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
我是在30歲那年真正敬佩父親的。我父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但他面對壓力,甚至死亡時的那種“沒心沒肺”,非一般人能做到。
中國曾有過一段動亂的日子,像父親這樣的出身,是朝不保夕的。爺爺被抓了,奶奶到北京避難去了,姑姑流落在城里生死不明……只留下父親和叔叔在農村,流離失所、衣不蔽體,死離他們很近,可能餓死、凍死、病死或者被人打死。
但父親竟然活下來了。過了60歲后,他經?;貞浲?,說起那時的許多趣事,竟然無一有苦。即使因為饑餓難耐,偷吃了人家地里的紅薯被人暴打,他仍認為那人下手不夠重,才得以僥幸活下來。
父親心里不裝東西,不記仇,他的心很輕,甚至是那種“沒心沒肺”的人。我30歲之前有些看不起父親,覺得父親這樣做人真沒血性。但母親告訴我,要是你父親心里全部將這些東西裝下,他承受得起嗎?
現(xiàn)在來想母親的話,深覺有理。那時的苦難,哪里是父親兜得住的?他能活下來,盼到改革開放,盼到摘掉“帽子”,已經是一個奇跡了。一個心里全部裝下事的人,是盼不到這一天的,唯有性格豁達,凡事想得開的人才能做到。
古埃及有個傳說,人死后要看人心,如果生前是和善快樂的,他的心就是輕的,可以上天堂。如果生前沉積了許多仇恨、煩惱,那么他的心就是重的,就無法上天堂了,只能下地獄。
著名的美術家韓美林曾因莫須有的罪名,被迫害入獄長達四年零七個月,妻離子散,他被打斷了腿,被勒斷了筋,還丟了三根指頭。出獄后,得不到平反,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但韓美林仍然樂觀堅強地生活著。他曾說,生活中有一些人想用苦難毀掉你,但艱難的人生不等于悲慘的一生,更不等于黯淡的一生。生活中有喜、怒、哀、樂,那就選一個“樂”。心態(tài)好才是真的好,心輕方能看破當下,看透人生,否極泰來。
有一年初秋,我造訪杭州虎跑,覓得弘一大師李叔同的一些遺跡和掌故,甚為感慨。弘一大師之所以皈依佛門,虎跑是一個重要節(jié)點。1916年,李叔同還在浙江師范教書,前途一片光明。但其受喪母以及人生苦痛,已覺心累。就在那年,他利用寒假到虎跑寺試驗斷食,總共進行了三周,第一周減食,第二周只飲水,第三周慢慢恢復食量。斷食期間,李叔同感受到自己沒有了人生痛苦,身心輕快,并且有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自我感覺脫胎換骨了。
也許就是從這次斷食,讓他品嘗到了“心輕”的美妙感受,讓他放下身邊的俗世,去追隨那種“心輕”的世界了。
我等俗世之人,也許學不來大師的“行”,但可以學大師的“心”。只有修煉自己的心靈,放下俗世中的重量,心才可以輕下來。
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有一養(yǎng)生之道,一遇到壓力和痛苦的時候,他的辦法就是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強迫自己躺下來,閉上雙眼,讓床承受自己的身體,消除所有的思想,只想一個“一”字,讓自己的心進入無我無人的狀態(tài),慢慢地,身上的壓力就會減輕,整個身心就會輕松起來。
現(xiàn)在沒有哪個人說自己身上沒有壓力,但面對壓力總是束手無策,事實上,你要記住一句話,“放下即得解脫”,這是一句人生至理。
(插圖:鐘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