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超
摘 要:目前,我國情緒型犯罪現(xiàn)象異常突出,各種因情緒、情感引發(fā)的犯罪越來越多。由于情緒型犯罪不同于其他蓄謀已久的犯罪,具有突發(fā)性,同時犯罪后果難以控制,因此需要積極進行干預,實現(xiàn)對情緒型犯罪的有效防控。
關鍵詞:情緒型犯罪;激情犯罪;應激性犯罪;消極心境犯罪;犯罪預防
情緒型犯罪,又稱情感型犯罪,是一種帶有感情色彩,呈現(xiàn)出強烈的情緒性因素,由不良的情緒型動機引起的犯罪行為。羅大華教授在其所著《犯罪心理學》一書中,從犯罪心理學的角度為情緒型犯罪下定義:是一種帶有感情色彩的犯罪殺人,即行為人帶有一定情緒和感情色彩,在受到情緒,不良情感的直接作用下實施某種犯罪行為[1]。由此可見,關于何為情緒型犯罪已經(jīng)達成了基本共識。除此之外,情緒型犯罪的最突出特點是具有突發(fā)性,同時具有偏激的認知特點、消極的情緒情感品質、異常的自尊心理水平、較低的挫折承受力等心理特點,以及其行為具有盲目性、沖動性、戲謔性、隱蔽性、情緒性、殘暴性[2]。
而且當犯罪人被刺激到興奮點時,便會變得難以控制,因而釀成嚴重后果。本文將結合夏俊峰案著重分析激情犯罪,淺談筆者對情緒型犯罪的見解和預防對策。
一、激情犯罪
俗話說:“沖動是魔鬼”,近年來,情緒型犯罪已占到傷害和殺人案件總數(shù)的70%——80%,而激情犯罪是最常見、發(fā)案率最高的一種情緒型犯罪[3]。本文將結合夏俊峰案淺談激情犯罪。
1.案件簡介
2009年5月16日,對于夏俊峰等三家人來說,是不尋常的一天。這天,夏俊峰和妻子照常在馬路上擺攤,但是被沈陽市城管執(zhí)法人員查處。在勤務室接受處罰時,夏俊峰與執(zhí)法人員發(fā)生爭執(zhí),用隨身攜帶的切腸刀刺死城管隊員兩名,重傷一人,驚慌失措的夏俊峰逃跑不遠后便被抓獲。
2009年12月,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認定夏俊峰的行為構成故意殺人罪,判處其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2010年6月29日,此案二審在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開庭。2011年5月9日上午,夏俊峰刺死城管案終審宣判,遼寧省高級法院作出刑事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夏俊峰因嫌故意殺人罪被起訴,判處死刑。2013年9月25日被執(zhí)行死刑。
2.案件分析
分析夏俊峰的心理,筆者認為,夏俊峰和馬加爵一樣,系激情犯罪。著名專家李玫瑾教授在鳳凰衛(wèi)視的《鏗鏘三人行》節(jié)目中從夏俊峰的犯罪動機和他在殺人之前的行為進行分析,也認為夏俊峰殺人是典型的情緒型殺人。
所謂激情犯罪,不是我國刑法上所規(guī)定的罪名,也不是刑法學分類范疇上的一類犯罪,而是犯罪心理學基于心理動因來界定的一種犯罪。激情犯罪,是指個體因受到強烈刺激導致情緒暴發(fā)而引發(fā)的犯罪行為,即個體受激情支配所實施的犯罪行為[4]。
從夏俊峰案來看,這并不是蓄謀已久的殺人案,夏俊峰本人和城管的沖突和恩怨由來已久,此次沖突可能因為一句話、一個行為、一個眼神,敏感的神經(jīng)遭到刺激,感情一時沖動,頓生動機,頓生殺意。但事實,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必不可少,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清楚地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底線,無論多么生氣,多么怨恨,但是有些行為絕對不能為,違法法律終究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應激性犯罪和消極心境犯罪
結合許章潤主編的《犯罪學》和孟昭蘭主編的《情緒心理學》,筆者認為情緒型犯罪大致包括三類:激情犯罪、應激性犯罪和消極心境犯罪[2][5]。
1.應激性犯罪
心理學研究證明,人處于激情狀態(tài)時認識范圍狹窄,理智分析能力受限,控制能力驟減,無法正確評價自己行動的意義和后果,因而往往出現(xiàn)不顧一切、孤注一擲的行為,嚴重者甚至出現(xiàn)應激性心理變態(tài)。
所謂應激性心理變態(tài)是指反應性精神障礙,它是由于個體面對突如其來的惡劣或者緊張環(huán)境,如災難、噩耗、打擊或者變故,無法調解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而引發(fā)的非常態(tài)反應。這種反應可能是該個體基本人格的夸大,也可能是額外地附加在其基本人格上的一些精神癥狀,主要包括三類:創(chuàng)傷后應激障礙、對環(huán)境應激反應的調節(jié)障礙、短暫的反應性精神病[5]。
2.消極心境犯罪
消極心境犯罪具有以下特征:發(fā)生的誘因可能是某一個突發(fā)性事件,但其往往只是導火線,背后一定有一個不良情緒積累的過程,而且這樣一類犯罪多有一個預謀階段;消極心境犯罪的被害指向非常明確,不會殺錯,也不會“濫殺無辜”;消極心境犯罪預謀時間長,犯罪意志決絕,行為一旦著手便不會輕易放棄或自動停止。
在司法實踐中,對于持續(xù)、消極心境下誘發(fā)的犯罪行為是否歸入激情犯罪常常引起一定的爭議,激情犯罪與消極心境犯罪雖然都帶有一定的情緒情感色彩,但與消極心境犯罪不同,激情犯罪的激情狀態(tài)是瞬間爆發(fā)的,激情犯罪行為從發(fā)動到實施持續(xù)時間短、缺乏預謀的過程,被害人往往具有不確定性[5]。
三、情緒型犯罪預防
情緒與犯罪在社會生活中的運用,最重要的一點是利用相關知識對情緒型犯罪進行預防。如何預防、控制情緒型犯罪是當前社會亟待解決的問題,也是犯罪心理學的研究目的所在。筆者認為,減少和預防情緒型犯罪,關鍵在于及時發(fā)現(xiàn)、疏導不良情緒,避免產(chǎn)生導致形成情緒型犯罪的心理因素即用暴力解決矛盾的錯誤認識[6]。其次強化家庭積極功能,培養(yǎng)成員良好性格[7]。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父母對孩子的成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有個和諧美滿的家庭,無論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還是自身的健康發(fā)展都極為重要。法律上,完善法律制度,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公安、司法部門要加強群防群治的防治工作。其他方面,從個人來講,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培養(yǎng)積極的自我體驗和增強自我控制能力等[8]。
四、結論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緒,當負面情緒來襲,切莫激動煩躁。別讓情緒左右了你,爭做情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羅大華.犯罪心理學[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2]孟昭蘭.情緒心理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
[3]郭子賢.激情犯罪探析[J].湖湘論壇,2005
[4]王亞妮,周麗.情緒型犯罪的分析與思考[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
[5]許章潤.犯罪學[M].法律出版社(第三版).
[6]何貴初.論激情犯罪心理[J].四川警官高等??茖W校學報,2000.
[7]武雁萍.試論激情犯罪[J].法庭科學,2007.
[8]羅婉瑩.論情緒型犯罪及其防范對策[J].法制與經(jīng)濟,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