zhàn)。
在2013年因中國而派生出的諸多經濟學新詞中,克強經濟學(Likonom ics)可能是最具熱度的一個?!翱藦娊洕鷮W”是外資機構巴克萊資本公司于公元2013年6月底提出的概念,指稱以李克強為首的新一屆政府為中國制定的經濟增長計劃,其核心內容是不出臺刺激措施、去杠桿化以及推行結構改革,以短痛換取長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概念甫一誕生,便具有屬于自己的旺盛生命力。
新一屆國務院履新以來,面對的是當前中國嚴峻的經濟增長形勢。經歷了21世紀頭10年的高速發(fā)展,中國經濟發(fā)展遇到了一個坎。外界普遍認為,中國經濟正在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而壓力的來源包括投資-出口導向的增長模式不可持續(xù)、勞動力的人口紅利接近枯竭,以及產業(yè)結構長期落后等。改革已進入深水區(qū),要想繼續(xù)發(fā)展,必須實行新的改革措施。
巴克萊稱,中國新一屆政府頂住了各方面要求中國出臺新的經濟刺激措施的一再呼吁。因為如果過多地依靠政府主導和政策推動來刺激增長,不僅難以為繼,甚至還會集聚更深刻的矛盾和風險。“由于政府不再刺激,中國經濟目前正處于下降的通道之中,從趨勢來看,潛在增長率也在探底?!卑涂巳R一份最新研究報告說:“李克強經濟學正是中國所需要的,因為中國經濟急需重回可持續(xù)軌道。 ”
正如上世紀30年代經濟大蕭條后誕生了“凱恩斯主義”,并由此產生了“羅斯福新政”以及70、80年代滯漲后,誕生了以供給學派為基礎的“里根經濟學”和“撒切爾主義”一樣,本輪全球金融危機迫切需要新的經濟學理論、新的經濟信仰與新的政策的出現(xiàn)。將落點放在中國,中國30多年來的經濟發(fā)展失衡也迫切需要新理論的出現(xiàn)。
“克強經濟學”已經成為公眾對于改革的一種期待。這也可以看出,李克強總理已下定決心將中國經濟帶上一條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與此同時,中國決策者開始整頓放貸行為,特別是影子銀行業(yè)務,以防止資產泡沫的出現(xiàn),讓中國經濟走上可持續(xù)之路,即未來10年內保持每年6%~8%左右的經濟增長率。“李克強經濟學”恰是中國所需要的。
2014年,將是實現(xiàn)中國改革藍圖的重要一年,在中國改革的道路上,將面臨長痛不如短痛的抉擇,經濟將實現(xiàn)緩步前進。香港《成報》發(fā)表《李克強的“道”與“術” 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格式分析》一文指出,李克強的經濟施政有12個重要理念,其中有道有術。李克強不下理想化的“猛藥”,不搞“休克療法”。他使用的更多的是“緩釋劑”。改革貴在行動,看準一項,推出一項;干一個,成一個,不間斷地推進?!安慌侣慌抡尽?。2013年中國經濟并未像外界擔心的那樣出現(xiàn)“硬著陸”,貼有“調結構穩(wěn)增長”標簽的“克強經濟學”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李克強經濟學的指導下中國經濟按部就班的穩(wěn)步運行。全球經濟風景,中國獨好。中國經濟穩(wěn)中求進,受到了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和認可。
過去的2013年,中國資本市場經歷了兩次錢荒的重創(chuàng)“洗禮”?!板X荒的本質并不是缺錢,而是信貸資金并未形成合理有效的配置,同時這也凸顯了中國實施金融改革的緊迫性?!庇袑<胰缡钦f。在“克強經濟學”引導下,未來中國經濟增速將會有所回落。英國巴克萊集團首席執(zhí)行官安東尼·詹金斯認為,“中國未來幾年內經濟增速很可能在6%至8%之間,但這一速度對中國來說更加可持續(xù)”。他認為,“克強經濟學”符合全球經濟趨勢。
2014 年2月26日,中國政府網發(fā)布一組名為《圖解2月2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圖片新聞。值得注意的是,這組圖片新聞的開頭是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漫畫。在這幅漫畫中,李克強穿著深藍色西服,搭配著淺藍色的領帶。他戴著眼鏡,嘴角微微上揚。有分析認為,嘴角微微上揚的人性格樂觀,在他們心中,不管遇到多大的事,他們總是會笑著去面對、從容地去處理,他們不把事情的結果想的太壞,總感覺前景很樂觀。有媒體認為,總理漫畫樂觀形象助“克強經濟學”持續(xù)發(fā)展。
最近幾年,《外交政策》越來越關注中國人。據(jù)報道,2012年有6位中國人上榜,2011年有4位中國人上榜?!锻饨徽摺愤@本以美國首都華盛頓為總部的雜志已經成為了一個云集有深度討論的論壇和新主張、新觀念的信息來源。李克強就任總理以來的執(zhí)政理念和風格,中國“放開膀子”搞改革的特殊時代背景、李克強經濟學的強大學術背景,賦予了“克強經濟學”這個詞匯獨特的魅力和想象空間。也贏得了包括《外交政策》在內的國內外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和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