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德新
【摘要】合作交流、各取所需、自取商品或整理購物所得,每個人都享受獲得的愉悅。
【關鍵詞】學習的超市生命的狂歡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7-0014-01 一枚枚綠芽吐蕊時,便開啟了一個嶄新的春天和一種全新的心情,原來春天就是這樣,豐富而充滿靈氣,只要用心去品味,就會感受到她無窮的魅力。
在春天的氣息中,我們的學習超市課堂也似乎讓大家聞到了一種杏花香味,由開始時的蒼白、混亂變得清新明麗起來,把孩子們的學習激情傳遞到了教室的每一個角落……
1.初始時的糾結:
還記得第一次聽王壘老師的課時,我震撼孩子們的熱烈和投入,每一個人都很自由地、很民主地選擇自己需要的商品(知識、解題方法、思路、規(guī)律、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或者兩三人一起講解交流,或者沉浸在自己的天地里鉆研、拓展,各取所需,因為沒有了統(tǒng)一的約束而感到溫馨和諧。于是,我們想嘗試,但是因為覺得難度大,沒付諸實踐。在過了年學校真的大力度推進時,我們導師們也就硬著頭皮上了。我們知道,一個新鮮事物的成長,必定會經(jīng)歷一個“痛苦的”轉型期,我們在課堂上遭遇了孩子們的自由散漫和無目的性,遭遇了部分孩子的真的“逛大街”狀態(tài),遭遇了關系要好孩子的小團體“角落聚會”,遭遇了簡單機械發(fā)行貨幣(評價)的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遭遇了同一時間結束購物旅程孩子們的意猶未盡……我們猶豫著,懷疑著,甚至否定著……
2.依然是“271理念”指引:
慶幸的是,我們在迷?;艁y時,沒有選擇退縮,而是選擇了兩句話。這兩句話是我們現(xiàn)在經(jīng)常說的,“當你沒有辦法時,看看趙校長的小冊子”;“當你沒有辦法時,轉向學生尋找答案”。翻開小冊子,我們看到了放在首位的271教育理念:人是教育的唯一目的,人既是教育的起點,又是教育的終點……打開了心情,于是便開了一扇通向明天的窗。我們于是站在人性和育人的角度繼續(xù)研究我們的課堂,學習知識不是目的,僅是手段,學習超市也只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方式,我們不能為超市而超市,我們得問問孩子需要什么。我們找了學生調研,探討學習超市和“271”的不同點和相同點,探討怎樣積極主動體驗,怎樣避免走了形式等,又組織多次的觀摩課、研討課……這樣,我們一直走到了達標課。
在達標課開始之前,其實每個人還都是沒底的、不安的,因為自己嘗試運用的學習超市還是感到很多的不滿意,但是以導師團為單位的達標課給了我們又一次碰撞的機會,因為以導師團為單位,所以我們更了解這些班級、這些學生,在聽課時,我們也在跟著孩子們逛超市,我們原先的困惑也隨著孩子們的行程和相互的交流打開了思路,導師們之間也接著進行了討論和交流,探討這個怎樣解決,那個怎樣解決,思路也變得清晰明朗起來。
3.平淡的日子,清新明麗的感動:
于是結果是,在聽課的平淡日子,我們收獲了很多的感動:孩子們在預習反饋和自我反思環(huán)節(jié),列出了采購清單;超市平面圖、路線圖、攤位,購物導向非常到位;貨架整理、店面裝飾、開業(yè)大吉、淘寶3號店、4s店,各攤主忙得不亦樂乎;合作交流、各取所需、自取商品或整理購物所得,每個人都享受獲得的愉悅;商場大蓋帽保安、城管、紅袖箍學術糾風專員、幸運天使、店小二、客、售后、超市名譽經(jīng)理,好玩又有效的督查讓課堂高效而不亂;通行貨幣、購物券、點贊、收藏、轉發(fā),評價也豐富多彩;學術打假辦公室、購買力檢測、超市采購PK,孩子們在檢測環(huán)節(jié)也精神抖擻,躍躍欲試……孩子們也將自己的感受寫在了成長日記上。
4.導師自身體驗:
3月19日上課的梁仕瑩老師在工作日志上這樣寫到: “今天在2.1班上的這節(jié)271超市達標課,孩子們在課堂上的創(chuàng)新和動腦設計的展示活動給了我很大的驚喜,從他們臉上流露出的喜悅之情,我知道他們真的各求所需,收獲滿滿的,在享受著學習的超市和生命的狂歡。我不禁感嘆:這應該才是真正的教育吧!同時,我也感到了一些不足,課堂評價發(fā)揮的作用還不是那么好,加油吧!”
前幾日在微信上看到了肖川老師的《反思!什么是良好的教育》,他說,如果一個人從來沒有感受過人性光輝的沐浴,從來沒有走進過一個豐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從來沒有一個令他(她)樂此不疲、廢寢忘食的活動領域,從來沒有過一次刻骨銘心的經(jīng)歷和體驗,那他(她)就沒有受到過真正、良好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與信任的基礎上,存在于人與人心靈距離最短的時刻,如果我們能用心去營造一種充滿真情與關愛的氛圍,良好的教育就有了最切實的保障。
5.希望在明天:
平淡的日子,孩子們喜歡的學習超市給了我們清新明麗的感動,當然,超市的運行現(xiàn)在還在摸索階段,還有很多問題需要研究和打磨,比如不能一刀切結束購物的問題,各種課型不同學科怎樣恰當使用的問題,教師引導和點撥作用如何發(fā)揮的問題,評價怎樣自然使用而起激勵作用的問題、學科素養(yǎng)怎樣更好彰顯的問題等等,但我想,只要天還很晴,陽光還很甜,那么,我們就可以憧憬,我們把希望托給明天,用心送去未來,彼時春風和煦,我相信,那里會有我們……
參考文獻:
[1]《讓每一個孩子快樂地走向自我教育》,趙豐平,山東二七一教育集團。
[2]《反思!什么是良好的教育》,肖川,北京師范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