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錫榮
魯迅精神的倡廉內(nèi)涵
文/王錫榮
魯迅過時了嗎?當然沒有?!度嗣袢請蟆吩谌ツ?0月刊文說:“從民族文化的現(xiàn)代化進程看,魯迅顯然是一個繞不開的存在,魯迅的文化追求及其文化實踐能夠為當下的文化建設提供難以替代的精神資源?!蓖瑯?,在廉政文化建設上,魯迅的思想、精神和實踐,依然能為我們提供借鑒。今年,《正刊》攜手上海魯迅紀念館,與你一起重溫經(jīng)典,再讀魯迅。
魯迅的精神文化遺產(chǎn)是十分豐富的。僅就反腐倡廉的主題而言,就有脊梁精神、奉獻精神、自律精神、操守精神、韌性精神等方面,足以供我們從中汲取精神養(yǎng)料。
魯迅說,中華民族“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脊梁代表中堅,脊梁精神代表正氣。脊梁精神有三層含義:
擔當精神。魯迅一生,始終在社會變動的大潮中立在潮頭,而且總是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他說過,“中國總得有人出來說話?!边@就是為民請命,為大眾說話。他早年在日本留學,就發(fā)表了一系列對于中華民族自強自立的真知灼見,實際上提出了很多現(xiàn)在看來是具有極其遠大眼光的經(jīng)國方略。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的思想之深刻越來越被歷史所證明?;貒院?,他參與制定了一系列新國家建設的重要舉措。大革命失敗后,在中國革命最困難的時候,又是魯迅,在上海相繼參加了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等組織的發(fā)起和領導,引領了中國文化新軍的左翼文學運動大潮,使中國革命在軍事上損失了98%力量的危急關頭而在文化上卻獲得了全面勝利,有力地幫助了中國革命渡過難關。毛澤東同志說,魯迅在反文化圍剿中成為中國文化革命的偉人,并不是虛偽的恭維,而是對魯迅的脊梁精神、擔當精神的充分肯定。
正義感。誰都知道魯迅疾惡如仇、是非分明。在這方面最典型的就是魯迅的名言:“橫眉冷對千夫指?!边@就是疾惡如仇。魯迅主張的脊梁精神就是要成為“對于前驅者的愛的大纛,也是對于摧殘者的憎的豐碑”。對丑惡的事物,魯迅說:“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倍腋矣谥泵娆F(xiàn)實,面對各種威脅利誘、歪門邪道,面不改色,表示出最大的輕蔑。實際上,其中最核心的、支撐魯迅精神世界的是正義感。因為深信自己的觀念代表著正義,知道自己的前面是光明,所以堅定不移,所以氣定神閑。因為看透了一切泛起的沉渣都必然會重新沉到水底,所以輕蔑。
實干精神。魯迅說“將足踏在地上,為著現(xiàn)在中國人的生存而流血奮斗者引為同志,是自以為光榮的”。這種人就是中國的脊梁。
“要論中國人,必須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誆騙,卻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p>
在他看來,在當時中國,搬動一張椅子幾乎也要流血。因此,實干精神特別重要。甚至主張寧愿要傻子而不要聰明人。因為世界正是由埋頭苦干、不問收獲的傻子們所造成,這也就是中國的脊梁。
如果人人都能樹立脊梁精神,中國就將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如果干部都能樹立脊梁精神,就會以國家社會責任為重,就會遠離腐敗。
魯迅的“俯首甘為孺子?!本瘢欠瞰I精神的標桿。這里有兩層含義:
