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
教學方法是教師指導學生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的,在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辦法和措施。它是教師傳授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開發(fā)學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是整個教學過程中事關成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恰當?shù)亟柚@種手段,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感知知識,掌握知識,發(fā)展思維,開發(fā)智力,進而形成技能、技巧,并能使學生在道德、情操、審美意識等方面得到發(fā)展。
初中語文教學方法種類繁多,如果將它看作是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我們可以將眾多的教學方法從三個方面加以歸納:以教為主的方法系統(tǒng);以學為主的方法系統(tǒng);教、學兼重的方法系統(tǒng)。這三個分系統(tǒng)體現(xiàn)著各自的特點,發(fā)揮各自不同的作用。
第一,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系統(tǒng)。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以語言為媒體,傳遞知識信息,靠教師的講述和講解,使學生掌握語文知識。
1、講授法。它主要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系統(tǒng)地傳授語文知識的一種基本教法。主要用于導語、指示語、結束語、介紹作家作品和時代背景,敘述教材基本事實,分析課文,提示重點,闡明事物和事理,評述寫作范文和習作例文等。
講授法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也是目前學校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運用講授法能使知識系統(tǒng)化,在較短的時間內交給學生以全面而準確的知識。在具體教學中,我們鼓勵教師根據教學實際,該講則講,而且要講到位。教師的講解和示范目的是為了傳授知識,并讓學生了解方法,不要因為擔心背上“滿堂灌”的嫌疑而忽視對知識的系統(tǒng)傳授。
2、串講法。它是文言文教學中有“講”有“串”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爸v”即講解,“串”即串連,就是把上下文串通起來,實質是“講”,講的特征是“串”,即把詞、句、語段、段落、全篇連貫起來的系統(tǒng)講解。串講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翻譯式串講,一種是概括式串講。翻譯式串講,就是以今語釋古語,從現(xiàn)在注釋的角度說,就是把古文譯成白話。
串講法的應用有利于發(fā)揮教師“講”的主導作用,保持講的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變單方面的教師講為師生雙邊活動,避免繁鎖,興之所至,信口開河,而有利于提高講的藝術性,抓住重點,以保持學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要防止教師唱獨角戲,主觀注入,平鋪直敘。
第二,以學為主的教學方法系統(tǒng)。以學為主的教學方法就是教師努力培養(yǎng)學生樂于學習,學會學習的方法。
1、討論法。它是在教師指導下,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集體對話和互學形式,進行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多向信息交流,借以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的的一種常用教法。它從根本上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xiàn)了民主教學思想。
2、研究法。它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自學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語文知識,培養(yǎng)語文能力的一種有效教法。它突破了傳統(tǒng)教法重教輕學的局限,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學思想的轉變。
第三,教、學兼重的教學方法系統(tǒng)。
1、問答法。這是在語文教學中,以問題為中心組織課堂教學的一種常用教法。主要通過教師提問,學生答問,或學生質疑問難,教師引導學生解疑辯難的對話形式,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是在現(xiàn)代教育培養(yǎng)全面型人才理論指導下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強調要進行情感教育,以情動人,以美感人;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能力,充分發(fā)掘語文課的教育功能。教師和學生的思想感情,交融互滲于作品所描繪的客觀景物之中,形成主觀情思和客觀景物相統(tǒng)一的審美境界,使學生獲得美的感受,培養(yǎng)其高尚的審美情操,進而使學生思維水平不斷提高。
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在教學中大體經過三個過程:首先,導其入境,就是引導學生進入文學作品中所描繪的氣象萬千的境界,感知作家所描繪的畫面、人物、情調或氣氛與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的融合,這里無論是自然美還是社會美,不入其境就不可能有對美的強烈感受和盡情想象,不能領略作者:“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钡那閼选=處熆梢越柚娀O備,提供與課文有關的視聽形象導其入境,也可以借助詩意或是描摹的語言,將學生帶入意境之中,去感知美,發(fā)現(xiàn)美。其次,激其情感。文學作品是藝術家審美意識的集中體現(xiàn),多以情感人,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美的內容,無論是優(yōu)美還是壯美,必將激起讀者的情感共鳴,作家在寫作時灌注了濃烈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要飽含深情,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與課文中的情感交流,產生共鳴。教師也只有充分挖掘課文語言和內容方面的情感因素,潛心體味,并用精心錘煉的優(yōu)美語言表達出來,才能喚起學生的共鳴。最后,領其評價。教師在引導學生感知、理解的基礎上,還要引導學生作出正確的審美判斷,識別真善美和假惡丑,提高審美鑒賞力,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的認識。
情境教學法突出了語文教學的審美特性,強調了教學中要以美去激發(fā)愛,以美感染人,從而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促進學生主動和諧、生動活潑地全面發(fā)展,優(yōu)化了語文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不管哪一位語文教師,對教學法的選擇,既不能一哄而起的刻意模仿、生搬硬套,又不能墨守陳規(guī),不敢越雷池一步,更不能僅憑一時的熱情沖動,而應該經深思熟慮、反復摸索之后,慎重選擇出既符合學生實際,又體現(xiàn)自己教學個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但不管怎樣,教學效果,是任何教學方法所永遠孜孜以求的永恒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