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伊索寓言》是古希臘、古羅馬時期流傳下來的寓言故事,林紓翻譯后,在中國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解放后,周作人的譯作也對其傳播產(chǎn)生了較大的作用。在對《伊索寓言》的翻譯上,因為林紓和周作人的知識結(jié)構(gòu)不同,對文本的翻譯也顯現(xiàn)出不同的價值追求和文化選擇。本文主要是通過比較他們所譯的《伊索寓言》來探討兩代翻譯家的特點。
關(guān)鍵詞:《伊索寓言》 周作人 林紓 翻譯
《伊索寓言》是古希臘、古羅馬時期流傳下來的寓言故事,最早由傳教士利瑪竇傳入中國,第一次正式出版時被翻譯成《意拾蒙引》。據(jù)周作人考證:“‘意拾與‘伊索都是原名的拉丁文排法,再用英文讀法譯成的,原來應(yīng)讀作‘埃索坡斯(Aisopos)才對?!眥1}最早以《伊索寓言》四字為中譯本命名的是林紓,見于1903年出版的《伊索寓言》。周作人(周啟明)的譯作則是在建國以后,1955年由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出版。
雖然林譯版本產(chǎn)生于清末,周氏版本出版于新中國成立以后,但是《伊索寓言》仍然能夠反映二人的翻譯風(fēng)格。周作人的翻譯有濃重的民國意蘊,而林紓的翻譯則帶有古風(fēng)古色。比較他們對《伊索寓言》的翻譯,是為了更加鮮活地了解兩代翻譯家的特色,一瞥白話文運動在文人身上留下的印記。
一、影響力辨析
林紓與周作人在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都是極其重要的人物。盡管林紓并不懂外語,但是他的文學(xué)素養(yǎng)和古文功底不容小覷。在他人口述的幫助下 ,他翻譯了“11 個國家98 個作家的163 種作品(不包括未刊印的18 種) , 其中有許多作家作品是他首先介紹到中國來的, 如巴爾扎克、狄更斯等一流的作家作品”{2}。林紓譯文使用的都是文言文,而他自身也由于對白話文運動的極力反對成為改革者的眾矢之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他翻譯的作品在當(dāng)時社會的確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胡適、郭沫若都曾對林譯小說表達過贊賞之情,錢鍾書則在《林紓的翻譯》里說道:“偶爾翻開一本林譯小說,出于意外,它居然還沒有喪失吸引力。我不但把它看完,并且接二連三,重溫了大部分的林譯,發(fā)現(xiàn)許多都值得重讀,盡管漏譯誤譯隨處都是?!眥3}林紓的翻譯影響了一代人,在那個變革巨大的年代里,掀起了翻譯浪潮,推動了文學(xué)的發(fā)展,具有承前啟后的意義。
周作人也是林譯小說的被影響者之一。周作人在《魯迅與清末文壇》中講到他和魯迅與林譯小說的淵源。早在1902年,他們接觸到林譯小說以后便成了林紓的“粉絲”,每有新書便找來閱讀。在《林琴南與羅振玉》里,周作人這樣回憶道:“老實說,我們幾乎都因了林譯才知道外國有小說,引起一點對于外國文學(xué)的興味,我個人還曾經(jīng)很模仿過他的譯文?!眥4}1949年以后,周作人在北京從事翻譯工作18 年,在這期間出版過十幾種譯著,用得最多的是原名周遐壽和筆名周啟明?!兑了髟⒀浴愤@部譯著, 就是用周啟明這個名字發(fā)表的。作為建國后的第一本《伊索寓言》, 周譯版本對寓言的廣泛傳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翻譯文本中體現(xiàn)的中西文化選擇