犧牲精神。心甘情愿地當人民大眾的牛,吃的是草,擠出的是奶和血。其根源在于對這個民族和國家和人民的熱愛。由于愛到深處,所以滿腔熱情對待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魯迅曾經(jīng)自我表白說:
“在生活的路上,將血一滴一滴灑過去,以飼別人,雖自覺漸漸瘦弱,也以為快活?!?/p>
這是何等崇高的情操和境界!這種奉獻,是毫無條件、毫無保留,埋頭苦干、不求回報的。
梯子精神。魯迅夫人許廣平曾回憶說:魯迅幫助青年寫作,“逐字逐頁的批改文稿,逐字逐句的校勘譯稿,幾乎費去先生半生功夫?!濒斞刚f,自己經(jīng)常為青年做各種雜事,他把這稱為“打雜”。1934年,青年作家徐懋庸寫了一本雜文集,魯迅給他寫了序,稱為《打雜集》。魯迅自己說:我之所以常常做些打雜的事,就是為了讓青年更快成長。
在他去世后,留給兒子的,只有很少一點。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魯迅一生捐款大約有一萬大洋。魯迅說:“所以覺醒的人……用無我的愛,自己犧牲于后起新人?!庇袀€弟子來信說,有人把你當成了梯子。魯迅說:“倘使后起諸公,真能由此爬得較高,則我之被踏,又何足惜……但愿有英俊出于中國……”很多青年都記載過魯迅對他們的無私幫助。魯迅常常是為青年提出命題,指導他們寫作,然后為他們修改文稿,為他們編輯成書(或者找報刊發(fā)表),為他們作序,自己親自跑印刷廠,親自校對,然后還親自搞推廣,甚至寫廣告語。青年作家一經(jīng)魯迅推介,往往迅速出名。魯迅所做的一切,全部都是義務的,免費的!甚至還自己倒貼錢。他的目的,就是讓青年盡快成長。
甘為梯子,為社會服務、為青年服務,這就是魯迅無私奉獻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這不是傳說,而是一個文壇巨匠的真實生活。
魯迅一生,始終對自己要求極為嚴格。在南京讀書時,因為經(jīng)濟困難,他晚上要熬夜,就吃辣椒來御寒。在日本留學的時候,很多青年耽于游樂,留學變成了游學。魯迅非常看不慣,他一方面刻苦學習,一方面刻苦翻譯。結業(yè)后獨自一人離開繁華的東京,去偏遠的仙臺繼續(xù)學習,他比日本學生還刻苦。盡管留學非常艱苦,但是他始終嚴格自律,課余堅持學習新知識,并從事翻譯?;貒?,長期單身生活,卻從來不涉足娛樂場所。為了控制生理需求,他甚至刻意穿薄棉褲。當袁世凱竊取國家權力后,面對國事日衰的形勢,魯迅雖然非??鄲?,但是他始終堅守自己的底線,把目光轉向了歷史研究,近十年中抄錄了大量古代歷史文獻,為后來發(fā)現(xiàn)“吃人”歷史打下了史料基礎。
魯迅自律精神的另一個表現(xiàn),是甘于清貧。魯迅雖然從進入教育部工作以后,收入并不低。最高每月達到330元。后來有了稿費和版稅,收入更多,到1930年前后達到平均每月六七百元。但是,魯迅的生活從不奢侈。他的衣著十分儉樸,最經(jīng)常穿的鞋是最便宜的“陳嘉庚鞋”,他戴的帽子是邊沿破損的。穿的褲子是打了補丁的。他不是經(jīng)濟困難到如此地步,也不是不修邊幅,更不是作秀,而是自律。魯迅曾說:
可以說,他是為了防止自己玩物喪志而刻意自律。
魯迅的業(yè)余愛好,除了買書,唯一的娛樂就是看電影。而看一場電影,在當時也只是大眾消費的一種,一張票只有幾毛錢,并不昂貴。此外,在生活上的嗜好,就只有煙和茶。都是由于熬夜而養(yǎng)成,實際上是在夜深人困馬乏的時候,為了工作抵御瞌睡而付出的代價。后來有了愛人,魯迅的煙癮雖然嚴重,為了照顧家人,卻也盡量加以克制,減少了抽煙量,為了不增加家里的經(jīng)濟壓力,他抽的都是劣質(zhì)煙。而茶則是在無煙時的替代品。在種種的消費方式中,他的取向,都是圍繞著工作和家人和經(jīng)濟的考量,處處體現(xiàn)出他的自律精神。
