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瓊
開展語文課外閱讀,鞏固學生課內閱讀的成果,擴大閱讀領域,提高閱讀能力,鍛煉學生思維,陶冶學生品德,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語文課程標準》中對7—9年級學生做出這樣的規(guī)定: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
因此,要想完成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課外閱讀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養(yǎng)成“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的閱讀習慣,首先必須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芭d趣是一切有成就的人成才的起點”。有興趣就有樂趣,有樂趣就能激發(fā)出更大的興趣。那么,我們如何做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呢?
一、以身示范,與生同讀,誘發(fā)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yǎng)起對書的酷愛,使書籍成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燈——這些都取決于教師,取決于書籍在教師本人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種地位”。為撐起時代賦予的責任,我既重教書,又重讀書。與書為友,博覽群書,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和文學修養(yǎng),以身示范。所以,我不僅讀經(jīng)典作品,還接觸不少適合青少年的報刊、讀物,根據(jù)學生的胃口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報刊雜志,把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帶進教室供學生傳閱,在要求學生讀指定書目時,我也利用空余時間與生同讀。在班級組織的“讀書交流會”上,與同學們一起暢談書中的離奇情節(jié)、經(jīng)典片段、心得體會,學生們興致非常高,興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在閱讀過程中,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外顯,得到老師、家長和同學的認同。要使閱讀能長期堅持,就要關注學生閱讀成就感的生成。
針對學生的身心特點,圍繞閱讀我開展了一系列學生喜愛的活動:如組織“好書推薦會”,要求學生說清楚書名、作者、主要內容、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在班級墻報和黑板報中選登學生的優(yōu)秀讀后感作品,并幫助他們向報刊投稿;看完《安徒生童話選》后,開展了講故事比賽,演童話劇;看完《成語故事》后,開展了“成語探究”活動……
活動的開展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檢查了閱讀情況、鞏固了閱讀成果,學生從中享受到了閱讀的樂趣,也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熱情,調動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三、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興趣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時會因為方法不當導致閱讀質量不高,久而久之,對閱讀也就索然無味了,這就需要教師給學生以閱讀方法的指導。
通過對幾個學生的跟蹤調查發(fā)現(xiàn),他們有時花了大量的時間,卻弄不清書中講的是什么;有時看書是囫圇吞棗,不能內化、吸收,我就指導學生在讀中批注,讀中查閱工具書,要邊讀邊想。對重點精美的語段要邊讀邊背,注意段落之間的聯(lián)系,同時組織學生動筆摘錄、賞析、寫感受。
閱讀的方法不外乎三種——精讀、略讀、瀏覽。字斟句酌,反復體味,謂之精讀;簡單粗略,知其大概,謂之略讀;一目十行,旨在意會,謂之瀏覽。這三種方法各有用途,應有機結合,巧妙使用。通讀時應以略讀為主,知其大意;遇到枝葉性的章節(jié),應以瀏覽為宜,稍加意會即可;遇到精彩片段,應加以精讀,反復吟詠、玩味,并圈點、記錄。這樣,才能既有速度,又有收獲。
學生掌握到了好的閱讀方法,目標明確了,閱讀效率提高了,興趣也會逐漸濃厚起來。
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只是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第一步,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還需做大量的工作。為了讓我們的學生在書的海洋中遨游,在知識的滋潤下成長,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課外閱讀的地位和作用,高度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