就翻譯的目的來說,林紓秉承“文以載道”的準(zhǔn)則,注重“啟發(fā)民智”,所以他的譯文往往并不那么忠實于原文,多就題發(fā)揮,表達自己的思想。而周作人強調(diào)的則是文學(xué)獨立,在翻譯上嚴格按照原文來,極盡考證之功,至于譯后文章有何社會效應(yīng),則算作是客觀產(chǎn)生的后果。林紓和周作人的這些翻譯特色在各自的《伊索寓言》序言里可見一斑。林紓在《〈伊索寓言〉敘》里做了寓言的中外比較,突出了伊索寓言的啟蒙作用: “夫寓言之妙,莫吾蒙莊若也。特其書精深,于蒙學(xué)實未有裨?!眥5}比較中國的諧謔類的筆記小說,稱其“專尚風(fēng)趣,適資以侑酒。任為發(fā)蒙,則莫逮也”{6}。他甚至高度評價了《伊索寓言》:“余非黜華伸歐,蓋欲求寓言之專作,能使童蒙聞而笑樂,漸悟乎人心之變幻、物理之岐出,實未有如伊索氏者也。”{7}他既指出了寓言的趣味性,也強調(diào)了“人心變幻”“物理歧出”的世事的復(fù)雜,告訴我們要從寓言中學(xué)會一些生存的智慧。這便屬于“啟發(fā)民智”的提醒。而周作人在序言里則是大篇幅地考察《伊索寓言》各個版本的譯作并進行評價,講伊索的生平、故事的各個版本和來源,顯示出其學(xué)者型的嚴謹治學(xué)態(tài)度。在《關(guān)于伊索寓言》里,周作人說道:“伊索一派的故事不被稱為寓言,或是譬喻,這是很有意義的。這本來只是一種故事,說得詳細一點,是動物故事。被用作譬喻來寄托教訓(xùn)乃是后來的事情?!眥8}可見他所強調(diào)的是文學(xué)的獨立價值,寓言具有其本來意義和后來的深發(fā)意義,這是區(qū)別,不可混淆。在文章的結(jié)尾,周作人表達了他對《伊索寓言》的認識:“《伊索寓言》向來被認為啟蒙用書,以為這里邊故事簡單有趣,教訓(xùn)切實有用。其實這是不對的。于兒童相宜的自是一般動物故事,并不一定要是寓言,而寓言中的教訓(xùn)反是累贅,所說的都是奴隸的道德,更是不足為訓(xùn)。現(xiàn)在《伊索寓言》對于我們乃是世界的古典文學(xué)遺產(chǎn)之動物故事,像一切民間文藝一樣,經(jīng)了時代的淘汰而留存下來,又在所含的教訓(xùn)上可以想見那時苦辛的人生的影子,也是一種很有價值的貴重的資料。”{9}在周作人看來,《伊索寓言》的意義在于記錄曾經(jīng)的苦辛,而對照今日,真正的我們所重視的教訓(xùn)和道理卻是他所要摒棄的。這從另一個方面反映出周作人的思想,強調(diào)人的價值,所謂“奴隸”的道德是要被摒棄的。不管怎么說,從林紓和周作人對于《伊索寓言》的序中我們可以看到兩者翻譯思想的不同以及對《伊索寓言》認識的相異。這一點在他們翻譯的具體文本中更是顯露得明顯。下面就以《狼與小羊》為例:
林紓《狼與小羊》{10}:
就乳之羔失其群,遇狼于水次。狼涎羔而欲善其辭,俾無所逃死,乃曰:“爾憶去年辱我乎?今何如?”羔曰:“去年吾方胎耳,焉得辱公?”狼曰:“爾躪吾草磧,實混吾居?!备嵩唬骸盃枙r吾方乳,未就牧也?!崩窃唬骸叭麸嫕径畚崃?,令吾飲不潔?!备嵩唬骸拔嶙阌谌椋瑹o須水也?!崩钦Z塞,徑前撲之,曰:“吾詞固不見直于爾,然終不能以語窮而自失吾■。”嗟夫!天下暴君之行戮,固不能不鍛無罪者以罪,茲益信矣。畏廬曰:弱國羔也,強國狼也。無罪猶將取之,矧挑之耶?若以一羔挑群狼,不知其膏孰之吻也!哀哉!