如果每個黨員干部都能堅持自律,就不會腐敗,就會風清氣正。
魯迅的終生摯友許壽裳曾經(jīng)說:無論就新道德還是舊道德論,魯迅都是楷模。并說,魯迅的思想是“跟著時代的遷移,大有進展”。作為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代表,魯迅具有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浸染的高尚品質(zhì),但同時,魯迅也是接受了西方新文化,也是中國新時代新文化的代表人之一。按傳統(tǒng)道德觀念,講究德行、操守、氣節(jié),包括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情懷,厚德載物、自強不息、見賢思齊、誠實守信、勤勞儉樸等,按照新道德,則講求情懷、信念、責任、原則。
就說魯迅對家庭的責任心。元配朱安是母親包辦給他的妻子。對這件包辦婚姻,魯迅是萬分不情愿的。當他接到故鄉(xiāng)來信說母親病危,就萬里迢迢從日本趕回來探望,卻發(fā)現(xiàn)是一場騙局,母親真正的目的是讓他與不識字的小腳姑娘成婚的時候,魯迅的心都涼了。但是,已經(jīng)接受了新思想的魯迅,卻沒有當場拒絕這門婚事。因為,他想到的是母親早年喪夫,家中需要有人陪伴。從傳統(tǒng)的孝悌心出發(fā),他沒有作絲毫的反抗。他后來說,這是母親娶兒媳婦,不是我娶妻子。他覺得這種封建婚姻就像把一對牲口牽到一起:唗!你們在一起吧!朱安是母親給他的一件禮物,他為了報答養(yǎng)育之恩,不得不接受。如果把朱安退婚,朱安的下半輩子將生活無靠。考慮了所有人的感受和利益,唯獨沒有考慮自己。他決定接受這件禮物,了結了四千年的舊賬。他說,愛情是他所不知道的。盡管這樣,除了沒有夫妻關系,他還是一直善待朱安。魯迅逝世后,許廣平還遵照魯迅的意思,繼續(xù)事奉朱安,直到朱安去世。這在當時,在舊道德的范疇里,已經(jīng)做到了極限。
魯迅這樣的做法,在五四時期,無論從新道德還是舊道德,都是完全被允許的。所以,許壽裳說魯迅無論在新道德還是舊道德,都是楷模。
再說對朋友。魯迅與許壽裳,可稱刎頸之交。許壽裳是魯迅人生道路上的福音。沒有許壽裳,魯迅不可能在日本發(fā)表那些重要的文章,不可能進入教育部,不可能成為后來的魯迅。魯迅被教育部開除,許壽裳跟著辭職,1927年魯迅離開廣州中山大學,許壽裳也跟著辭職。反過來,沒有魯迅,許壽裳可能永遠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人,不可能被大家所知曉。兩人肝膽相照,同進共退。
對把自己引進教育部,聘進北京大學,特聘為大學院特約撰述員的蔡元培,魯迅十分敬重。但是,當蔡元培積極進言“分共”“清黨”的時候,魯迅卻對他表示了不滿,體現(xiàn)了“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的節(jié)操。
對比他年輕18歲的瞿秋白,魯迅毫不介懷對方的年輕,而是看到他的才氣橫溢與深湛學識,因而引為知己。還給他寫了一副對聯(lián),這就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但是兩人遇有意見相左的時候,還是可以坦然交換意見,甚至展開切磋,求同存異。
對日本朋友內(nèi)山完造,魯迅也是以道義待之。魯迅從內(nèi)山的書店購買書刊,托代售書,會友轉信,獲取消息,避難接頭。當時有人暗示說內(nèi)山是日本間諜,魯迅就公開聲明:內(nèi)山是商人,他做生意,是要賺錢的,但是他不賣朋友,不賣血,是值得信賴的人,倒是那些用鼻子的叭兒狗要竭力學學的。
