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
摘要:目的:觀察乳腺間質假血管瘤樣增生的臨床病理學特征。方法:將標本用1%福爾馬林進行固定,石蠟包埋,切成4μm厚的薄片,HE染色,高倍光鏡觀察,采用SP染色法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結果:體檢顯示腫塊可移動,邊界清晰,質稍偏硬,與皮膚無粘連,并且腋下淋巴結均未及腫大;肉眼觀察:乳腺間質假血管瘤樣增生(PASH)標本均呈結節(jié)狀,10例無包膜,2例有包膜;鏡檢觀察:存在乳腺小葉結構,乳腺間質為大量膠原纖維,裂隙內無紅細胞,裂隙間膠原纖維呈透明變性,無明顯的核異型;Vimentin以及CD34呈陽性,CK、SMA、CD31呈陰性。 結論:PASH 是一種乳腺良性間質增生性病變,在病理學上容易與纖維腺瘤、高度分化血管肉瘤混淆,手術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切除徹底可有效降低復發(fā)率。
關鍵詞:乳腺間質;假血管瘤樣增生;免疫組織化學
【中圖分類號】R36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8602(2014)05-0251-01
乳腺假血管瘤樣間質增生( pseudoangiomatous stromal hyperplasia,PASH )于1986年由Vuitch 等[1]首先報道的一種乳腺良性間質增生性病變,臨床中比較少見。由于在臨床病理組織學上易與乳腺高分化血管肉瘤相互混淆,所以引起病理學研究者的重視。觀察我院診治的12例乳腺假血管瘤樣間質增生患者進行臨床病理學特征,整理資料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2例PASH標本均選自我院于2010年至2013年病理科外檢標本?;颊呔鶠榕?,年齡范圍25-50歲,平均年齡為(36.4±2.5)歲。包塊位于左側乳腺4例,右側乳腺3例,雙側乳腺5例,臨床上均表現為進行性增大,無疼痛。
1.2 方法:
將標本用10%福爾馬林進行固定,石蠟包埋,切成4μm厚的薄片,HE染色,高倍光鏡觀察,采用SP染色法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其中,CK ( AE1/AE3,1 :50) 、SMA ( 1A4,1 :100)、CD34 ( QBEnd10,1 :100)、Vimentin( V9, 1 :100)、CD31 ( JC70A,1 : 100)、SP試劑盒及免疫組化試劑購自福州邁新公司,均為即用型試劑。
2 結果
2.1 臨床診斷結果:
體檢顯示腫塊可移動,邊界清晰,質稍偏硬,與皮膚無粘連,并且腋下淋巴結均未及腫大。乳腺超聲檢查結果為BI-RADS 2 級4 例,3 級3 例,4 級5 例。術前擬診斷為纖維腺瘤、葉狀腫瘤或者乳腺癌。12例患者中,8例進行腫塊切除術,4 例進行麥默通手術。術后隨訪3~12 個月,均無發(fā)現復發(fā)。
2.2 肉眼觀察結果:
PASH標本均呈結節(jié)狀,10例無包膜,2例有包膜,邊界清晰;切面均有實質性病變,色呈灰白或灰紅。腫塊質韌,部分區(qū)域質稍硬。
2.3 鏡檢結果:
存在乳腺小葉,小葉結構內腺體減少,導管擴張,小葉內與小葉間的乳腺間質為大量膠原纖維,具有不規(guī)則的空腔或裂隙。裂隙內無紅細胞,裂隙間膠原纖維呈透明變性。裂隙內襯內皮細胞呈扁平狀,無明顯的核異型,部分細胞核稍微增大,并未見核分裂現象(圖1)。
圖1 乳腺假血管瘤樣間質增生病理檢查結果(HE染色*40)
2.4 免疫組織化學:
Vimentin梭形細胞和CD34呈陽性,CK 、SMA、CD31呈陰性。
3 討論
3.1 臨床病理學特征:
目前為止,國內外報道的乳腺假血管瘤樣間質增生,主要為結節(jié)狀增生,也有彌漫性增生病例[2]。研究發(fā)現許多良性與惡性乳腺病變常伴隨有乳腺假血管瘤樣間質增生發(fā)生,但因病灶不明顯而容易被醫(yī)師忽略[3]。臨床上本病主要見于女性,也有男性乳腺發(fā)育的患者[4]。發(fā)病年齡范圍從青春期到婦女絕經后。左側與右側以及兩側同時均可發(fā)病。本研究組檢查發(fā)現左側乳腺4例,右側乳腺3例,雙側乳腺5例。肉眼觀察:PASH標本多呈結節(jié)狀,10例無包膜,2例有包膜,均無疼痛;切面均有實質性病變,色呈灰白或灰紅。腫塊質韌,部分區(qū)域質稍硬,可移動。病理檢查:存在乳腺小葉,小葉結構內腺體減少,導管擴張,小葉內與小葉間的乳腺間質為大量膠原纖維,具有不規(guī)則的空腔或裂隙。裂隙內無紅細胞,裂隙間膠原纖維呈透明變性。裂隙內襯內皮細胞呈扁平狀,無明顯的核異型,部分細胞核稍微增大,并未見核分裂現象。免疫組織化學表示Vimentin裂隙內襯與間質內的梭形細胞以及CD34呈陽性,CK 、SMA、CD31呈陰性。
3.2 鑒別:
PASH 是乳腺間質細胞增生性病變,表現為間質細胞增生與膠原變性,呈裂隙樣結構[2]。診斷時需要與纖維腺瘤、高度分化血管肉瘤區(qū)分。纖維腺瘤肉眼觀察為結節(jié)狀增生,邊界清晰,有完整包膜。鏡檢有纖維間質增生,無裂隙狀結構的特點。血管肉瘤常呈浸潤性生長,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鏡檢可觀察到有大量異型血管增生,同血管內皮細胞和血管腔有明顯異型。腫瘤血管較寬,管腔中具有大量紅細胞,并且可見核分裂現象。內皮細胞核顏色較深,呈不規(guī)則形或者梭形,相互分支吻合,可形成乳頭狀結構。
3.3 治療:
PASH屬于良性病變,手術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病變部位呈單灶或多灶,由于切除不徹底可能引起局部復發(fā)。本研究組12例患者隨訪均未發(fā)現復發(fā)。
參考文獻
[1] VUITCH M F,ROSEN P P, ERLANDSON R A. Pseudoangiomatous hyperplasia.of mammary stroma[ J] .Hum Pathol, 2010,21(17): 185-191.
[2] 郜紅藝、張佳立、吳坤河、陳文靜、張安、秦王頎.乳腺假血管瘤樣間質增生的臨床病理學觀察[J],2011,10(5):619-620.
[3] Moriya T,Endoh M,Semba S.Pseudoangiomatous stromal hyperplasia ( PASH)[J].Byori Rinsyo,2011,20(19): 518-520.
[4] Badve S,Sloane JP. Pseudoangiomatous hyperplasia of male breast[J].Histopathology,2010,26( 5) : 463-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