周作人《狼與小羊》{11}:
狼看見一只小羊在河里喝水,他想用了什么巧妙的口實把他吃了。因此他站在上游,責(zé)備小羊,說把喝水弄渾了,不讓他喝水。小羊回答說,他是緊靠在河邊喝著,而且站在下游,也不能把上面的水弄渾了。狼得不到這口實,便又說道,“但是你去年罵我的父親哩。”小羊說,那時他還沒有生呢。狼對他說道,“即使你辯解得很好,反正我不能放過你?!?/p>
這故事說明,對于那些預(yù)定要做不公正的事情的人,正當(dāng)?shù)霓q解也無效力。
文白之差明顯可見,這當(dāng)然是兩代翻譯家最大的區(qū)分。而僅從內(nèi)容的翻譯來看,周作人忠于原文,在寓意的表述上并沒有自身的改動;林紓則進行了較大的改動,將普世的意義“對于那些預(yù)定要做不公正的事情的人,正當(dāng)?shù)霓q解也無效力”變成了當(dāng)時時代之言,而且滿懷激憤:“嗟夫!天下暴君之行戮,固不能不鍛無罪者以罪,茲益信矣?!敝茏魅税姹镜摹白霾还氖虑榈娜恕钡亩x本身并沒有強調(diào)其強者的身份,而僅僅是在說跟不講理之人講理是無用的道理。林紓的翻譯中則已經(jīng)將“做不公正的事情”置換成了“暴君之行戮”,一是有所引申,二是有著強烈的強弱之分。寓意的改編還不夠盡興,林紓更在結(jié)尾加上了自己的批注:“弱國羔也,強國狼也。無罪猶將取之,矧挑之耶?若以一羔挑群狼,不知其膏孰之吻也!哀哉!”寓言部分的小羊,絕對沒有挑釁狼的意思,可是林紓卻有如此之論,可見是完全積郁于心的借題發(fā)揮。他感慨民眾之悲,表達對暴君的憤怒,是非常切合當(dāng)時黑暗的時代狀況的。林紓滿腔的熱血不僅寄予了寓意的改寫,更是將飽含的國仇家恨融進了他的“畏廬曰”中。林紓翻譯的本意,不在于“本事”而在于“寓意”,算是他借他人故事來繼續(xù)“日為叫旦之雞,冀吾同胞警醒”{12}的“畏廬實業(yè)”。綜觀林紓的整部《伊索寓言》,總共有批注190條,均以“畏廬曰”開頭,在影印本上都是以比正文小的字號標(biāo)出。至于寓意,有的直接刪去,有的則改編成一家之言。他所發(fā)的議論,多涉及國家貧苦的原因,重視人才和培養(yǎng)兵力的必要等政治情懷。林紓沖動的性格使得他在書中表達了強烈的冤抑之情,用詞激烈,感情充沛:“吾同胞猶夢夢焉,吾死不瞑目矣!”“吾乃四萬萬眾之園丁,不能衛(wèi)此樹,聽其摧踐于人,哀哉!”“吾華人各為謀,不事國家之事,團體渙,外侮入,雖有四萬萬之眾,何益于國?又何能自免于死?”{13}字里行間,救國思想明晰可見。林紓是白話文運動的反對者,同時他也是維新派的捍衛(wèi)者,林紓將《伊索寓言》的寓意改寫成政治隱喻,將其譏諷時局、表達愛國志氣的心緒強烈地表達了出來。在晚清,林紓的翻譯因為他的改寫,被賦予了全新的意義而別開生面,感人肺腑。
另外,從翻譯的細節(jié)上來說,可以看出兩代翻譯家的不同。對于人物的翻譯,林紓將寓言中的希臘神只做了中性化處理,大多泛稱為“神”“帝”或者“天神”“天帝”。他似乎刻意避免使用本土神只替代希臘諸神,實在需要加以區(qū)別,他傾向于分派諸神掌管不同的星球,比如第124 則寓言《赫爾墨斯和雕塑匠》中,宙斯、赫拉和使者赫爾墨斯分別變成了“太歲之星”“海王星”和“水星之精”。而周作人則不同,因為所受教育不同以及良好的留學(xué)背景,他不僅把人名譯出,還多有注釋講明人物關(guān)系的來龍去脈。
由此可見,林紓的翻譯多是“意譯”,而周作人則是遵照原文,采取“直譯”。關(guān)于“直譯”和“意譯”兩種翻譯方式的優(yōu)劣我們暫且不論,但是我們可以看出兩代翻譯家文化選擇的不同。林紓翻譯思想的內(nèi)核是以春秋筆法、“文以載道”解讀西方寓言,以傳統(tǒng)文辭譯專有名詞,其背后的價值標(biāo)桿是中國文化。而周作人則不同,以西方文化為本,尊重原文,背后的參照系則是西方。但是在用詞上,周作人仍帶有古文特點,生澀難懂,并非我們今天已經(jīng)通俗易懂的白話,由此可見其翻譯的過渡性和轉(zhuǎn)化中的特色。比如上文引用的《狼與小羊》,對照羅念生的版本可見端倪:
羅念生《伊索寓言》{14}:
狼看見小羊在河邊喝水,想找個合理的借口吃掉他。他站在上游,責(zé)備小羊把水?dāng)嚋喠?,使他喝不上清水。小羊回答說,他是站在岸上喝水,而且是處在下游,不可能把上游的水?dāng)嚋啞@瞧查_這個借口,又說:“但是你去年罵過我的爸爸?!毙⊙蚧卮鹫f,那時候他還沒有出生,狼于是對小羊說:“即使你善于辯解,難道我就不吃你了嗎?”
