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 蔣永芳
摘 要:當今時代,礦產資源的重要性不容忽視。作為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物質基礎,我國現階段的地質礦產勘察及找礦技術仍有一些不完善現象,因此必須加大對該項技術的研究力度,提升地質礦產資源開采的效率,從而為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提供物質保障。
關鍵詞:地質礦產;勘察;找礦技術
中圖分類號:P6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37(2014)26-0057-01
1 地質勘察技術的應用原則
1.1 規(guī)劃合理,適當超前
在勘查工作實施的過程中,應合理規(guī)劃,根據以人為本、科學發(fā)展觀全面落實的要求,對中央與地方地質勘查工作、公益性地質調查和商業(yè)性地質勘查、國內地勘事業(yè)發(fā)展與地勘領域對外開放以及各類規(guī)劃區(qū)地質工作進行統籌規(guī)劃,進一步將地質勘查基礎性現行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結合適度超前的原則,將地質勘查工作的規(guī)劃部署提前操作10~15 a左右。
1.2 勘查工作的合理布局
結合財產分布規(guī)律,作為勘查礦產資源的重要保障,合理布局勘查工作應被重點關注。在實際工作中,要求勘查部門一定要與我國的地形地質情況實施充分結合,清晰掌握我國資源的分布特點,并將其作為依據對勘查工作進行合理布局。另外,在實際勘查和找礦過程中,還需要與人口分布、基礎設施建設、國土利用以及城鎮(zhèn)化格局相結合,統籌地質勘查工作區(qū)域布局,為商業(yè)性地質勘察工作的有序發(fā)展實施引導。
1.3 勘查能力的增強
由于我國的勘查能力相對落后,使得我國勘查工作受到較大制約,所以,我國應實施“科技興地”戰(zhàn)略,提升地質勘查工作現代化的發(fā)展步伐。在實際工作中,我國應對重大地質理論問題的研究力度進行加大,轉變地質區(qū)位優(yōu)勢為科技創(chuàng)新優(yōu)勢。其次,我國還應完善成礦理論體系,實現地質勘察技術的有效發(fā)展,改善我國目前的地質科技創(chuàng)新體系。不但如此,還需要對相關人才實施大力培養(yǎng),構建一支管理認真負責、體制完善以及素質較高的勘查隊伍。
2 礦產勘查技術的提升
2.1 測量地形和工程狀況
運用全國通用的坐標系統和全新的國家高程基準點對地形及勘查工程實施測量。對于邊遠地區(qū)的小礦而言,周邊不具備聯測操縱的全國坐標系統基準點時,應針對當地數據采用全球衛(wèi)星定位系統進行提供,繪制獨立坐標系統圖,確保對所用定位儀器的程序、信號、定位時間以及進度進行說明,嚴格按照相關規(guī)范對測量的精度進行控制,比例尺不同的勘探線剖面應為實測剖面。
2.2 地質填圖
無論地質填圖為哪種比例尺,都應將地質觀察作為基礎,結合同比例尺地質測量規(guī)范要求控制實際精度。大比例尺地質填圖作用于礦產和礦山建設設計中,在選擇比例尺時,應將礦床的礦體規(guī)模、各勘查階段的要求以及形態(tài)的復雜程度作為主要依據。在界限上或有特殊意義的地方對地質點實施布設,在圖上運用儀器法進行操作。
2.3 找礦施工
對于覆蓋層小于3 m的淺部礦體而言,應使用探槽和淺坑進行操作,3 m以上的應運用淺井。鉆探工程的質量應滿足鉆探規(guī)程的要求,對礦芯、底板以及頂板進行控制,使巖石、標志層以及全孔巖芯的采取率保持在3~5 m范圍內,使其與規(guī)程要求或勘查設計的要求相符。當厚大礦體5 m以上未能達到要求時,則應及時運用補救措施進行改善。礦體內有鉆孔進出時,應采用頂角和方位角進行測量,并對孔深實施丈量。當實際出礦與設計出礦點的垂直勘探線距離有偏離現象產生時,應與礦床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實施確定。不得對砂鉆進行超套管采樣,開孔、穿礦以及終孔都應先對鉆頭的內徑進行測量,結合接口能夠規(guī)程和設計開展坑探工程。
2.4 采樣操作