但是,在另一種情況下,魯迅卻也毫不客氣。有一個日本學者,研究藝術與文化,魯迅對他很是贊賞,還購買了他的書,翻譯過他的文章。有一次,這個日本人來到上海,通過內(nèi)山完造與魯迅相識。在交談中,這個學者半開玩笑地說:你們中國的政府現(xiàn)在管理得很糟糕,不如像印度由英國托管那樣,交給日本來托管算了。魯迅一聽,立刻猛地站起身,拉下臉來說:你知道中國有句話嗎?家財寧愿讓子孫敗掉也不給強盜!說完拂袖而去。魯迅雖然很贊賞這個學者,但是碰到大是大非問題,魯迅是毫不含糊的。這就是魯迅的氣節(jié)。
交友,傳統(tǒng)文化有交友之道。但是要有底線,一碰底線,即毫不含糊。如果不能有此意識,就會失去操守。
魯迅曾經(jīng)對左翼作家聯(lián)盟說:“但要在文化上有成績,則非韌不可?!庇捎谖覀兯鎸Φ臅r代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我們所處的環(huán)境非常復雜,面臨的誘惑也特別多。因此,需要更加堅韌的心臟。魯迅早就告誡人們:“正無需乎震駭一時的犧牲,不如深沉的韌性的戰(zhàn)斗。”魯迅的生活經(jīng)驗告訴他,面對社會五光十色、種種挑戰(zhàn)和考驗,缺乏韌性精神,是很難有所作為的。相反,很多情況下可能半途而廢,前功盡棄。魯迅曾經(jīng)批評中國過去“少有韌性的反抗”。呼喚“多有‘不恥最后’的人”。他說:“我每看運動會時,常常這樣想:優(yōu)勝者固然可敬,但那雖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終點不止的競技者,和見了這樣競技者而肅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國將來的脊梁。”
魯迅還對青年們說,做學問,要看準目標,用功十年,必有成果。這也是魯迅自己的人生經(jīng)驗。就是說,成功在于堅守。魯迅自己研究中國小說史,研究中國文學史,研究古代碑帖石刻,都歷經(jīng)十余年的苦讀精研,才成為卓然大家。而當他卜居一隅,青燈黃卷,苦苦研讀時,那是需要絕對有定力,絕對不受外來的干擾和誘惑,才能有所成就。這也正是韌性的精神。
當遇到困難和挫折,看不到前進方向的時候,怎樣才能保持堅忍不拔、一往無前的心態(tài)?只有以人生大業(yè)為重,堅信前途光明。
1929年,青年作家柔石因為革命受挫,生活無定,心情苦悶。魯迅對他說:
“人應該學一只大象。第一,皮要厚,流點血,刺激一下了,也不要緊。第二,我們強韌地慢慢地走去?!?/p>
魯迅的話給了這個多愁善感的青年作家以巨大的精神力量,使他從此振作起來,改變了人生態(tài)度,積極投身社會革命,后來成為左聯(lián)執(zhí)行委員,1931年被捕,在監(jiān)獄里,臨死前還堅持學外語!
1936年,青年藝術家曹白因為參加革命活動而被捕,出獄后感到苦悶彷徨。魯迅寫信勸慰、鼓勵他:“人生現(xiàn)在實在苦痛,但我們總要戰(zhàn)取光明,即使自己遇不到,也可以留給后來的?!濒斞高€告訴他:“這也是生活!”這里包含著人生的大哲理。歸根結底,懷有對人類進步、真理必勝的信念,就能夠戰(zhàn)勝苦悶和彷徨。只有堅守信念、堅忍不拔的人,才有希望笑到最后。
魯迅的韌性精神,也是我們今天反腐倡廉的極好教材。很多曾經(jīng)輝煌的人們,有人因為不能堅守底線而沉淪,有人因為不甘寂寞而走向深淵,有人因為陷入無物之陣歸而毀滅,有人因為不能抵抗誘惑而墮落。歸根結底,都是源于缺乏韌性堅守精神。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果他們早些學學魯迅精神,何至于自毀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