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小小
三十七歲時,李叔同與佛結(jié)緣,思索良久,最終決定出家。他將自己多年來視若珍寶的書籍、字畫、折扇、金表都贈送給了友人,就連衣服也一件不留。同事、朋友紛紛相勸,他都絲毫不為所動,頭也不回地去了杭州虎跑寺。
去了之后,他立即換上僧人的衣服,屋子自己動手打掃,支個木板就當(dāng)床,別人想幫忙,他一律不許。而且只吃素食,就連白菜里加點(diǎn)香菇,他都不會動一下筷子。
為了避免家人阻撓,他事先甚至沒有跟妻子溝通。直到他進(jìn)了寺院,妻子才得知消息,到寺院尋找??墒?,無論妻子在房門口如何苦苦哀求,他都避而不見,妻子索性跪在那里不走。見此情景,連同去的人都忍不住落淚,李叔同卻只是托人捎了一句:“當(dāng)我已死,不必再念?!?/p>
雖然已經(jīng)出家,家人仍經(jīng)常給他寫信。每逢收到家書,別人都拆開細(xì)看,唏噓不已,李叔同卻一眼也不看,托人在信封后面寫:“該人業(yè)已他往,均原封退還。”別人覺得很奇怪,家書看一下又沒事,只要不回就是了,為什么非得退還呢?李叔同答:“既然出家,就當(dāng)自己死了。如果拆閱,見家中有喜慶事,定會開心,若有不祥事,易引掛懷,還是退了好。”為了避免親人朋友打擾,他的禪房上貼著四個字:“雖存若歿”,將所有探訪的腳步阻止在門外,真是絕情到極致。
豐子愷說,李叔同是一個“做什么像什么”的人,無論詩詞音樂,還是繪畫戲劇,他樣樣認(rèn)真到極致,就連出家,他也比別人做得決絕、徹底。或許,正是因為做什么事都如此專心,斷絕其他念頭,他才能成為令人景仰的弘一法師。
摘自《羊城晚報》