這故事是說,對于那些存心作惡的人,任何正當(dāng)?shù)霓q解都不起作用。
周作人版本中,“他想用了什么巧妙的口實把他吃了”,“狼得不到這口實”,“即使你辯解得很好,反正我不能放過你”,“對于那些預(yù)定要做不公正的事情的人,正當(dāng)?shù)霓q解也無效力”。在羅念生版本中是“想找個合理的借口吃掉他”,“狼撇開這個借口”,“即使你善于辯解,難道我就不吃你了嗎?”“對于那些存心作惡的人,任何正當(dāng)?shù)霓q解都不起作用。”其中“借口”比“口實”在今天更為口語化,而周作人“即使……反正”的組合在今天看來還算得上是病句,“預(yù)定要做不公正的事情的人”中“預(yù)定”一詞在今天一般情況下也不會這樣使用。雖然周作人所譯已經(jīng)是白話文,但是他的使用特點仍然帶有民國特色?;蛘哒f相比今天的白話文,周作人的白話文還是有古味。
這種生澀特殊的用詞在整部《伊索寓言》里還有很多體現(xiàn):“游惰”{15}“審擇”{16}“貼鄰”{17}“過惡”{18}等今天廢而不用的舊詞;用“蕭閑過活”而不用“閑散”{19}。周作人選擇用偏僻字,讓人覺得生澀難懂。不過某種程度上,這種生澀難懂還有周作人有意為之的意味,可以從注釋“一三一”看出來:“半神 半神即英雄, 因英雄字用得太濫熟, 故用此名, 神話中的英雄大都是人神和合而生, 故云半神( hemitheos)。”{20}這里所說的舍棄“濫熟”字詞, 就說明他特立獨行、不隨大流、講求簡潔的翻譯特點。
三、結(jié)語
周作人的翻譯本于原文,用詞生澀難懂,體現(xiàn)的不光是其西方中心的翻譯思想,更客觀反映出了他語言的過渡性特點。而林紓的中國本位特色,也不僅是體現(xiàn)在他的文言表述上,更體現(xiàn)在他議論抒發(fā)所落腳的“救國思想”上。林紓的翻譯對于周作人一代人“開眼界”的作用是明顯的,不過其內(nèi)核似乎與周作人一代仍然不同?;赝麣v史,周作人當(dāng)時先進的白話表述在今天已經(jīng)發(fā)展得更加明白曉暢,讓我們看到了白話文運動以來文言白話的變化,也看到了內(nèi)在思想的轉(zhuǎn)變?!?/p>
■
{1}{11}{15}{16}{17}{18}{19}{20} 周啟明譯:《伊索寓言》,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5版,第194頁,第116頁,第49頁,第52頁,第65頁,第66頁,第126頁,第191頁。
{2} 《小說月報》第15卷第11號,書目文獻出版社1981年影印本,第403頁。
{3}{12} 薛綏之、張俊才編:《林紓研究資料》,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97頁,第106頁。
{4} 周作人:《林琴南與羅振玉》,《語絲》周刊第三期,1924年12月。
{5}{6}{7} 林紓譯:《伊索寓言》,商務(wù)印書館1912年版,三段引用都引自正文第1—2頁。
{8}{9} 周啟明譯:《伊索寓言》,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5版,第194—198頁。
{10} 林紓譯:《伊索寓言》,商務(wù)印書館1912年版,正文第3頁。
{13} 許桂亮選注:《林紓文選》,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第8—9頁。
{14} 羅念生:《羅念生全集第六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47頁。
參考文獻:
[1] 周啟明譯.伊索寓言[M]. 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55.
[2] 羅念生.羅念生全集第六卷[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 林紓譯.伊索寓言[M]. 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12.
[4] 薛綏之、張俊才編.林紓研究資料[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
[5] 許桂亮選注.林紓文選[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
■
作 者:衛(wèi)未,武漢大學(xué)文學(xué)院文學(xué)碩士,研究方向:中國現(xiàn)當(dāng)代文學(xué)。
編 輯:杜碧媛 E?鄄mail: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