嚴格按照采樣規(guī)范的要求進行操作,避免產生混樣、錯號等問題,禁止應用選擇性采樣方法,運用分別取樣的方法對于難以識別的礦石或可能礦化地段實施處理。
3 地質礦產勘察技術方法分析
3.1 找礦信息分析
3.1.1 勘查施工
礦產資源的出現在較大程度上關系到地殼的演化活動。在勘查施工中,若能準確分析出勘查區(qū)域的地殼演化,則能明確成礦的地質環(huán)境,有效掌握成礦的地質環(huán)境狀況。要求勘查人員對區(qū)域地質事件表進行建立,對成礦使其與地質熱事件的時間差異實施詳細記錄,運用地、物、化及綜合材料對當地的地質環(huán)境實施分析,將深部地質特征和成礦的關系。
3.1.2 礦區(qū)的尋找
在對礦區(qū)進行查找的過程中,需要勘察人員確定成礦區(qū)域,盡可能縮小尋找范圍。要求勘查人員能夠明確區(qū)域性深大斷裂及斷裂的具體構造,為后期勘察工作的開展指明方向。同時還應查明控制礦田和礦床的實際分布狀況,確保在條件允許的作用下,第一時間確定礦區(qū)的位置。在節(jié)省尋找時間的同時,為后期的開采施工提供條件。另外,勘察人員在尋找礦區(qū)的過程中,應結合勘查的目標,在制定的勘查范圍內尋找,避免勘查過程中產生意外。
3.1.3 找礦信息
作為整個地質礦產勘察活動順利實施的基本保障,找礦信息不僅與礦產資源位置的確定有關系,而且還聯系著勘察成本的投入。因此則需要勘查人員能對找礦信息實施深入研究,并充分利用該類信息進行找礦。在收集找礦信息的過程中,除應與當地的地理信息進行結合以外,還應運用計算機網絡來收集信息,然后專業(yè)人員對該類信息實施篩選,找出對自己有利的信息實施找礦研究。
除此之外,勘查人員在找礦信息分析的過程中,還應詳細研究找礦信息的鏟除特點、分帶規(guī)律以及空間展布,對于礦種類型找礦、共生礦產以及相關成礦系列礦產的尋找、礦區(qū)自然邊界的確定以及礦區(qū)礦化不同鏟除特征的劃分都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3.2 大比例尺找礦預測的方法
3.2.1 構建良好的資源基礎
在調查區(qū)域地質資源的同時,應開展大比例尺找礦預測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性資料進行應用,然而,在大比例尺地質調查完成之后,通常由更大比例尺地質填圖及新的礦產地質勘察、科研工作的開展以及礦產開發(fā)進行運用,有效增加了新資料和新信息。其次,結合大比例尺實施找礦時,應運用最新資料,將地質圖件和相關資料進行修編和預處理,滿足大比例尺礦產預測的進度要求。
3.2.2 礦床成礦模式和找礦模型的建立
運用成礦模式和找礦模型對礦產進行預測,作為目前地質工作中運用較多的一項預測方法,由于該方法運用于復雜的地質現象以及多種多樣的找礦信息標志中,在類比預測中進行使用。成礦模式時高度綜合和總結了礦床具備的地質環(huán)境、內外部特征、成礦物質來源、控礦因素、時空變化規(guī)律以及礦化標志等,通過改變復雜的地質現象,使其達到成礦地質理論效果,并運用圖表或文字進行表述,使人們完整地認識到同類或一組相似礦床的成礦作用。
4 結 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發(fā)展速度的逐漸加快,人們對能源的需求量也在持續(xù)增長。目前我國的礦產資源已經無法滿足國家的正常需求,因此需要對新的礦產資源進行勘查及尋找,吸取并改善現有的地質礦產的勘查和找礦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為了更好的開發(fā)和利用礦產資源,我們需要研究更先進的地質礦產勘察和找礦技術,豐富的礦產資源含量的地帶,從而更好地實現能源的開采和利用,為國家經濟發(fā)展提供有效的動力資源,只有這樣才能把握好機遇,應對日后面臨的新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 劉小潔,余志武.試論我國地質礦產勘查技術和采礦技術中需要注意的問題[M].上海: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6.
[2] 張國強,馬先偉.淺談如何提高我國地質勘探和找礦技術[J].平頂山工學院學報,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